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音(第二十辑)
童音(第二十辑)
在编辑本辑《童音》的时候,我想了很多,其中最深刻的就是如何看待孩子,孩子的区分点在哪里,男孩儿,女孩儿,他们的世界与我们的世界是一样的吗。我个人觉得不是完全一样的,读孩子们的文章,我总带着极大的好奇心,严肃的思考着这些文章是否在提出被我们无意中忽略的问题。本辑《童音》,推出了四篇文章,两篇《凉凉的初夏》,两篇《又见花开》,作者分别是刘耀隆、高思佳、刘向远、郭裕暄。耀隆的文章自带一种知性,充满着思维的力度,又那么文采斐然,这本是好事情,可是这个优点似乎在生活中被隐藏了,试问对于一个渴望关注与成功的男孩儿,这是否是一个问题呢。思佳、向远、裕暄属于看起来非常单纯、柔弱的小女孩儿,可是通过文章,除了自带的惆怅、委屈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他们成长、强大的梦想。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这些男孩儿、女孩儿呢。我们可以将这些问题抛给时光,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着研究、解决。
凉凉的初夏
文/刘耀隆
夏风又至,让我这久违的心灵多了几分安慰,多了几分舒畅,闻着龙井的飘香,万物的躁动已灰飞烟灭。
望向公园的方向,透过柳树的枝条的摆动,沿着碧玉般的清水,隐隐约约看到一座湖心亭,多亏了麻雀的低鸣,给这万成不变的景物配上了音符。
一阵清风,一层漪澜,我不禁暗暗思索,何人不是一生烟雨。
我疾步向湖心亭内走去,坐在石凳上,感受着初夏独有的阴凉,吟出一首粗拙的诗,却也能使我激动万分。
一位老者蹜蹜而来,我慌忙站起,盯着这远道而来的旅客,老者见我站起,微笑的点了点头,待他坐下我看他白的发光的头发,一把胡须,却也是白的颇有一番豪迈之气。
孩子你也喜欢倾听吗?
“倾听”倾听什么?
“我这一生都碌碌无为,唯一喜爱的就是倾听。”他长叹一口气慢慢说。
“倾听这嘈杂中的纯正之音”见我迷惘的样子老者眯起眼睛又淡淡的说了一句。
我恍然大悟,心中不知为何安稳了一些,反正很喜悦。
听着这蝉鸣依旧,看着层层涟漪。果然这所有的一切变成了初夏之音。
幽凉初夏,暖风徘徊,舒心、舒心。
【江一点评】
耀隆的文章,给我很大的感觉就是知性、人文,有很强的思维力度。因为作者能够另辟蹊径,在俗常的自然与生活中找到一个新颖却打动人心的思考点,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具体到这篇文章,文中一句“倾听这嘈杂中的纯正之音”可以说是本文的灵魂,之前所有的文字都是为这一句铺垫的。前文中出现的“老者”看似老迈,却是不折不扣的本文的主人公。老者的外貌、老者的见解都是那么的超凡脱俗,摄人心魄。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靠作者老道、灵动的语言而完成的,因此,在读这篇文章中,我们要着意注重文章的语言,比如“我恍然大悟,心中不知为何安稳了一些,反正很愉悦。”这样的美的句子,文中比比皆是。
凉凉的初夏
文/高思佳
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从窗外望去,像是夏姑娘织的丝布,我忍不住冲出了雨幕,匆忙的向电话亭跑去。
“嘟-嘟-”
“喂!谁呀?”一声熟悉的话响起。
“表妹,是我。”我俏皮的答道。
“呀!姐呀!咋想起给我打电话了?”表妹惊喜的说。
“没事,好长时间没见你了,想你了呗!”我叹了口气。
“没事儿,下次回去找你玩儿。”表妹笑着说。
“不行了,我这边要睡觉了,挂了啊!”电话挂断后,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静。
我跟表妹的关系特别好,从小光着屁股就一起玩儿,记得小时候的一个夏天,我因为被老师批评哭鼻子,就表妹陪在我身边,她一边安慰我,一边用袖子拂去我的眼泪,我越想越委屈,就哭的越厉害。
“我姐这么厉害,肯定是老师错了,肯定冤枉我姐了。”她清了清嗓子轻快的说道。
“对不起。”然后她还装作老师调皮的说。
这一刻,我笑了,不一会儿又哭起来。
表妹看着外面下的大雨,好像下定决心要做什么似的,点了点头,冲了出去,我刚想拦住她,就已经消失在雨幕了,我静等着,等她回来时,全身已经湿透了,并从怀里掏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热腾腾的肉包子,我不哭了,两眼放光,解开包装就如饿狼似的吃了起来。表妹笑着看着我,接着就不停的打喷嚏。
第二天,听妈妈说表妹生病了,我焦急地向她家跑去,看着被棉被裹成布娃娃,还不停流鼻涕的表妹,我“扑哧”笑了,轻轻的摸了摸她的头。
“你这个小傻瓜,没事吧?”我关心道,顺手又递给了她一张抽纸。
“我才不傻呢!放心吧!我这么强壮,肯定没事。”她一边擦鼻涕一边回答道,说着亮了亮她的肌肉。
现在长大了,见面的时间越来越少,总是怀恋那段时光。一阵清凉的微风吹来,抚摸着我的脸颊,闻着夹杂在雨丝中的清香的泥土气息,感觉浑身清爽,我望着远方,向那无尽头的路走去。
【江一点评】
