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之中只有两座得以存世”
━━━
说起北京的城墙与城门,除去紫禁城,在我的脑海里,是零散在地图上的一个个点,没有连贯性。对于大部分生长并久居一座城市的本地人来讲,这些尽管沧桑却已变为旅游景点的历史遗迹,在成长过程中,多也只是孩提时期被父母带着去玩耍或伙伴之间相约去到附近的地方吃喝玩乐或仅仅是路过,更好些的,是恰好出生在附近的胡同街道并相伴成长。这些零散的残迹,大多时候只是路边的一个见之感叹的建筑。随着现代高楼大厦玻璃幕墙风暴般的崛起,这些还能被见到的硬灰色古物,就如拆迁钉子户般坚挺伫立在现代建筑群和几乎昼夜无差的车水马龙之中,突兀又珍贵。中国人似乎对围和的墙有一种执念,家是如此,城也是如此。四合院和胡同从日常变为特色再变为景观,像古城墙一样,再从成片的观缩为零散的点,当稀有到一定程度时,才再度转变为贵、重之物。幸运被选择留下来的,得到或修补或推翻再建的维护,有条件的被圈养起来收费接客,条件不足的则大门紧闭挂牌彰显重视之意。
古城墙变储藏室
讽刺的是,那些鲜少幸存下来的古董,会特意前往一观的,也是外来游客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而本地人,则是见怪不怪的习以为常了,更遑论多么关注甚至研究这些古董的成分和历史了,只有在得知即将消失的消息时,才会在紧翘的业余时间安排前往慨叹怀念时光不再,就如前些年闹的沸沸扬扬的八角游乐园摩天轮关停和北京游乐园关停一般。而这样的心态,它存在于各地的本地人心中。说起来惭愧,长大后正经去走走感受过的,不是北京的城墙与城门,而是西安的老城墙。虽与北京的大多老城墙一样生于明朝时期,却获得了截然不同的留存度,它的完好性相较于北京,好的令人咂舌嫉妒。城墙内被人们称为老城,相对于所谓的新城而言,里面的建筑高度整体偏低矮,同时伴随着观念里固化的老城相对“落后”的建筑环境。这使得漫步于上依旧可以有登高和开阔的舒畅感。同时得益于城墙和老城内部保存的完好性和连贯性,它依旧可以给身处这座城市的人以历史厚重感,这是北京所不及的。
“在城门的位置上,双重城楼屹立于绵延的水平垛墙之上,其中巍峨高耸的城楼就像高台上的雄伟殿阁,使这种缓慢的节奏突然加快,并冲向高潮。那些气势恢宏的角楼则构成了整个乐章中最壮丽的休止符。不幸的是,它们之中只有两座得以存世。”其中一座,就是位于建国门南大街和崇文门东大街相交处内侧的东南角楼,据说也是北京现存的唯一一座了。提起北京的城墙与城门,闪现在脑海的,就是儿时东便门车站最近的墩台和城墙。沿着文中提及对照着儿时印象,才断续能择出一些模糊、不再确定具体位置的残像。
每个久居一座城的人都有座心里的城墙与城门,是看不见的实体,亦有高矮胖瘦新墙残垣之别,围合的范围和轨迹,包含的多是生存城市中久处、难忘或特殊经历之地,它的圈地范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推移逐渐扩大到再次缩小,鲜少去到之处多和不熟或耳闻未去之地一同归类在这心里内城之外现实城市的无墙边界之间。
“老北京”存在于现代化的时差里| 沉默是箭楼的陪伴| 喜见故宫通公交| 为了读懂北京,我去了趟正定| 一个摆件| 让爱美的人管理城市,怎么样?| 如果重建北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活在角落里的老北京| 竖起一道墙,就竖起一个次元| 不好耍,上帝在这里折鞭| 怀念一座旧城,就像怀念自己的旧事| 城南印象的三个表情| “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