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我们该如何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除了直接传播和接触传播,目前发现气溶胶传播可能是新冠肺炎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和接触传播我们都非常熟悉。直接传播是指飞沫传播,是指新冠肺炎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等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新冠肺炎患者喷出的飞沫沉积在物体表面,其他人用手接触后,再接触口、鼻、眼睛等黏膜,也可能导致感染。
广义的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如空气)中所有固体和液体颗粒(直径0.001-100μm)的集合。而狭义的气溶胶指能够悬浮在空气中的更小的固体和液体颗粒。
简单的说,气溶胶的本质是能够悬浮在空中的微粒。相较于一般的空气传播来说,气溶胶能悬浮得更久、飘得更远。就好比走在路上闻到烟味,但身边明明没有人,这就是烟草燃烧后形成的几百纳米左右颗粒的气溶胶。
由于气溶胶颗粒比较大,一般大于10微米,50微米以上的最为常见,因此一般医用口罩可以阻拦这种粒子。特别小的气溶胶粒子(半径小于0.1μm),重量轻,主要分布在高空(来着土壤的靠近地面),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另外,气溶胶很容易被破坏,存活度也不高的特点决定了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病毒量能致病的可能性不高。
对于气溶胶,普通人只要佩戴合格口罩就能防控。因此,对于气溶胶传播病毒,我们要重视,但是不必要恐慌。
真正需要防护气溶胶传播的应该是医护人员!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口腔医院门诊都停诊了,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气溶胶传播。以超声洁牙为例,口腔科的设备在患者口内工作时,会产生大量混合着患者唾液甚至血液的气溶胶。
单纯的气溶胶传播,一般外科口罩就可以起到防护作用,一旦明确存在气溶胶传播,医务工作者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传染源:让新冠肺炎患者带上口罩;
2.切断传播途径:确保将患者安置在符合要求的隔离设施中;
3.增加防控措施:医护人员可适当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包括经过认证的N95口罩等。
综上,从理论上看,气溶胶传播新冠肺炎是有可能的,但其对疾病流行的影响非常有限。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在一般的工作生活条件下,采取正确佩戴口罩的飞沫传播保护措施,足以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至于气溶胶传播的结论,尚需进一步确定,但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