在写作上,思佳经历过一段十分艰难的过程。很长一段时间,无奈、痛苦、彷徨围绕着她,看在眼里,我也很着急。思佳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钦佩,令人感动。可喜的是,思佳终于找到了写作的感觉,写出了这篇文学味道浓厚的美文。这篇文章的美的地方很多,我简要说几点。首先,文章的构思很巧妙,给人的第一感觉层次很多,也就是说情节复杂,情节复杂并不是说要离奇、惊悚,而是体现出相关事件的变化和情感的明显波动。作者用雨开头,然后用通话这个场景过度,再然后写到令人感动的童年,真的很令人感动,最后回到现在的时光,文章在叙事时抓住“生病”这个事件儿一以贯之,衔接、过度做到如此顺畅,真的很不容易;其次,文章的情感很真实,如同发生在自己身上;再者,文章的语言很有表现力,比如“我笑了,不一会儿又哭起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将“我”复杂的情感表现的很充分。
又见花开
文/刘向远
时间过的真快啊。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一眨眼,春天又来了。
春天象征着一切又一次重新的开始。走进大自然,空气那么清爽,风也仿佛带走了一切烦恼,只留一阵阵花的清香和鸟的鸣叫与一望无际的草地作伴。再看草地,一簇簇鲜花自由自在的在上面蔓延着,绿油油的它像是为大地铺上了一张绿色的地毯,而花儿在地毯上肆意的渲染,如珍珠般点缀着大地。
走着走着,一棵模模糊糊的树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闻,一股淡淡的香味儿扑鼻而来,原来是海棠树上的海棠花来啦。海棠花从远处看像是一个粉红色的大绒球,在微风得吹拂下一摇一摇,可爱极了。近看海棠花白里透红,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十分耀眼。
我踮起双脚把脸蛋放在花瓣上去感受,一股花香沁人心脾。瞬间,我感受到了海棠花有种神圣,顽强,奋斗的力量。咦?这不就是我在人生挫折中所需要的力量吗?是的,一定是的。
天色已晚,我要回家了。当我再回头看时,海棠花仍是争先恐后地展现着自己,我感到一股力量潜入心中,这是海棠赐给我的力量。
【江一点评】
向远是一个乖巧、伶俐、勤奋、朴质的小女孩儿,心思单纯而细密。她这篇《又见花开》就是她个人的化身,如同一阵清新、温暖的春风吹来,让人从心底中觉得温馨、熨帖。从文章的艺术性来看,我认为这篇文章的写景做的很好,不是那种单纯的、轻浮的写景,而是在写景中融合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从美丽的海棠花中,不仅得到了纯粹的美,还得到了蓬勃、清晰的力量。这才是文章厚重、深刻的最终所在。文章在写景的角度上有了清晰的认知,如“海棠花从远处看像是一个粉红色的大绒球,在微风得吹拂下一摇一摇,可爱极了。近看海棠花白里透红,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十分耀眼。”一远一近,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风景。这是写景的艺术,也是自然的本真,向远能够看到这一点,是很难得的。再如“我踮起双脚把脸蛋放在花瓣上去感受,一股花香沁人心脾。”如画的美如在目前,让我们看到如此精致的一个小女孩儿。
又见花开
文/郭裕暄
家乡的槐花开了,很美,我站在槐树下,欣赏着这份美。
一朵朵洁白的花,一串串地排列着,散发着很浓的味道,还没有走到,就可以闻见香味,而且使人情不自禁地朝那边走去。
想起以前,我和一帮伙伴在槐树下打打闹闹,爬树,摘花,折枝,在浓郁的花香中玩耍,时不时还有蝴蝶翩翩飞来,细听,蜜蜂正在花上“嗡嗡”地忙碌着,小鸟站在枝头上唱歌,好像也舍不得离开。
现在,我们几个伙伴都长大了,在不同的地方上学,很难相聚。今天,只有我自己,漫步在槐树林中。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欺骗。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下,脱去伪装,剩下的,是最真实的自己。我想,我还是更喜欢家乡,喜欢那些单纯的伙伴和这份静谧。
微风吹过,又有香气扑鼻来,洁白的花,纯洁的心。
睁开眼,发现,我还在家里的床上,原来只是梦,花,还没开。
我觉得,下次回家,应该就会有梦中洁白的身影——槐花,我会再看到花儿的绽放。
【江一点评】
裕暄是一个对文章有着执着追求的女孩儿,她多次在课下单独找我学习写作的艺术。只是因为时间短暂,学习也只限于简短的聊天。在我的记忆中,裕暄在写作上经历着一个艰苦的过程,这篇《又见花开》,虽然很短,但却是精品中的精品。我很欣慰裕暄能写出这么美的文章。首先,在这么短的篇幅内,文章的层次如此丰富是很难做到的。第一个层次是“家乡的槐花开了”,第二个层次是“与伙伴们的玩耍”,第三个层次是“长大后独自一个人在槐树林中”,第四个层次是“惊醒之后发现只是一场梦”,第五个层次是“下次回家槐花会开的”,这样的安排实在是太精彩了。其次,文章语言很精致,自带一种美妙的气韵,准确生动的表情达意,比如“家乡的槐花开了,很美,我站在槐树下,欣赏着这份美。”我们可以看到端庄、优雅的作者,再如“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下,脱去伪装,剩下的,是最真实的自己。”我们可以看到豁达、淡然的作者,再如“睁开眼,发现,我还在家里的床上,原来只是梦,花,还没开。”我们可以看到无奈、俏皮的作者。总之,这篇文章的构架是完美的,希望裕暄可以再扩充一下。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等。曾长期负责全国创新作文大赛的指导工作,并担任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河北省决赛评审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