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第四】4.6真正的仁者难得一见


击音频听,轻松自在学

【里仁第四】4.6真正的仁者难得一见

【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hào)仁者,恶(wù)不仁者。好(hào)仁者,无以尚之;恶(wù)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之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从善如流的人,和憎恶不仁,嫉恶如仇的人。爱好仁德的人,会觉得没有比好仁更高尚的;憎恶不仁,嫉恶如仇的人,他就能算是仁者了,他不会让不仁加到自己身上,玷污自己清誉。有没有人能整天身体力行地致力于仁德呢?我没有见过力行仁德而精力不足的。也许有这样的人吧,只不过我未曾见到罢了。”
【猴哥侃大山】
用声音打开身体的能量,用经典开启生命的智慧。
大家好!欢迎来到“猴哥侃大山”,今天,我们继续侃《论语》,一起聊一聊第四章【里仁第四】第6小节。我们今天的话题是:真正的仁者实在难见
我们先一起读一下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hào)仁者,恶(wù)不仁者。好(hào)仁者,无以尚之;恶(wù)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之也。”
在本节中,孔子感慨道:喜好仁的,和厌恶不仁的,都难得一见。
为什么呢?真正的仁者,一旦发现了仁,就会觉得这世上再也没有比仁更好的东西了。会趋之若鹜,会肝脑涂地追求仁。同时,对于不仁的人和事,则会嫉恶如仇,感同身受地厌恶,自然而然地抵触,决不允许不仁不义的事发生在自己身边。
对此,孔子十分遗憾地说:“真正的仁者,难得一遇啊!可能有,但是我没有福缘相见吧!
孔子一生都在传播和推行仁道,难道他身边还缺少仁者吗?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109次,一共记载了十三则弟子问仁的故事。其中,樊迟与子贡各三次,子张两次,子张、仲弓、宰我、司马牛、原宪、颜回各一次。
问仁,说明大家在思考仁道,希望自己能成为仁者。但是很遗憾,面对大家问仁,孔子的答案从来都是不固定的。孔子总是在每一个问仁者现有基础上,提出更高的奋斗目标,轻易不会把仁者的桂冠赐给周围的人。
有一次,鲁国的权臣孟武伯问孔子,子路算得上仁吗?
孔子说:“不知也。”
又问。孔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不知其仁也,说直白些,就是子路算不得仁者。子路这个人大家都比较熟悉。孔门大弟子,性格耿直,对孔子忠心耿耿。子路做蒲邑宰的时候,只用三年时间就初见成效。孔子经过蒲邑,看到子路把蒲邑管理得井然有序 ,还没有见到子路,就忍不住三次大加赞赏。
孔子信任子路,也非常喜欢这个勇敢豪爽的学生,但是,却舍不得把一个“仁者”的名号赐给他。孔子认为,子路虽然不错,但是离真正的仁者还是有差距的。
子路算不得仁者,他的同学冉求和公西华就也更算不得仁者了。
于是我们想到了颜回。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没有之一,明明白白颜回是孔门排名第一喜欢的好学生。
颜回很爱学习。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做得非常好,但是不幸短命早死了,现在这些弟子中,一个也称不上好学。”
颜回好学,安贫乐道,心无旁骛潜心求学。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颜回同学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一门心思都在修身养性,钻研学问。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说的是颜回吃的、穿的、住的、用的,一切都很简陋。以至于大家都很担心他是否能吃饱穿暖。
孔子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在孔子心目中,只有颜回同学能做到仁在心中,刻骨铭心,知行合一,中规中矩。至于子路、子贡、冉求等人,能勉强心里装着,嘴里说着,行动上咬牙切齿坚持几天,也就难能可贵了。“日月至焉而已矣”,能坚持一段时间就不错了。
这让我们想到一句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据说,这句话是说雷锋的,而且是毛泽东主席称赞雷锋的。也有说这是雷锋自己写给自己的,是雷锋对自己的行为要求。
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是人人称颂的完人。伟大如毛泽东的,对自己一生的评价也仅仅是有功有过,功过三七开就谢天谢地了。
但是不是仁者就只能一辈子做好事,做善事,做仁义的事吗?仁者不能做错事吗?
在《雍正王朝》的第一部《九王夺嫡》中,雍正在对待下属上,有一条用人准则,“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雍正也一直在践行着他所说过的话,李卫是雍正的老部下,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但是很少受到雍正严厉惩罚的。为什么呢?因为雍正觉得这是无心之过,不是有意而为之,所以可以原谅。
雍正另一个身边的大红人,当雍正还是雍亲王时,他一度最信任的管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管家背着主子雍亲王,在外边买了房子,并找了个相好的,经常厮混在一起。雍正发现核实后,不顾管家苦苦哀求,直接将他埋在雪地里冻死了。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都是仁,不是发自肺腑的,是演给别人看的,那就没有意义了。
《笑傲江湖》上有一个“君子剑”岳不群,表面上大义凛然,私下里蝇营狗苟,喜欢沽名钓誉。他明明想要得到林家的辟邪剑谱,却栽赃陷害令狐冲,还利用自己女儿岳灵珊欺骗林平之。在最辉煌的时候轰然倒塌,谋害恒山派定闲师太和定逸师太,打败嵩山派左冷禅后,岳不群如愿以偿当上了五岳派掌门人。但是,随着水落石出,真相昭示天下,岳不群的“伪君子”嘴脸暴露无遗。最后,他身败名裂,被衡山派尼姑仪琳杀死。
有这样一句话很有意思:“百善孝当先,论心不论事,论事天下无孝子。”什么意思呢?说的是为人子孝敬父母的道理。真正的孝顺,不是给父母住大房子,买好吃的,拿钱赡养就可以了,那是要看孝心和态度的。
同样,仁者也是如此。医者仁心。医生出于生命第一的本心,虽然尽心尽力,依然没有挽救患者生命,虽然这是很遗憾的事情,但也不应该追究法律责任。否则,哪个医生还敢给危重病人治病呢?尽人事听天命。问心无愧,足矣!
从这个角度看,仁只要是发自肺腑的,出自本心的,不是伪装的,说难很难,说容易也很容易。老师批评学生,甚至惩戒学生,如果出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是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有严有爱有温情,有法有度有底线,严厉何尝不是爱?反之,没有仁爱之心,出于个人情感好恶,甚至是嫌贫爱富,带着自己情绪,对学生不公正对待,哪怕是一句批评的话,一个蔑视的眼神,都是不仁的,都是有违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
最后,让我们再来诵读全文:
子曰:“我未见好(hào)仁者,恶(wù)不仁者。好(hào)仁者,无以尚之;恶(wù)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之也。”

欢迎关注猴哥侃大山,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