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可是每个当妈的“心头大事”。最近每到周末,就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赶到医院报到。
前些日子,国家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报告显示,我国18-44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厘米,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
看看身边蹦蹦跳跳的“神兽”,不少父母有了忧虑:“晚长”的孩子,将来身高能窜上来吗?骨骺线基本闭合,还有可能长高吗?张同学(化名)今年14周岁,身高153.1厘米,一直稳坐教室前三排。前两天,妈妈带他跨进了市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徐芳的门诊。“医生,我儿子去年长得还挺快,今年怎么突然怎么就不长个了!”看着焦虑的妈妈,徐芳为孩子测算了遗传身高。按道理,孩子能长到165厘米,但随后的骨龄检查给了母子俩当头一棒:男孩的骨骺线基本闭合,剩下的生长潜能不足两厘米!
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已经很在乎高矮,得知结果后,张同学看着同样紧张的妈妈,涨得满脸通红。妈妈痛心疾首:“我认识几个医生朋友,早就建议过来检查了。但家里老人反对,都说男孩子发育晚,到十七八岁还能‘窜个子’,所以孩子从小个矮也没重视,哪里想到现在发育都结束了,这下孩子一辈子都要怨我们做父母的呀!”张同学也一直追问,希望医生想想办法,为他治疗。但徐芳感到万分惋惜,也无能为力:一旦骨骺线闭合,人体就不会再长高了。无独有偶,杭师大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骨龄专家门诊,也来了一位差不多年纪的中学生小峰(化名)。他因为在班级男生里身高偏矮而有些自卑,主动要求爸爸在手机上挂了号,带着到医院来检查骨龄。在拍摄骨龄片后,丁建平主任通过阅片诊断及专业软件预测,给了小峰一丝希望:骨骺线还未完全闭合,未来身高还有小幅上升空间。“来查骨龄的孩子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体检性质,单纯为了预测未来身高;另一类则是有疾病隐患的,比如发育过缓、矮小症等。这些孩子如果经诊断确有生长发育疾病的,需要到小儿内分泌科进一步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等尽早干预,绝不能等骨骺线完全闭合,对身高束手无策时才追悔。”丁建平说。警钟虽在敲,但儿科医生常会遇到像张同学这样的病例,家长直到发现孩子骨骺线闭合才追悔莫及。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错失治疗机会的呢?“孩子现在还小,等过段时间,到了青春期肯定能够长高!”徐芳遇到的患儿家长大多抱有这样的老观念,尤其是孩子年龄还小的父母,对孩子的身高始终抱有期待,认为不是不长,只是时候未到。她想提醒家长们,所谓“二十三窜一窜”的说法不科学。
所谓的“晚长”,医学上是指青春期发育延迟。这些孩子青春期前身高正常或略偏矮,只是青春期较其他同龄人要延迟,才会显得身材相对矮小。但即便父母有“晚长史”,也不代表孩子一定会晩发育。
“没有什么检查能够准确预测孩子是不是会晚发育,只有临床观察,女孩超过12岁或男孩超过14岁才开始发育,才能回顾性诊断为晩发育。”徐芳注意到一点,有些孩子明明早就明显发育了,家长却一点也没发现。
首先要区分矮小程度。如果孩子只是比平均身高偏矮5厘米以内,医生证实确实没有青春发育的,可以再观察观察,说不定“晚长”的孩子还有时间慢慢追赶上来。但如果身高矮5厘米以上甚至10厘米,即使“晚长”也不一定能追赶到正常身高,建议家长们不要盲目等待,要让孩子及早治疗,先追上正常身高,掌握主动权。另外,孩子是否“晚长”,家长不能想当然。医院小儿内分泌专科医生一般先看骨龄片,看看孩子的骨龄是落后还是提前,再结合检查第二性征发育等情况,排除先天性性腺发育缺陷疾病后,才能正确判断。“父母一定要关心孩子生长发育的情况,留心孩子的性发育是否有异常。如有异常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做专业检查并对症干预。如果家长无法判断孩子的青春发育情况,建议及时到小儿内分泌专科就诊,由专业医生把关。”徐芳提醒。丁建平也建议家长,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最好能到医院做个骨龄检查,帮助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身高发育潜能,从而及时干预发育提前、发育迟缓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