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睡觉,是很难有感情的|陈童·早茶夜读724
724 | 读城记2020
光睡觉,是很难有感情的
━━━━
大家好,我是陈童,《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讨论城市规划,反对泾渭分明的功能分区,居住在被称为“睡城”的回龙观,对于功能分区的体会不能更深刻。之前有朋自远方来,吐槽北京的规划太糟糕了,上下班着实辛苦,当时我还体会不到,等到自己要考虑通勤问题的时候,才深刻体会到北京的居住区和工业区的分割多么令人疲惫,作为城市生产的人力资源,早晚各一次在南北城之间调来调去。
回龙观是作为“睡城”诞生的,1998年,北京市政府明确将回龙观社区规划建设为经济适用住房。98年10月,以回龙观、天通苑、建东苑为代表的19个首批经适房项目在北京房地产交易中心集中展示,开启了经济适用房时代。从98年到现在,回龙观社区建了二十多年,我们家到北京十多年,刚来的时候我们小区旁边还是农大的实验玉米地,后来建了地铁,建了回龙观每平米单价最高的小区,据说还要建万达广场,确实比以前强了很多,但总的来说还是没有脱离居住社区这个定位。
从居住条件来说,回龙观至少比天通苑要舒服,房子大,早年的小区多是六层楼,楼间距也很大方,小区环境还不错,买菜之类的也算方便,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小汤山等可以玩耍的地方也挺近的,但是论及生产,短板立刻就出现了。因为本地没有产业,上班至少要一个小时到朝阳或海淀,到了孩子该上学的年纪,有条件的家庭基本上都会向城里搬。而作为亚洲最大的居住社区,社区内甚至没有一个让人有逛街欲望的商场,老华联离地铁远,位置不佳,新华联倒是挨着回龙观地铁,但客流量更加惨淡。虽然人口众多,但大家似乎也并不想在家门口消费娱乐,只想回来洗洗睡了,一想到逛街还是约着去海淀朝阳纸醉金迷,去东西城搞文化娱乐。
大概也意识到这种单纯的居住功能的不靠谱,从18年开始,提升回龙观和天通苑两个居住社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回天计划”如火如荼的开展,建自行车道又修路,昌平政府提供优惠政策让一些学校来回龙观办分校——我的高中学校在我们小区对面建了回龙观分校,虽然成绩一般,但是硬件设施一流。政府也回过神来发展本地的产业,给钱给政策发展昌平科技园,我们家附近的腾讯众创空间也有了一些创业公司入驻,在创业公司附近,京东旗下的生鲜7fresh,未来鲜生、盒马生鲜等有未来感的店铺才越来越多,甚至711和奶茶店这样代表本地商业消费能力的商店也越来越多,虽然离蓬勃发展还很远,但世界上总可以又多几个在家门口上班的幸福人。
2014年,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经批评像回龙观这样的第一代新城是失败的,因为尽管有几十万人口,就业岗位却很少。大部分人早上涌到老城里来,晚上又涌回新城,造成巨大的钟摆式城市交通。
早年回龙观作为一个社区没有黏性,住不出感情来,很多人在回龙观置入来到北京后的第一套房产,都是新北京人或者北漂,没有世代累积的情谊,也缺乏邻里的沟通,很多人奋斗几年就搬到城里,来到热闹的市中心,和同事住在一起,才像开始了新生活。最近几年,在本地能满足的需求越来越多了之后社区才越来越有活力。
在回龙观住过之后,我对纯纯的非生产区都保持警惕,哪怕是核心景观区这样高大上的定位,如果别人只是来睡一觉看一眼,又有什么信心觉得别人会投入感情、注入活力呢?
今晚二条
奥姆斯特德的墓志铭
往期
TAN
回顾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