「肌少症」血液透析肾友极易忽视的“健康杀手”
从30岁开始,人体骨骼肌肌量达到峰值,此后每年减少1%-2%,骨骼肌力量每年减少1.5%-3%。肌肉功能下降可能始于35岁左右,50岁后开始加速下降,60岁后进展加剧,75岁后下降速度达到顶峰。
这种情况被称为“肌少症”,而血液透析人群是肌少症的高危人群。
认识肌少症
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出现以骨骼肌量减少、骨骼肌强度下降及身体活动能力减退为特征的骨骼肌消耗综合征。
研究发现,70岁以上的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约为20%,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50%。年龄越大,肌少症患病率越高,伴随的疾病也越严重。
肾病与肌少症
在慢性肾脏病(CKD)人群中,尤其是在CKD 3~5期,骨骼肌量减少与肾功能下降显著相关。
肾功能的减退会增加机体骨骼肌的分解代谢,并且尿毒症情况下骨骼肌合成也可能减少,因此CKD人群相较于同龄人群肌少症发生率更高,特别是在终末期肾病(ESRD)人群中。
有研究发现,在亚洲血液透析人群中(平均年龄68岁)肌少症的患病率为59.6%。肌少症预后差,患者跌倒和骨折风险增加,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增加。
肌少症的危害
肌少症患病率较高、进展隐匿、渐行加重、不良预后严重。
有研究显示,70岁以后肌肉质量每年可减少15%,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是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原因,也是许多老年人容易跌倒的根源。
此外,肌少症易引起营养不良和机体免疫力下降;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肿瘤、心力衰竭等慢性临床疾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使人的活动能力下降,坐立、行走、举物、登高等日常活动完成困难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如何预防肌少症发生
文献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人群肌少症的患病率更高。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CO2结合力(CO2CP)、高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以及无规律运动是MHD 人群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1、提高血清CO2结合力
MHD人群血清CO2CP水平降低,体内酸中毒越严重,肌少症发生风险越高。几乎所有尿毒症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而终末期肾病(ESRD)补充碳酸氢盐可增加体重、改善骨骼肌强度、增加饮食蛋白质摄入、降低蛋白质分解代谢速率。
2、规律运动
运动与MHD人群肌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运动是维持骨骼肌质量及功能的有效方法。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院研究表明运动康复增加CKD 人群的骨骼肌量和强度,可延缓CKD进展。
目前推荐规律的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抗阻运动包括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建议每周≥3次,每次20-30 min。同时应注意减少静坐/卧,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人群,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参考文献:
[1] 杜雯,陈孜瑾,王雪洁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1,37(5):407-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