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平易之药愈重症

针对误治坏病、束手待毙者,王孟英用药皆展以轻清,忌投刚燥。本案告诫我们:勿以药太平淡而疑其不足以去病;平易之药,轻淡之方,每可以愈重症。

  《分类王孟英医案》卷二·胀门有一个疑难重症,治疗过程颇多曲折,患者何氏妇,年未四旬。本病开始时并不复杂,仅是腹胀善呕,但曾经多医误治。其中有云寒凝气滞,劝其吸鸦片烟以温运者;有云冷积而用蒜灸者;有云劳损而进以温补,等等。后来病情恶化转为危重证。除腹胀加剧外,还兼有腹泻,大便日泻十余行,小溲短涩,两腿肿痛,痰多善怒,不饥消廋,闭经,舌绛无津,脉弦细数,乃至卧床不起,已束手待毙,仅不过请孟英一诊,“以决危期之迟速,初无求愈之心也”。

  此时的王孟英面临如此棘手的重症,并没有推却,而是尽力挽救,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平生不畏大症”,真可谓“艺高人胆大”也。王孟英历来善于在诊病过程中运用虚实互求法以辨证,即于虚证中当求其实,实证中当求其虚,于此证之治亦然。尽管此患者已骨立形消,卧床不起,但王孟英却从病人的眼神及声音中见到其正气尚存——“惟目光炯炯,音朗神清,是精气神之本实未拨,病虽造于极中之极,却非虚损之末传也。”

  尤其是他从患者所泻大便之热而且腻,断其并非肾虚脾败之泻,故可久不安谷而延之至今。接着他分析本病的病机云:“殆由木土相凌,为呕为胀,洋烟提涩其气,益令疏泄无权;蒜灸劫耗其阴,更使郁攸内烁;进以温补,徒为壮火竖帜而凅其津;溉以滋填,反致运化无权而酿为泻”,“固之涩之,煞费苦心,余谓赖有此泻,尚堪消受许多补剂。”

  这就是说,固涩,温补,滋填,治皆错误,更令疏泄及运化无权。此病证虚中夹实,而以实为主导,由实而致虚,其所谓实者,即热壅也。

  接下来,王氏结合此病例发表了一段堪称经典式的文字,那就是关于气的流通不愆在人身之重要性,以及它与肝、肺、胃、脾的密切关系。他在医案中这样写道:“夫人,气以成形耳,法天行健,本无一息之停。而性主疏泄者肝也;职司敷布者肺也;权衡出纳者胃也;运化精微者脾也,咸以气为用者也。肝气不疏,则郁而为火;肺气不肃,则津结为痰;胃气不通,则废其容纳;脾气不达,则滞其枢机。一气偶愆(愆:停滞),即能成病。推诸外感,理亦相同。如酷暑严寒,人所共受,而有病有不病者,不尽关乎老少强弱也。以身中之气,有愆有不愆也。愆则邪留著而为病,不愆则气默运而潜消。调其愆而使之不愆,治外感内伤诸病无余蕴矣。”

  这就是他提出的“百病皆由愆滞论”,以及治疗一切病所应遵循的法则,即所谓“通法”(通可调愆)。这段话不仅针对此病例而言,而且已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具有更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这里他结合病案以阐述医理,就更显得生动具体。

  再联系到此病例来说,王孟英认为:“今气愆其道,津液不行,血无化源,人日枯瘁。率投补药,更阻气机,是不调其愆而反锢其疾也(这就是前医在治疗上所犯的错误)……然汛断于腹胀半年之后,是气愆而致血无以化,非血病而成胀矣。肿处裂有血纹,坚如鳞甲,显为热壅,不属虚寒。” 这里他已经作出了明确的诊断结论,即病机为“热壅”。因此他认为其治法应当是行气调愆,泄热养血,展以轻清,忌投刚燥,须避滋腻,宜取流通。以气行则热自泄,热泄则液自生。

  正徐洄溪所谓“病去则虚者亦生,病留则实者亦死”。故其处方用沙参、竹茹、丝瓜络、银花、楝实、批把叶、冬瓜皮、黄柏、当归、白芍、麦冬、枸杞出入,以水露煮苇茎、藕汤煎药;复诊乃参以西洋参、生地、黄连、花粉、薏苡仁、栀子之类;最后以虎潜丸方熬为膏,用藕粉捣为丸以善后。以上用药皆取轻清流通之品,绝不用刚燥温补。其最后治疗结果竟然是:肿胀皆退,肌肉渐生,便溺有节,两月后可扶杖而行,乃至健步经通,遂以康复。可以说达到了“肉白骨而生之”的奇迹般的效果。这就是名医的真本事。

  此案同时也印证了王孟英通法理论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他通过本案告诫我们:“勿以药太平淡而疑其不足以去病也”;“设知此义(指通法的灵活运用),则平易之药,轻淡之方,每可以愈重症。”——旨哉言乎!

