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爬者的时光-郑州日报数字报
♣ 李成猛
夏秋时节,是攀爬者的美好时光。
先说那些南瓜秧吧。常见的南瓜秧又称倭瓜秧,爬行姿势是匍匐状的,叶子宽大,小如手掌,大若蒲扇;它的茎即农人口中的莛子,粗壮有力,里面汁液饱满,营养充足,为它提供了不断前行的能量。
以前农村土坯墙、茅草房参差错落,低低矮矮,南瓜秧的主头一探身便上去了,等在屋脊上稳固一段时间之后,它便陆陆续续在房顶上“下蛋”,结下一个又一个青青的南瓜蛋子,煞是好看。
如果南瓜秧的主头被风吹折,或者人为掐断,也不是什么灾难,南瓜秧素来有“断头再生”的能力,即使主头不能再生,还有副头呢,要知道,南瓜秧每一个腋窝都可以生出一个副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都能培育成不亚于主头的藤蔓。南瓜秧主头不仅走直线,而且会走曲线,曲里拐弯根本不影响其生存状态和生长质量。一棵南瓜秧如果不遇到强烈阻拦和致命伤害、任由其前行的话,它能跑个二三十米,不,五十米都不成问题,甚至更远。
和南瓜秧重在“爬”不同的是丝瓜秧的“攀”。丝瓜秧攀缘能力极强,长棍、绳索、树枝自不用提,就是砖墙,它也能循着凹陷的砖缝和凸出的砖角一路攀爬,更为叫绝的是,它甚至能在粉刷过的水泥墙壁上任意游走。
这一切并不能表明丝瓜秧有什么特异功能,关键的是它有无数矫健有力的“手”——卷须。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旦发现一个着力点,它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卷须立马紧贴,上前抓住,盘旋,缠绕,直至抓牢。
正是由于丝瓜秧的执着,所以它能克服一般植物无法超脱的困难。
如果离高处远处的附着物很远,有一段显而易见的距离,那它的卷须就会尽力伸长,拉直,只留最前面的一点弯钩,点点移动,寸寸靠近,在一大片灰白的时空里,丝瓜秧凭空拔高了自己的身躯。
丝瓜秧的茎远没有南瓜秧的藤蔓粗壮,显得没有多余的“脂肪”,它如此刻意“瘦身”,也许是攀缘的需要使然。它的筋骨坚韧,轻易不会折断,抗干扰能力极强,从而保证了它不断进取的姿态,它能高能低,能伸能屈,绳有多长,脚就有多远,农家深谙这一点,经常给它拉起稻草绳,隔不远埋上一个树桩,长长的稻草绳从此桩拉到彼桩,再拉到其他桩,一百米长的绳都未必够用。
得到了这样优越的条件,丝瓜秧们可乐坏了,攀爬毫不费劲,隔不远就坐一个果,长出一个个小小的丝瓜纽,一个星期下来就是一条条长长的丝瓜。
由于得风得日,丝瓜秧在绳上坐的果基本上都能成,且质量很高,短的一尺多,长的一庹长。
小时候常见的丝瓜秧多爬在院墙边、园笆子顶、栅栏上,青青的藤蔓,灿灿的黄花,将疏疏落落的农家小院点缀得素朴雅致、和谐唯美。
低矮处的丝瓜秧结的丝瓜,我们不费事就摘下来了,屋脊上的搬梯子爬上去,尚不大难,偏有那调皮的丝瓜秧顺着树干一路向上,一直爬到树梢,结出了一条条又粗又长的大丝瓜,在风中晃晃悠悠,荡来荡去,有点像荡秋千,可爱极了。
和丝瓜秧长得相像且性能接近的是苦瓜秧,离远看,一个不在意,你会误以为是丝瓜秧,靠近细瞅,其实还是有区别的:苦瓜秧的叶片没有丝瓜秧的宽大,茎也不如丝瓜秧的粗,结的果实更不同,虽都是长条形,但丝瓜更长,表面更光滑,而苦瓜的外表则疙疙瘩瘩的,活像蟾蜍的表皮,不说摸,单是看,就足够吓人的。
和丝瓜秧一样,苦瓜秧的藤蔓柔韧性强,抓劲十足;和丝瓜秧的卷须比起来也有过之而无不及,攀之愈高愈远,则结的果愈多,东一条西一条的,横竖都是。
对苦瓜秧不用刻意铺陈,只需栽在丝瓜秧旁边即可。它踩着丝瓜秧前进的路线,随直就直,随弯就弯,交织,缠绕,重合,让人有时分不清是苦瓜缠丝瓜还是丝瓜绕苦瓜,反正就这么着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能说得清?
和丝瓜秧、苦瓜秧一样,黄瓜秧也有卷须,但农妇们却不让它乱跑,总是习惯性地给它们搭架,引导黄瓜秧主头往上爬,藤蔓扎堆,抱团生长。
黄瓜秧缘着瓜架,直接向上,爬着爬着,开花,坐纽,瓜纽头上顶着花,三五天便长成一条大黄瓜,花依然不落。
黄瓜秧比较倔强,如果爬到瓜架顶部,攀无可攀,宁愿头部悬空,也绝不回头,性格如此,品质使然。
至于豆角、眉豆,既无触须,也无卷须,它最大的特长是缠绕,只要有附着物的存在,不管长短,无论粗细,一旦触及,再也不会放松。
实际上,园院里善于攀缘又生长果实的植物远非以上几种,像瓠子、冬瓜、西瓜、葡萄、猕猴桃等,它们的藤蔓无一不是爬行的好手、农家的最爱,它们都在最好的时光里展示出最美的自己,呈现给季节别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