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的甲午》(陈悦 著)阅读札记(一)(原创)
《沉没的甲午》(陈悦 著)阅读札记(一)
西西弗钦钦 2020.06.15
“历史学家需要有两种必不可少的能力:意识精密的功力,一是高远的想象力。”——胡适
战争是最好的历史书,讲述巨轮覆没的国家之痛、男儿之痛、军迷最爱!
《沉没的甲午》(陈悦 著)——北洋海军故地刘公岛纪念
★内容简介:
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一场改变中国命运、影响极为深远的战争。1894年这一年,大清帝国在对日的海陆战场上节节败退,全无招架之功。以往尚能藉余威而勉强维持亚洲前强国的表象,乃至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署,晚清这一纸老虎被全然戳破,列强瓜分的狂潮随之而来。
本书援引大量档案材料,深入展示历史细节,并试图用这种细腻的方式引导读者更为深入客观地理解这场意义深远的战争。在朝鲜平壤及中国黄海海域、辽东、山东半岛的战场上,中国方面不乏甘愿为国抛洒热血的将士,无奈的是,这并不能弥补晚清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与日本的差距,更无法挽回因国力落后以及应战策略失误而早已预定失败的战果。这一现实的结局颇值得今人为之深思。
★序言:谁任其咎
甲午战争的结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巨大的伤痕,导致原本从近代化赛道同一起跑线出发的中、日两国走上了不同的命运之路,现代南北朝鲜的争端、中国的台湾问题,追根溯源也都会讲到甲午,这是一段距离今天既遥远、却又触手可及的鲜活历史。
甲午战败的根源,实际上缘于中国近代化改革的不彻底,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各个领域都没有彻底近代化的中国,输给了完全近代化的日本,世界在以一种赤裸裸的近乎残酷地方式告诉中国,适者生存,只有彻底近代化才能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找到一条生路。
甲午年对于那时的中国,的确是一个九州沉沦、万马齐喑的岁月。原本举国皆醉、沉浸在天朝上国虚骄气里的中国社会,遭遇了当头棒喝,这段中国在近代化改革道路上跌倒的挫折故事,拿到正处在现代化改革道路上的今天来看,或许能让人产生更多的感触。
★导读:俯瞰甲午
提要:俄国太子在琵琶湖遇刺一事,撩动了日本敏感的神经,经此之后,在这个危机感极强的国度内,向外扩张的呼声日益高涨。1894年,朝鲜国内爆发东学道起义,日本以此借口,以诡谲的外交手段,将清廷拖入局中,意图就此吞并朝鲜。中国在最初虽以“老大”姿态应战,然而在朝鲜境内、中国东北、黄海及辽东各地大战均接连以失败告终。日本击败中国,上演蛇吞大象的一幕,甲午一战的战果着实令世人为之大跌眼镜。
★第一章 朝鲜太上皇——甲午战争爆发前后的袁世凯
日本在朝鲜四处试探、急于开启兵衅之时,代表清廷在朝总理通商事务的“第一人”,即是后来在近代史上大为出名的“伪帝”袁世凯!袁世凯为人狠辣果决,而在朝期间,特别是大战前夕,其表现令人既恨且叹,他不但动辄以“天朝上使”自居,倨傲自大,且全无外交手段,在与日方外交人员大鸟圭介、杉村睿的斡旋中,全然被对方“玩乎于掌上矣”!
★第二章 天朝上国的家底——甲午战争前中国军力解密
诺大中国何以输给小小岛国——日本,且致如此一败涂地?在故纸堆中认真作一番翻检搜求,还真能找出不少线索。碍于财政,北洋海军的规模及装备在战前已远逊于对手;陆军相形之下,更为没落,募集、训练、装备、后勤,一无所长,且国内所谓“北洋精兵”仅依赖地方维系,竟被划归在国家财政体系之外。在此种情形之下,以北洋一脉搏倾巢而出的日本,欲求一胜,真可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