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不可早读

名著不宜早读

作者:李广生

本来不想更新了,休息一天。终于读完了托尔斯泰的那部巨著,用了几周的时间,但还是觉得读的不够细致,很多地方没有深刻领会,有点对不住托老先生。把书放到书架上,有些不舍,还有些愧疚。
读完之后最大的感触是,名著不宜早读。
出名要趁早,好像张爱玲说的,有道理。名满天下之时,正是风华正茂之年,该是何等潇洒,策马扬鞭,享尽人世繁华。若是垂垂老矣,耳聋眼花,爬不动走不动了,出名还有何用?毫无疑问,这是把出名当成了手段。可不是嘛,总不能为了出名而出名吧。名利这些东西,究其根本还是手段,但总有些人误以为目的,结果便是迷失其中。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关键在于思想内涵。单纯的以文辞华美取胜的作品,经不起时间的淘沥,但这并不意味着名著不讲究修辞。这就像小聪明一样,只能应付一时,虽美但不过如昙花一现。太早阅读名著,因为年龄、阅历、思维能力等限制,只能粗通皮毛,很难窥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白白糟蹋了名著和自己的时间。若是自以为读过了,到了有可能领悟的时候就不去再读了,则又是更大的损失。这部著作好多年前曾读过,仅仅是读过,如今再读,才发现当初的读根本算不上读。阅读推广者经常鼓励孩子读名著,初心是好的,效果未必好。惹得一些孩子以读过多少名著为荣,也不管读没读懂,心都浮躁了,这更加有害。
读完了,觉得很累,就像走完了一条长长的路,走的时候总盼着快点到达终点,赶紧完成这一段旅程。真的到了终点,却高兴不起来,合上书的那一瞬间,遗憾的情绪袭来。光顾着赶路了,没有好好领略沿途的风光。
因为累就不想更新“教育人生”。看完《新世界》,抽袋烟,刷了会核桃,拿一本杂志,躺到床上,翻到这样一则消息:瑞典林雪平大学的项目小组目前发现,摄入高脂肪高糖饮食对男性精子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而且效果立竿见影。针对十五名年轻男子的临床研究表明,只需连续吃上一周的高热量垃圾食品,精子活性便会显著下降。原来吃得好反而令人不育,真是奇妙。按照常理来说,好像吃得饱喝得好、养尊处优生育能力会更强,谁想到正好相反。难怪穷人家的孩子一大堆,越是富贵人家包括皇室越容易人丁不旺呢。大清王朝末期,整个皇室已经到了一子难求的地步,只好把个小娃娃抱到皇帝宝座上。
食甘肥、衣轻裘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很多人已经实现,还有很多人正在实现。谁能想到这个梦想的实现会影响人类种族的延续呢?这是不是在提醒我们,离梦想越近,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我们全力以赴的向前奔跑,是冲向梦想的彼岸还是毁灭的深渊?谁知道呢。此次疫情爆发,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这是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人类正在进行各种各样有意思的研究,试图揭开一个个未解之谜。随着科技的进步,解开的谜团会越来越多,但极有可能对世界的认知不是更清晰反而更模糊。破解的秘密越多,会让我们发现不能破解的秘密更多。就像追着一只蚂蚁走进它的蚁巢,原来里面还有成千上万只数也数不清的蚂蚁。本次疫情的元凶真的能够找到吗?对此我并不乐观。十七年前的“非典”还留下一笔糊涂账没有算清呢。
事实上找不到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找自然界的病毒宿主,而不去向我们的内心世界寻找。也就是说并不是食物抑制了精子活性,而是人的食欲。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