  然而,欲以平易之药治愈重症,必须得有不平易的功夫,必须学养功深,孜孜以求,方能在平易中显神奇,所谓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也。这就是名医的素质及其可贵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读医撷菁(20)清·王士雄

    徐氏妇,重身(妇人怀妊曰重身)而患四肢疼痛,不可屈伸,药之罔效.或疑为瘫痪.任殿华令其舍专科而质于孟英,诊曰∶暑热入于隧络耳,吾室人曾患此.予以∶桑枝 竹叶 扁豆叶 丝瓜络 羚羊角 豆卷 知母 黄芩 ...

  • 读医撷菁(19)清·王士雄

    清·王士雄<回春录> 张养之侄女,患汛愆,而饮食渐减.于甘予通经药.服之尤恶谷.请孟英诊之:脉缓滑.曰:此痰气凝滞,经隧不宣,病由安坐不劳,法以豁痰流气,勿投血药,经自流通.于某闻而笑曰: ...

  • 『名医经验』治病遣药贵随机应变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金亮 家父一生临证治病,博采众长.同时,中医学的特点也决定用药要推陈出新,以适应病变所需.余记载1978年家父治疗头痛案例一则,体会颇深. 黄某,女,38岁,终年偏头痛,苦 ...

  • 『名医经验』不离于药 不止于药

    某女,是笔者2005年的一个银屑病患者,笔者接诊时其年龄为29岁.与笔者相识前已经寻医问药10年,从19岁到29岁的10年间,几乎未间断用药,结果越用越重,从寻常型治成红皮病型银屑病,为了保命,用上明 ...

  • 『名医经验』镇肝潜阳药

    来源:中华中医药报 作者: 应用金石介贝之品,镇肝潜阳以熄风.要选既具重镇之效,又有降逆清热之功的药物,如生石膏.生石决明.生赭石.珍珠母.玳瑁等.生石膏辛大寒,具有凉肝.镇肝两方面的作用,共奏潜阳之 ...

  • 『名医经验』缪希雍膏方愈病后眼花

    明·缪希雍,字仲淳,江苏常熟县人,他精通医术,治病每奏良效,亦善于搜集医方,精求药道,勤于笔记.他所著<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四卷,其中记载有治疗病后眼花的膏方,笔者临床应用后效果显著,现举验 ...

  • 『名医经验』张仲景寒热药共用组方规律探寻

    张仲景是中医方剂史上创制寒热药共用经典方剂的先师,笔者通过对其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以寒热药共用组成的方剂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有三种寒热药共用组方方法. 寒热并治法 该法 ...

  • 『名医经验』任宝成:以消为补 针药并施

    任宝成治疗小儿病着重脾胃,并强调"以消为补",重视消导法的临床应用.除小儿泄泻.小儿积滞等疾患外,其他疾病如小儿反复外感.咳喘等亦重视此法,往往在治食过程中邪势也渐衰退. 小儿疳积 ...

  • 『名医经验』郭剑华治筋伤验案 针药并施治颈性眩晕

    该患颈项强痛伴头晕1年余,半月前因工作劳累而突发眩晕,做脑部CT及脑血流图检查未见异常,结合颈椎MRI检查及临床体征,以及舌象脉象,四诊合参,辨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之眩晕,治以 ...

  • 『名医经验』顾庆华教授应用对药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经验举隅

    隆起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痘疹样胃炎.按胃炎悉尼系统新分类,称隆起糜烂性胃炎.顾庆华教授师从孟河传人.全国名老中医邵荣世主任医师.并尽得薪传.以善治脾胃病而称著,笔者有幸在旁侍诊,受益匪浅,兹就顾师 ...

  • 『名医经验』李世增教授应用对药治疗疑难杂症经验

    李世增教授是北京市第4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全国第5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师从事中医40余年,熟读经典,博采各家之长,尤其对脾胃病.慢性前列腺疾病.慢性肾病等的治疗有独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