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3.1【2017-5-14】
#每日学论语#13.1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想在前头,做在前头,率先垂范,使老百姓勤勤恳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微言微感】
领导没思路,群众没出路。
做管理,领导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高屋建瓴,高瞻远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去哪里?如何到那里?谁负责这件事最好?这些都要为政者提前谋划,行前勘测。领导有时候就像是导游,去哪里,怎么去,自己先期踩过点的,心中有数。领导胸有成竹,群众信心坚定。
“先之劳之”中的“先之”,一层意思先于其他人知道,一是先于其他人做到。
我们看过这样的场面:怕死的伪军队长,一般是躲在队伍后边,耀武扬威叫嚣着:“弟兄们,给我上!打赢仗,我重重有赏!”结果,伪军磨磨蹭蹭,畏难不前。
另一个场面大不相同:勇敢的李云龙式八路军、解放军领导,一把抓过一挺机关枪,大吼一声“同志们,跟我上!”于是战士们像猛虎下山,争先恐后,前仆后继。
“跟我上”,领导冲锋在前,是一头雄狮领着一群虎狼。
“给我上”,长官贪生怕死,士兵往往也不愿恋战。
我们做教师的,称呼有很多种。
一曰教书匠。匠者,心中有蓝图,手上有功夫,成竹在胸,才敢动手。
一曰导师。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好导师让学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还有把教师称谓“老师”的。老者,先知先觉;师者,一帅也。帅,不是说老师要长得帅,德行高,而是要有帅才,有领导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如此才可以为“一帅”,做师傅。
当然,更有把老师尊为“先生”的,那要求更高。先生,先生,先于学生。先于学生知道,先于学生做到,先于学生想到。
为政者“先之”,实在是不大容易啊!
“劳之”什么意思?
“之”,老百姓。“劳之”,不是让他们饱受劳役之苦,不停折腾他们。如果折腾老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会官逼民反的。“劳之”是使之勤劳。人是有惰性的,越有越干,也没有越馋而懒。
劳之,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据说,名将带兵,如故不打仗,就一定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不让士兵闲着,人闲生于事。
好老师也是这样的,不让学生没事做。活动丰富多彩,好玩刺激,让学生不感觉疲倦。张弛有度,不让学生无所事事。
好校长呢?活动太多,顾此失彼固然不好,什么也不做,无所事事,没有活动,没学学习,没有交流,人心就会散。
我的母校舞钢师范,曾经也是一盘散沙,教师职业倦态严重,闹派性告黑状成风。后来,来了宋文申校长。大手笔规划学校蓝图,运筹帷幄扩招扩建,不停把老师带出去开阔视野,组织教工义务劳动、教研组会餐,组织教工篮球赛、教工器乐团、三笔字比赛、朗诵比赛……老师们谁结婚,学校领导忙前忙后好几天,学校就像过节一样。用老师们自己话说,跟着宋校长干是忙,但是心里挺舒坦。
关于”无倦“,我想说的只是一个故事:
一次,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都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第二天,苏格拉底问学生:“谁昨天甩胳膊三百下?做到的人请举手!”几十名学生的手都哗哗地举了起来,一个不落。苏格拉底点头。
一周后,苏格拉底如前所问,有一大半的学生举手。
过了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学生坚持了?”只有几个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
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
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伟大哲学家的柏拉图。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哲学并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培养出了堪称西方孔夫子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总结一下,为政者,做好三件事:1、想到前头,做到前头;2、用勤政培养勤劳民风;3、坚持把好事办好,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