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他是位风流诗人,写下家喻户晓的《秦妇吟》诗句,却隐姓埋名不让人知道(该文内还有韦庄词《荷叶杯》《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菩萨蛮五首·其二》)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流传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唐朝,有这么一位诗人,他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明百姓都在传颂,可是他本人却很低调,不仅把原作诗稿焚毁了,还不许家人提及、吟诵这首诗,甚至在自己的作品集里也没有收录这首诗,好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似的。
这个诗人就是韦庄,他想隐藏的诗叫作《秦妇吟》。韦庄出生在晚唐,他的家族在当地算是名门望族了,出过不少有名望的人物。家族初唐时期就出了宰相韦见素,后人也有不少达官贵人,韦庄的曾祖父是苏州的刺史韦应物,不过传到韦庄这一代,家境已经衰落了。
韦庄幼年时,父母就早亡了,他一切只能靠自己,要想在朝廷谋个一官半职,也没有关系可依靠,只能通过科举这一途径。
公元878年,韦庄来长安赶考,那时候他已经年近四十了。这一次考试他又是名落孙山,韦庄已经不记得,这是他第几次考试失败了。也不是韦庄不努力,或者文采不够好,而是他的运气太差了。唐朝末年,连年战乱,朝廷气数已衰,每年录取的进士名额很少,面对这么激烈的竞争,韦庄屡试不中,也就不奇怪了。
为了方便复习,韦庄就留在了长安,打算过两年再考。
公元881年,黄巢领导的起义军攻占了长安,建立了新政权,齐。当时的皇帝唐僖宗和一众官员逃到了成都。黄巢刚入城时还能约束手下的士兵,让他们不要骚扰老百姓,可是随着战事的迁延,齐朝的军饷,资金不够用了,黄巢就开始纵容士兵烧杀掳掠了。
黄巢不会治理国家,起义军攻城的时候,长安城的官员有不少和唐僖宗逃到成都了,也有一部分留在长安,黄巢不任用这些官员,而让自己的将领做官,那些将领大都是农民,没什么文化,把长安城管理得乱七八糟,街上到处是官兵抢劫、杀人,放火的。
韦庄一开始逃到了洛阳,可谁知战火也蔓延到了洛阳,他没有跟随难民逃往成都,而是决定逃往江南。早年韦庄曾去江南游历过,江南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老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逃亡途中,韦庄写下了《秦妇吟》。
《秦妇吟》和《长恨歌》、《琵琶行》一样,都是长篇叙事诗,韦庄借秦妇之口,说了一个凄婉、残酷的故事。当年黄巢军队突然攻入长安,守军败退,秦妇被掳入军中,委身于一粗鄙新贵,生活了三年,后找到机会,一路逃亡。黄巢军队在长安城烧杀掳掠,“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他们对富豪权贵抄家灭门,“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起义军的暴行下“霸岭东望人烟绝……百万人家无一户”。
秦妇找了一个机会,逃出虎口,打算逃往江南。
这首诗一问世,便广为流传,因为诗句朗朗上口,就连街市的妇人也能背诵上几句。可是作者韦庄却对这首诗讳莫如深,他晚年一再告诫子孙,不要提及这首诗,他的作品集《浣花集》也没有收录这首诗,对于市面上流传的诗册,韦庄命人把诗册回收、销毁。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妇吟》这首诗就失传了,后人只知道几句流传较广的诗句,以为《秦妇吟》只是一首短诗,直到法国人伯希和从敦煌洞中得到写本,整理后公布于世,我们才知道这是一首多么宏大的叙事诗。
为什么韦庄要隐藏这首诗呢,这和他的身份有关。韦庄一心想从政,但郁郁不得志,考不上进士,又遇上战乱,从长安逃到江南,沿途看到战火纷争,百姓受苦,内心悲愤,写下《秦妇吟》这首长篇叙事诗,既是对当时乱象的写照,也是一个个普通百姓的控诉。
此后,韦庄流落到江南,在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府中任职,生活稳定下来后,韦庄便开始向北游历,想回长安,继续考试,谋求个一官半职。公元893年局势平定下来,韦庄便返回长安应考,这一年他又落榜了,不过韦庄没有气馁,第二年继续考试,终于年近六十得偿所愿,中得进士,被朝廷委派为校书郎,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韦庄这一生的最大政治成就,便是入蜀地,帮助王建建立了西蜀,作为开国功臣,韦庄得以封侯拜相,成为丞相。韦庄原是唐臣,却背叛了国家,帮助一个节度使建立了新的政权, 这个背叛行为,让他的余生只能在蜀地终老,不得再踏入江南和中原。
《秦妇吟》里有一段,有个老翁对秦妇说道:“千间仓兮万丝箱,黄巢过后犹残半,自从洛下屯师旅……家财既尽骨肉离,今日垂年一身苦。”大意是说,黄巢军队虽穷凶极恶,但还能给我留一半家产,官兵才是罪行滔天,全部抢光了我的财产,我只能孑然一身,漂泊在外。
韦庄在逃亡途中,出于良知,写下了《秦妇吟》,诗里不仅有对起义军暴行的描写,也有对官兵暴行的描写,后来韦庄从政,当了官后,便不想这首诗影响他的仕途,因此到处派人到处焚毁诗稿。
这不禁让我想起唐朝的另一位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曾官任太子东宫大夫,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等职,也算是朝廷的大官,但他敢于谏言,不怕得罪当朝权贵,身就高位,仍然体恤民情,写下了不少反响社会现实的诗作,比如我们熟悉的《卖炭翁》。而韦庄的格局就小多了,他一心想的只是官运亨通,谋划着他的宏伟蓝图,虽也关心百姓疾苦,但前提是不能妨碍他的政治生涯,真是一个精致的利已主义者。
所以后人提及唐朝的诗人,首先提及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大文豪,韦庄则归到另一个流派。
唐朝有一个流派叫花间派,代表人物便是温庭筠和韦庄。
生活安定后,韦庄的才情喷发,写下了不少清雅绝丽的诗句,其中不乏情情爱爱的描写,比如这首《荷叶杯》。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
闲掩翠屏金凤,残梦,罗幕画堂空。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
这是韦庄怀念他的爱姬所做的诗。谢娘是韦庄宠爱的姬妾,能歌善舞,还擅长写诗,深得韦庄宠爱,有一年蜀帝王建来府中玩,看上了谢娘,强要了去,韦庄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忍痛割爱,送走爱姬后,韦庄心有不甘,写下了这首诗。
韦庄的诗作大都以怀念为主,他居住在浣花溪旁,遥望着一生思念的江南,静静地怀念着。”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附:《菩萨蛮五首·其二》/《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唐末五代·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唐朝词人韦庄的一首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反映了词人在思想与现实相矛盾的情况下碰撞出来的心灵火花,给了欣赏者回味无穷的审美愉悦。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这一首是其中第二首。)
公元910年,韦庄卒于成都花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