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山秀三郎与“美化日本”运动

键山秀三郎是日本“YELLOW HAT”株式会社的创始人,该公司目前在日本有700多家门店。他50多年打扫厕所的习惯,带动公司的人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并通过“扫除学习会”影响到日本社会。
1945年,键山秀读小学五年级,家里的财产在东京轰炸中化为灰烬。为了躲避战争,一家人躲进了老家所在地歧阜的深山里艰难度日。居住的房屋非常破,屋顶上到处是窟窿,几乎可以看得见天空。遇到下雪天,屋外下大雪,屋里下小雪。就是这样一所破旧的住房,键山秀的父母每天要不厌其烦地打扫四五次。父母整洁有序的生活习惯得以让处在战争中的一家人从惊慌中安定心绪。
1961年,二十八岁的键山秀从此前供职的底特律商会辞职出来,创立公司从事汽车用品的批发业务。公司录用的员工大多是辗转过很多公司的失意者,心态浮躁。做业务回来后为发泄在外面受到的怨气,常在公司内乱发脾气,比如使劲把包摔在桌上,或者一脚把椅子踢翻等。键山秀既不能说,又不会写。这种“人心颓废”的状态和战争时期的人们有些许相似。受父母影响,键山秀选择了一件简单的事情——打扫卫生,重点打扫厕所。他希望把办公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希望这样能让员工的心情好一点。“清洁环境是我唯一能够送给员工表达感谢的心意。”
刚开始打扫的时候,他在这边清扫便池,旁边的人满不在乎地大小便。他在擦拭楼梯的时候,有员工从他的手上跨过去。员工都认为“扫除纯粹是浪费时间,进一步扩大销售业绩,赚钱才是最重要的”,“总经理就应该做符合自己身份的工作。”键山秀也犹豫过,也尝试过用其它的途径解决问题,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比扫除更好的办法。创立公司的最初十年,扫除的活基本上是他一个人干。有时候也带上妻子和两个孩子一起来公司劳动。十年后,开始有一两个员工帮忙了。到二十年的时候,大部分员工会主动帮他打扫卫生,因此形成自己打扫公司和临近道路的企业风气。
键山秀的扫除工作即使是专业的清洁公司也望尘莫及。根据不同清扫环境和污渍不同,要使用的清洁工具也不一样。洗厕所时,除了专用的洗涤剂,还有海绵、龟形刷、环刷、筒刷、滤水用的挂钩、抹布、软管和砂网等,从盥洗台、地面、墙壁、小便器、大便器,无死角地清洁干净,达到可以用手触摸的标准。户外清扫的工具包括簸箕、水桶、不同类型的扫帚、钢丝球、小铲子以及自制的垃圾分类装置。本着“做事彻底”的原则,一次清扫遵循成熟而严格的流程,即使像便池过滤片、下水道的堵塞物也清理干净,还要把窨井盖也擦洗得如同新的一样。擦洗厕所不戴手套,用手指感知并清除细到一根毛发那样的细小物体。清扫工具有严格清洁维护和存放管理系统,每次清扫完都要摆放整齐,为下一次扫除做好准备。
一个习惯势必包括暗示信号、惯常动作和奖励三个部分。每日清晨去了公司,时间和场景就是键山秀开始扫除的信号,其惯常动作则由一套分工明细的工具系统和经过千万次的练习的扫除流程保证,那么,扫除的奖励是什么呢?键山秀说:
   “扫除不能持续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程中没有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要实现持续扫除的目标,就要不断想办法改善扫除效果,另外就是孜孜不倦的努力。扫除过程中,看到有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人也会高兴。一高兴,就愿意继续去做。一件事情,如果总也看不到改善,便很难坚持下去”“脏的地块和干净的地块形成鲜明的对比,会让人产生欲罢不能的感觉”。看来,尽管这种愉悦的剂量很小,但是足以形成清洁的记忆和渴望,这对于一个日常习惯来讲已经足够。更重要的是,扫除还产生了一些副产品,那就是让人变得谦虚有心,感动于劳动,萌生感恩之情,磨砺心性。
  • 1991年11月23日,歧阜县惠那郡蛭川村的博石馆举行“惠那明信片祭”活动,键山秀三郎结识了东海神荣电子工业社社长田中义人。在闲谈过程中聊到扫除是如何改变人生和公司的话题,田中反应敏锐而积极,第二天就去自家斜对面的一座小神社打扫庭院了。随后在自己的公司里开展扫除活动,他本人以及员工不断地去东京本部参加扫除研修,完成全员轮训。半年后,企业的工作场所已经干净得需要换拖鞋进入了,公司产品的不良率快速下降,远低于业界平均水平,业绩大幅上升。1993年11月6日,第一届“扫除学习会”成立。由于有各自立场的学习会成员充当发起人,“扫除学习会”在日本全国遍地开花:

