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师因为两个字不远千里,你却懒得上网查一下数据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原创文章,转载请加微信mingzhu786联系授权。

 01 

让儿子帮忙写一篇文章,发现其中一个例子的真实性存在争议。

我给他指出来,并要求他上网查询,至少要告诉读者故事存在疑问,不要造成误导。

儿子反驳说:

“我知道这个例子是有争议的,但你的平台阅读量也不大,没有必要这么认真。咱们又不是在写科学论文,用这个例子讲个道理就可以了。就算是司马迁写《史记》,编造想象、添油加醋的成分也不少吧!”

我批评他:

“我们写文章或做学问,不管是面对一万人还是一个人,不管对方是专家学者还是小学生,都应该用同样严谨的标准。你这种态度,本身就是错的。”

 02 

余秋雨在他的《山居笔记》序言中的一段自述,让人一直印象特别深刻。

他说,为了写作此书,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历时两年多才写了十一篇文章。

为什么写得这么慢?

因为他的写作是与考察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来。

他举例说,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

其实作家写作,凭借着记忆加上推断,猜这区区两个字必然是八九不离十,最多,和原作相比只是“推”“敲”这样的差别罢了。

这本身不算什么大的错误,毕竟古往今来著作中的讹传数不胜数。

更何况,很多读者在读书时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这幅对联,更不可能有人跋山涉水去专门查证。

但余秋雨却仍然为了那两个字,不惜花费时间不远千里去查证。

 03 

其实所谓大家,无不如此。

就在上个月,一则《日照科技馆为诺奖得主丁肇中展示科学模型,被本人42次纠错》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了丁教授的严谨。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祖籍在山东日照,日照市科技馆要把丁肇中科学生涯中对现代物理进展产生过严重影响的6个著名实验的模型都做出来展示,其中AMS阿尔法磁谱仪模型的制造难度系数最大。

为此,科技馆不惜重金邀请顶级设计师打造模型。

7月12日,设计师向丁肇中汇报方案,丁肇中教授把自己的座位移到离大屏幕最近的位置,盯紧PPT中的每一处细节。

当PPT上多次浮现“电子半径小于10的负14次方厘米”的表述时,他纠正说,“这个尺寸是在1965年的实验中测定的,而随着探测设施灵敏度准确度的提高,到了2003年L3实验后,这个数字已经是小于10的负17次方厘米了,不能一概而论”。

一组实验效果图,丁肇中表示有几张“看不明白”,问设计师才知道是从网上查到的,他马上反对:“这个不是实验效果该有的样子,这些图连我都看不懂,让别人怎么理解?”

在审查国际空间站的设计模型时,丁肇中发现里面有错误,要求纠正,马上拨打了国际长途,与国际空间站工作人员沟通……

在3个小时里,这位82岁的老人质疑、纠错、再质疑、再纠错,一共纠错42处之多。

一般来说,场馆设计好了,请大师本人过目一下,不过是走个过场,但丁肇中教授的认真和严谨,把一位科学家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04 

香港导演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先后获得多次国内外大奖。

在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这部影片以12项大奖创造了新纪录,以至于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被网友揶揄为《一代宗师》的表彰大会。

但成功是有原因的,在“知乎”上有网友提到,王家卫导演请来美院的学生在街墙上画了许多颇具有民国时代特色的涂鸦。

其实,那些背景在雨夜昏暗的光线和炫目的打斗中只是一闪而过,没有人会注意到墙上有些什么样的图画。

笔者特意找来电影,需要逐帧播放时才能够看出来。

为了拍一个武师出拳的镜头,十几分钟的时间里,演员反复出拳,拍了上百条,而最终只会选择其中的一条。

事实上,这部片子筹备了十年,拍摄也长达五年。

每句台词的设计,每件“小物件”的选择,都颇为尽心,在摄影、剪辑、美术、表演等各个环节都可圈可点。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恐怕不是无缘无故。

 05 

“得失寸心知”,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杆秤,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别人也许看不出来,但有什么得,有什么失,心里都明明白白。

文化大师因为两个字不远千里,你却懒得上网查一下数据,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差距。

严谨的作风看似吃力不讨好,实际上是对自身知识的一种丰富和提升,又折射出对自己和对人对事的一种认真的态度。

我们不能因事情小就缺乏严谨,也不能因工作简单就允许错误发生。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做任何小事,都要有着做一番大事业的严谨和敬畏;认真求实的态度,应该落实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

作者:遗君明珠,教师,自媒体平台作者,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文章影响了亿万学生和家长。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欢迎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