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的锅瓢,儿孙的碗
“嗳,起床了!到点了,该送娃上学咧!”老伴的声音从床头另一端传来。
“嗯,知道了。”动了动压麻了的胳膊,翻转了180度把身子从一侧转到另一侧……搁以往,凌晨早早醒来,懒得动,赖在被窝里思三想四,脑子过电似的净是些没棱没角的事……
自打孙子由村上幼儿园升级到“纺织城”,路远了,接送孙子上学这"跑腿活",理所当然也就落在我这个有车族的爷爷身上了。义不容辞,“神圣使命”非我莫属。
由我接管了孙子上学后,老伴高兴得地不得了。风里来雨里去,接送孙子上了几年幼儿园的老伴"如释重负",脸上尽是喜色,她长长嘘了口气:“风水轮流转,这回轮也该轮到你了吧!”老伴儿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
没了接送孙子的“苦差事”,老伴负担是轻了,但这心一宽,事又来了。原本习惯睡懒觉爱支使人的“老毛病”又给“激活”了,动辄颐指气使“吆五喝六”。这不,躺在被窝不忘指挥人:“哎!咋还不动弹呢,光知道看手机,起,送娃去!”随着第二次重锤般的口音,一只脚也跟着在被窝里连蹬带踢……
住在另一小区的儿子和儿媳,一个单位在南郊二环,一个上班在东郊狄寨塬上,俩娃路都远。小两口每天上班争分夺秒如"赛跑",六点半就得起床赶路。孙子上一年级7点半到校,中间有半小时"时差″,儿媳儿子怕娃醒来不见人惊慌,“命”我必须六点半前赶来填补这个空挡挡。
有了任务,我又象当年当兵时紧急集合一样,起床、穿衣、漱口、抹脸……迅速赶往儿子居住的小区,六点三十分准点到达。
儿子见我气喘吁吁,便调侃道:“爸,你不愧当过兵,点掐得真准。是这,你让你孙子多睡会儿,七点再叫他。”我逗儿子:“咋!还不服你爸得是的。”儿子边笑边走边整理挎包,急匆匆和儿媳赶车而去。
每次进屋,都要拨开沙发上的杂物才能落坐……满地鞋子,满桌凳满沙发的小玩具、小玩艺儿,茶几上的水杯、水杯里的残茶、昨晚的残羹剩菜、杂物纸屑、一片狼藉……
也难怪,孙子是个“捣腾货”,小两口也没撤。上下班不是顶着路灯就是戴着月亮,哪有时间?于心不忍,帮着收拾吧,越拾掇心里越瞀乱。想着儿子,儿媳没黑没明的辛苦,唉!
原本一家五囗住在因修“地铁”拆迁安置下来的三居室楼房里,儿子儿媳住畅亮的大房子,我和老伴凑合在次卧间,书房做了孙子的小窝,一家人三辈同堂,挺好的。人活着图个啥?不就是儿孙绕膝,共享堂前天伦之乐吗?然而,时代的快节奏还是打乱了传统模式。一家三代人竟像秦腔戏里的“三滴血”,咋也溶不到一搭儿……
儿子说,妈,你做饭的时候,盐少放些,盐吃多了,不好。儿子小心翼翼又委婉地说出了媳妇对老伴的不满。
少放盐?少盐没酱的咋吃?老伴知道儿子的“船”往哪偏。话不多,分明说给儿媳妇听。
奶奶做得饭不好,我要我妈叫外卖。差两个月七岁的孙子见老伴又是稀饭蒸馍,便使起了性子,嘴噘脸吊,一脸怒容。
“小皇上”发了"威",谁也不敢惹。老伴只能对儿子"诉苦":儿啊,你媳妇啥都好,娃也乖着,妈就是看不惯你媳妇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动不动给娃在外边买着吃,把娃惯得一楞儿一楞儿的。在屋里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光知道要"外买"。一个个滋润(舒服)的,你妈我就是看不惯……不想得罪儿子又想发牢骚的老伴不自然地堆着笑脸,嘴里不停叨叨。
妈,你老年纪大了,就甭操心了,对身体不好……知道老妈嫌孙子矫情也嫌媳妇大手大脚,儿子左右为难很无奈。
一天,孙子见老伴锅里又是稀饭,不高兴了,闹着要"外买"。我试着用当年教训儿子的话给孙子讲"道理":"爷爷当年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红苕、黑馍、包谷糁、麸子皮掺野菜都吃不饱,能吃上个白面馍、大米饭那是烧了高香咧,现在这么好的饭菜,你个碎怂崽娃子还弹嫌过来弹嫌过去的,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孙子振振有词:“爷爷老爱说你当年当年,谁让你生在那个时候,我妈说了,我长身体,就要吃好的,就要吃外卖!”
气不打一处来的老伴对我吼上了:“这会儿嘴不硬了吧?儿媳妇娶回来时看把你高兴得能捧天上,这会把孙子也惯得不成样子了,你看看你这孙子!”
唉,话不投机半句多。难肠啊!
我和老伴经过1961年的“大食堂”,三年自然灾害。平日老伴特别仔细,省吃俭用。孙子吃剩的饭粒粒、馍渣渣她都嫌倒掉可惜,填到自己肚子不让浪费。她就这人,犟,认死理。
为这,我多次明示暗说:“现在不是你我儿子三囗人了。如今儿子有了媳妇,儿媳妇儿又生了孙子,一大家子人了。人家媳妇研究生毕业跟了咱儿,还整天吃你80年代那种饭,传出去,不怕人家娘家笑话。甭光图俭省咧,赶紧把你倭抠抠掐掐的小家子气毛病撇远点……”
犟驴一样的老伴一根筋:“把(拉)屎抠勾子一一毛病得得深。”一时半会怕难改了。
其实,一家子关系“铁”的时候还是蛮好的,小两口隔三差五邀我和老伴或是下馆子或是咥一顿特色饭开开荤,要么就去有档次的地儿吃牛排或肯德基汉堡什么的洋味。可怪,每当这时候老伴就特别扫兴,不是嘟嘟饭贵了便是囔囔钱花多了。弄得一家子人高兴而去,扫兴而归……时间久了,儿子儿媳也懒得叫了。
有好几次,老伴在家做麻食、哨子面什么一类的家常饭,小两口回来一看,不对自己胃口,便相互使着眼色,一转身下楼在外咥去了……招呼都不打。一连几天我和老伴只好吃剩饭。老伴越吃越生气。
老伴儿老传统老观念秉性难改,儿媳妇新时尚新观念“东风”劲吹。于是,时不时家里就要“理念探讨”一番,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形。我和儿子试图调停,却屡屡无果。
私下里,儿媳窜掇儿子在外买房,儿子征询意见,我“模棱两可”。老伴坚决反对,说村子马上拆迁城改了,分下的房子住都住不完,还要买房?得是钱把手扎疼咧?
看在眼里急在心。我劝老伴,要改变观念。为娃们着想,让娃们家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去,可老伴就是不允,儿媳闻言更是不悦。
僵持不下不是个事。我给儿子出了个"偏方":瞒着你妈,“先斩后奏,买了房再说,我背着娃他妈拿出"私房”钱20万补贴给小两口交了首付。
时隔不久,一套装修新潮、极具时代感的新房赫然出现。孙子欢天喜地。儿子感恩,儿媳坦然,老伴神伤,我只觉得,应该。
至今,老伴还在耿耿于怀。可图了这样儿就可图不了那样。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经再难念还得念,还得想法设法往好的念,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我想,锅碗放在一起都碰刮,关键是碰刮了还能分开,分开了还能合作,爱在家合,爱永存家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