  • “西三河扫除学习会”的负责人高野修滋是爱知县立避南高中的老师,她在学校成立了“便教会”,开始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厕所,稳定了学生们的心态,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学校的迟到、早退和旷课明显减少,学生成绩提高。

  • 1999年至2001年,广岛市“暴走徒”的违法行为臭名昭著,闻名全国。广岛县吉田警署署长竹内光弘组织警员和三名愿意重新做人的“暴走徒”共同参加了“扫除学习会”,随后警署把“暴走徒”们集中起来,警察和三名参加过扫除的暴走徒带头,一起清除胡乱涂写的痕迹,或者扫除厕所,参加到社会活动中。这些“暴走徒”们大多数都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了。

  • HEIKOPAC公司在引入扫除之前不良品堆积如山,铃木社长和公司的三名员工一起参加了“神奈川扫除学习会”。以这四名员工为基础,一个月后就召开了“社内扫除学习会”。近一半的员工利用休假时间齐心协力完成了对淘取式便池的清洗。把公司里的机械设备和地板擦得锃亮,成为行业内的模范企业。

  • 经合作伙伴鸟井原孝天引荐,键山秀认识了镰田建设的镰田社长。而镰田本人也通过电影《天平之歌》了解到键山秀和他公司的情况。1996年,镰田社长成立了“鹿儿岛扫除学习会”,受镰田社长启蒙和拥护爱戴他的人自发设立了“扫除学习会”。镰田社长每天早上六点准时上班打扫公司周边区域,这成为他的日课,员工们都伸手帮忙。公司周围的拉面馆不能容忍自家排出的污水弄脏被镰田建设员工每天打扫干净的排水沟,都安装了净化槽,让排出的污水变得清澈。

  • 经镰田社长介绍,大隅鹿屋医院新井英和院长向键山秀发出了指导邀请。院长亲子带头打扫厕所,成立了由全体医护人员参加的“扫除会”,医务人员在对待患者和供应商时变得更加有同情心。他们成立了“大隅扫除学习会”,吸纳当地其它人士参与进来。不到两年时间,这家医院从之前赤字三亿日元扭亏并盈利了五亿日元。2004年去印尼做地震海啸救灾,为患者擦拭身体和洗脚,给失去家人的伤者清创,让救援队和当地人的关系变得融洽。

  • 古田土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社长古田土专程去学习扫除研修活动,回去后打扫卫生,并扩展到附近的地铁站,并建立了公司的“寒暄”和“扫除”文化。员工外出或者归来,都要和同事打招呼——“我回来了!”或者“我要到某某地方去,谁有没有什么事情要代办?”

  • 广岛县立安西高中起初是一家必须借助警察之力才能开展工作的中学,每年有一半学生退学。学校校长山广康子在警察厅汇报工作时与“广岛扫除学习会”的井辻会长偶然结识。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位一体,开展扫除活动。学生反馈“扫除每月做一次才好”。学校被文化厅和广岛县评为模范学校,停止了七年的运动会再次召开。NHK电视台专门制作了《荒废高中的重生——热血女教师》节目,反响很大。

  • 群马县富冈市教育委员会开展“自问清扫”活动,小学将“一个人,不出声”作为暗号,自己寻找应该清扫的地方和方法。教师从充分相信学生的立场出发,在清扫过程中不下达任何指示、命令或引导,相信孩子的主动性,只管等待他们的改进和进步。

  • 扫除伙伴山崎敬二做左贺县立鸟栖商业高中讲师时,在学校建立扫除制度。学校的三年级学生去北京修学旅行,因飞机延误滞留在首都机场。看到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垃圾,棒球兴趣小组成员首先动手收拾,其他人也跟着行动起来。这些中学生还指导小学生如何扫除。

……
  • 竹花先生因治理“暴走徒”与扫除会结缘,他上任东京都副知事第一天,就主持了“上任祝贺清晨扫除”活动,对东京都政府办公大楼周边地区进行了清扫,并形成了每月清扫一次的清晨扫除惯例。参加扫除活动的人员身份多种多样,最多的是企业经营者和员工以及他们的家人,其次是学校的老师,每次清扫都能看到竹花副知事的身影。一段时间后,新宿的垃圾量一点点减少。随着环境不断改善,该地区的犯罪率急速下降。

