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学书---看图识字(三)

时代变化太快,多媒体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促使人们开始有了快餐式的阅读消费习惯。

“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即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随着这种阅读方式“普及率”越来越高,类似“碎片化阅读导致人们缺少思考”、“浅阅读盛行”等话题一再被提及。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与平台和生产端对应的,是知识接受方式的新变革。知识进一步变得生活化、伴随化和环境化,非正式学习有了真正势不可挡的勃兴态势。一些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碎片化学习能真正学到东西吗?

我把“碎片化”阅读作为一部群书的索引,在“碎片化”阅读的引领下对自己喜爱的知识点延伸阅读,去享受阅读的愉悦,


看于右任先生的字、读先生的诗  “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低回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被先生坚定的自信所感动,联想到先生两次为张良庙题字以及先生的草书长卷《满江红》,大气磅礴之势、荡气回肠之感油然而生。

于右任的《题民元照片》

于右任作诗时看的照片是民国元年,孙中山在上海家宴时所摄,当时于右任在场。作诗时,照片中人多作古,只剩作者一人了,故有此作。诗是对革命年月的怀念,格调高昂不落。连用三个不字,坚决自信。青字重出,不需回避。


2019年我与几位好友秦岭深处留坝之行在张良庙参观时也曾拜读于右任先生的大作。

于右任先生,曾先后两次为张良庙题字。四个典故,穷尽了张良的一生。

   一九四二年秋,于右任先生视察西北路过这里,书写了一些楹联和题词。现存在拜殿右侧的“送秦一椎,辞汉万户”八个大字,是其中之一。

   “送秦一椎”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曾灭了韩国(今河南中部及山西泽潞一带)。张良的祖父和父亲因做过韩国的宰相,侍俸过韩国的五代君王,张良也忠诚于韩国。为报丧国之仇,张良于公元前218年在秦始皇东游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时,曾雇力士刺杀秦始皇,用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误击中了泰始皇的副车的故事。“辞汉万户”是指张良在辅佐汉室天下统一后,辞去刘邦封他的万户留侯,隐居于山林的故事。

  一九四八年三月,于老又为张良庙题写了一副楹联:“不从赤松子;安报黄石公”。

于右任先生的两次题词,一次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一次在蒋家王朝败象已露的时候,从所用的这四个典故中,亦可见于右任先生当时的心态。

张良庙外山坡的刻石碑文“借君之椎,以椎暴日”是1933年刻的。时任十七师副师长的段象武由甘肃移防汉中,途经陕西留坝县张良庙时,庙负责人闻段象武善书法,特求墨宝。段象武于是写下“借君之椎,以椎暴日”,以寄驱逐日军之志。


1964年于右任先生病逝于台北。先生的著名诗作《望大陆》(又名《国殇》)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之后不久,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就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诗中写道“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是先生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于右任《岳飞满江红》

长卷欣赏 

于右任草书《满江红》,为李宗仁书手卷,纵31cm,横240cm,款署:李代总统德公正之于右任,藏印:李宗仁印,德邻。


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 作为民国四大书家之一(其他三人为胡汉民、谭延闿、吴稚晖),他的书风磅礴大气,纵横捭阖,著名诗人、书法家潘受称其为: “关西大汉美髯于,大笔如虹吐湛卢”。

“先生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三十功名袖两风,一箱珍藏纸几张。落落乾坤大布衣,一蓑烟雨任平生。”准确地概括了于右任的为人以及他在书法上的成就。

(0)

相关推荐

  • 于右任草书《满江红》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 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q ...

  • 【鲁堂主说藏品第60期】于右任行云流水草书七言联

    赏石历来是中国文人骚客精神生活的一大雅事,赏石之风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轼曾作诗: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试观烟云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间.表达了对袖中藏石的珍爱. 于右任先生 ...

  • 【鲁堂主说藏品第71期】于右任自作诗草书条幅

    朋友们好,我是德风堂堂主鲁光宏.于右任自1949年被迫前往台湾,至1964年逝世,十五载与大陆相隔,不得归乡.备感孤寂的他十分思念故乡和亲人,写下了许多催人泪下的诗句.除了那首著名的<望大陆&g ...

  • “碎片”学书---看图识字(二)

    时代变化太快,多媒体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促使人们开始有了快餐式的阅读消费习惯. "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即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随着这种阅读方式" ...

  • “碎片”学书---看图识字(一)

    时代变化太快,多媒体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促使人们开始有了快餐式的阅读消费习惯. "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即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随着这种阅读方式" ...

  • 最早的《看图识字》课本,形象深刻!

    <新编对相四言> 是旧时一种图文对应的蒙学图书 图中每件物品都与其右边的汉字相对应 对于今人的名物考证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此本共八页(16单页),388字,308图 现藏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 ...

  • 看图说话三忌

    看图说话,不仅仅是评述 看图的能力在播音艺考中是需要频繁展现的,一部分是有些人会在模拟主持中采用看图的形式,还有就是比如像在上海戏剧学院的校考中会直接考到看图说话.因此,看图说话理应得到考生们的重视. ...

  • 古代蒙学看图识字书《新编对相四言》

    <新编对相四言>是旧时一种图文对应的蒙学图书."对相"谓为每字或每词出一相,对刻于次行,类似于现在的看图识字,数百年前,此类儿童读物就已通行.以图文形式编排,右边的汉字 ...

  • 一本只有16页的古代蒙学奇书,可看图识字、练书法及学绘画!

    大约在南宋末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图.文对照的识字课本.<对相识字>就是其中较早的一种. 后经元.明.清的增删修改,又产生了一系列同类识字书,如<新编对相四言>等. <新编 ...

  • 《汉英对照动物看图识字》(1990年)

    装帧设计.绘画.钢笔水彩

  • 一组看图识字

    一组看图识字

  • 古代的启蒙书《看图识字》很有意思

    元初无名氏撰.童蒙读物,一卷.正文起于"天云雨,日月星斗",止于"牡丹芙蓉,斗笤帚",皆四字为句,共三百八十八字,三百零八辐附图.所谓对相,即每字或每词附图对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