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光明:陈歆耕说,“作家应是战士”|汽车有智慧
颜光明唯一官方微信 论作家战士 |VOL 142
龚自珍说,“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陈歆耕说,就为这寥寥数语,也要为这位大家写一部传记。
▼
放下手里的正事,谢客,参加陈歆耕兄的新书读者见面会。在上海书展中央报告大厅,一场“从龚自珍到鲁迅:串起一部近代中国思想史”的讲座成为今年书展的亮点。今天,陈歆耕成了读者、媒体关注的“明星”。
“在中国能找到林语堂这样的大家并不难,而能找到像鲁迅这样的战士作家恐怕很难,或者说还没有。”
歆耕兄道出了撰写《龚自珍传》的真实想法。在他看来,“当下中国推进现代化的全面进步需要继续启蒙。”他认为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龚自珍是绕不开的一座高峰。然而,龚自珍虽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先导,“但开风气不为师”。这就令人敬佩。花四年时间,在社务(文学报原主编)繁重的情况下,挤出时间撰写这位中国旧体诗词最后的大家,完全是把它当作了思想启蒙家,向旧制度抨击的斗士,铁骨铮铮的文人来写。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需要文化巨人又缺少文化巨人的时代。”
也正因为此。作为著名的纪实文学作家,他曾接受媒体提问时回答,当下报告文学存在的批判性功能在弱化。他诘问道:作为报告文学作家,首先自己要反思是否具有追求事实真相和鞭挞假恶丑的激情和勇气?你写的报告文学有多少是坚持了主体独立书写和评判的立场?由此可见,歆耕兄也是遵循这样的态度和立场在从事自己的写作。
在漫长的资料收集中,歆耕兄博览群书,埋头文献,踏访旧址,寻找行踪,讨教专家,梳理甄别,终于把这位大家的人生脉络理清,将其思想性格逼真地呈现出来,揭示了这位诗人的存在价值和对当下的意义,写出一部引人入胜,发人省醒的人物传记。有人说,这是可以(《龚自珍传》)放在书架和枕头边上的书。
这是一部很见思想功力的传记,与传统传记略有不同,好读易懂,没有按年代顺序来写,而是截取“人生”“圈层”“生活”三个层面的重要节点打碎重构,提炼出“剑魂萧韵”的主题,勾勒出一个桀骜不驯,才华横溢,又有情趣的思想启蒙家的风骨。难怪书一出,就悄然流行,引发热议,不是被书摘,就是被连载,或部分转载,在读书界掀起不小的热点,书评纷至沓来,打破了往日对传记出版的平静。文学、文史两界为此专门举行作品研讨,名家云集,给予高度评价。不仅经得起推敲,还认为这是传记写作的创新力作。但读者关心的还是内容,书中是否有料,不少读书人把这本书当作了案头书。
“若受电然”,与其说这是龚自珍的诗词魅力,倒不如说是龚的思想光芒。这无论是梁启超还是鲁迅,乃至后来的毛泽东,都曾受其影响。龚最出名的一首诗是: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鲁迅和毛泽东在他们的诗文中都曾引用过(“于无声处听惊雷”、“一从大地起风雷”),即便是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在歆耕兄看来,龚的政论要比他的诗词更犀利,有“医国”的价值,其魅力远不止立论的高远,还有开现代政论文学风气之先的贡献,同样有着文风变革的气势。“如同坚硬的石头与柔弱的水交融”。读来回味无穷。“三百年来第一流”。
近年来,歆耕兄的文化评论风生水起,更有嚼头,力透纸背,散见于国内知名权威报刊,并在新民晚报夜光杯上辟有专栏“文坛呓语”。我是每篇必看,正如行家所云:开门见山,观点鲜明,毫无世俗,诚实给力。歆耕兄是记者出身的作家,我读过他不少的书,尤其是他的纪实文学,给人耳目一新,嗅觉敏锐,见地深刻,立意高远,充满忧患和激情,无论是《点击未来战争》的前瞻、《赤色悲情》的惆怅,还是《废墟上的觉醒》的情感,《猫鼠博弈》的诙谐等,都可以看作是当代纪实文学中可圈可点的佳作。尤其是那些短篇纪实作品如《柔软的钢铁》、《都市里的太阳》等,都是对当下正在变化着的现实的真实记录,鲜活而生动。
“书生可敬,往往象征着学问和教养。”这是同行对歆耕兄的评价,我以为是确切的。手头这本《龚自珍传》就是最好的证明。若没有几十年创作功底和做学问的底子是很难啃下这块硬骨头。其实,早在好几年前,由他主政文学报时创办的《新批评》就是很有远见的创新,为激活当下文坛带来一丝生机。他说,“文学或许不直接产生GDP,但没有文学就什么都没有了。”
儒雅温和的歆耕兄待人真诚热情,为人正直善良,我们因车结缘(他曾是《行报》创办人)后他主政文学报,依然保持来往,平时我向他求教于文学,他向我探讨汽车,彼此交往,相谈甚欢。我是见证了他好多作品是在轮子上滚出来的,偶尔携手,涉猎汽车,颇有斩获。尤其是近年来他写的文化评论有“文坛诤言”之誉,风格犀利,每每切中时弊。看得出,他对龚的诗文颇有研究,推崇有嘉,比如对《病梅馆记》的评价,他说,这篇近三百余文字的短文,其所传递的力量,当今文士们即使用三百万字能否匹衡耶?他发问,当代作家中著作等身者不乏其人,但有几人能拈出哪怕仅仅一篇能够震烁当下和未来的如此佳作?
在现场,见有人捧着一摞书请歆耕兄签名,说要送给朋友,认为这是当下送礼的最好礼品。他抹了一把汗水,一脸的真诚令我动容。这让我想起某报总编看了歆耕兄的大作就拍案叫好,叫来编辑安排介绍。同样,沪上一位著名传记作家不顾年迈盛邀歆耕晤面,一吐为快。我想,这本书的成功足以打动了人,尤其是那些读书人,关键还是那些力透纸背的苍凉与沉痛,以及剑与箫的跌宕人生。歆耕兄说,“有力量和血性的文字,才最有永恒的力量。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知性和智性的写作,前者充满社会道义感、使命感;后者使人变得更具风度和修养。”
龚自珍说,“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陈歆耕说,就为这寥寥数语,也要为这位大家写一部传记。
这是忧患之作,也是回应现实的力作。
2016年8月18日
采写于上海书展
汽车有智慧
真实 | 启迪 | 睿智
虽然关注汽车,更关注
新能源汽车的另一种可能
关注Futurauto
拥抱新能源汽车未来
商务微信:weishuo2015
有价值的智慧汽车发声平台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