  • 中田宏是不依存任何党派和团体的议员,选举期间其注册的志愿者清扫中田事务所周边三公里的道路。中田后来当选横滨市长。

  • 首届“中国扫除学习会”于1997年11月1日至4日在上海举行。每年有四十名日本志愿者参加。键山秀来中国每次入住同一家酒店,每天早晨对宾馆周围进行清扫。他把排水沟的盖子掀起来,清除里面的垃圾。中国报纸报道说:“我们必须向这些日本人的高尚精神学习。”

  • 首届台湾扫除学习会于2003年8月9日召开,每次活动都会招来大量的台湾地区媒体人。因财阀企业统一超商的代表参加了厕所扫除,新闻和报纸大肆报道。台北市“711”便利店的员工们也开始打扫店铺和周边的道路了,市容逐渐变得干净。为了感谢扫除会的讲师,统一超商总经理徐重仁亲自去日本拜访。以统一超商为核心的“台湾扫除学习会”开展扫除活动,企业风气进一步改善。

  • 侨居巴西的饭岛秀昭、黑须正明和红林昌子在日本期间参加了“大阪扫除学习会”,包括键山秀在内的十九人自费去巴西开展巴西扫除学习会。巴西曾长期实行奴隶制,人们都认为扫除是下等人干的事情。电视、报纸争相报道,这些日本清扫者对当地人观念产生很大影响。

  • 世界知名餐馆“红花”的经营者洛克青木在美国纽约发起了“纽约扫除学习会”。第一次清扫时,发现不可直接用手清理污物,也不可打赤脚,因为可能会碰到遗弃针头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最终,这些日本人光着脚走在了被自己打扫过的地方。

键山秀四十余年的清扫习惯,形成了“美化日本”的运动,获得社会广泛承认,并在国外得到推广。2018年世界杯,亚洲唯一跻身世界杯1/8决赛圈的日本队,在下半场2:0领先的情况下,被实力雄厚的比利时队读秒绝杀。赛后,日本观众含泪清扫看台。对于世界的关注,日本球迷似乎觉得有些意外。有英国记者在采访日本球迷时问到清理垃圾的话题,日本球迷感到不解,反而发出笑声,他们认为,这是很正常的行为,不明白为何会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这种传统的集体行为已经植根于日本人价值观中的,源于他们对东道主以及环境保护的尊重。  
一个个人习惯如何成为一种国民习惯?
1、个人专注于事情本身,并且能从其中得到乐趣,出发点是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要做榜样。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负担,那对其他人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寻求并创造更多隐性的奖励,让事情变得有趣而专业,增加了简单之事的复杂性,进而成为值得追求的事业,这是吸引别人也投入其中的前提。这是与那些“烟头不落地,×××更美丽”的扫除风的本质区别。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习惯的门槛一定是很低的,从每个人都能入手的活动开始。只有这样,才能有人“伸手帮忙”,体验到乐趣之后成为自主的活动。即使再简单的习惯也是嵌套在社会生活中的,它势必与其它活动产生或多或少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人们从局部的活动中体验到了“美”与“好”的价值,这种价值观建立了新的做事标准,自然渗透到其它活动中。子曰:“立于礼,成于乐。”即先按照行为规范做事,然后获得好的体验感受,最后建立价值观。
3、低调的亲力亲为胜过千言万语。切不可过早地把自己的良好习惯冠以太高尚的名头,否则,个人的清扫行为会让破坏卫生的人陷入不义之地,这样别人就会产生一个很差的自我认知,反而会为一些不良行为辩护。清扫是自己的事,乐在其中。学习是别人的事,不能抱怨别人为什么不能想自己一样。是行为触发了旁观者以及社会的反思,这是引导其他人建立新习惯的信号。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4、每个人都是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我们对我们所处网络中的其他人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相应地,其他人对我们也会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一个正向的行为能产生多大的社会影响力,取决于他的社会资源。一个小老板开始只影响到他的家人,一个成功的经理影响到他的职员和社区,一个企业家影响到他的企业和城市……前提是——亲力亲为。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问题和进步的需要,他们以不一样的目的主动引入这种习惯。当有几个人带头并从中获益,从众便产生了。而不是有人兜售:“我这里有一种万能膏药,你贴上就好。”有人听到,然后就给有病的没病的,每人贴上一块。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