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7.7【2016-12-9】
#每日学论语#7.7【2016-12-9】
【原文】
子曰:“自行束脩(xiū)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凡是主动送来一束干肉做学费愿意求学的人,我从来没有拒收他做学生并加以教诲的。”
【微言微感】
“束脩”,十条干肉。古时候,这是拜师礼,是学费,多乎哉?不多也。
不要可以吗?
既然有教无类,不要让一个孩子因贫穷没学上,为什么要“自行束脩以上”呢?交不起,岂不是要辍学了吗?
孔门弟子,家境贫穷的不少,比如颜回、子路、公冶长、原宪……可见,这一条规则并没有让贫穷弟子上不起学。
孔子强调“自行束脩以上”有什么深意呢?
有人说,“束脩”不是学费,其实就是表示尊师重教的见面礼。也有人说,“束脩”指的是小孩子到了十五岁,就要扎起头发,表示长成小伙子了。
我选择前者。束脩就是学费,就是学生给老师的献礼。
“自行束脩”这件事,其意义大概有二:一方面 ,办学者有了这些钱,可以按市场规律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付费学习和免费学习,学习者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付费的学习,学生更用心,更主动,更对自己负责。
教师很多时候有机会公费出去学习,过去有一种现象:如果不是管理得严苛,学习者往往能溜号就溜号,甚至于报个名就像出去旅游潇洒了(当然现在不行了,坚决不干了,所以很多老师也不愿意放假外出学习了)。
如果是自费学习的,情况就不一样。一些心灵成长课程,一些技能培训课程,学费死贵,动辄成千上万。掏了钱的学员,学习的态度是大大不同的。老师讲得不好,或者该讲不讲,学员是要抗议的——我掏了钱,怎么可以糊弄我,小心我投诉你!
求学,求学,主动在求,然后才能学有所成。
现实存在的差生,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学习动机出了问题的人。
被动被迫被逼来学习的,不觉得机会难得,怎么可能会珍惜呢?
我要学,我想学,主动要求来学的。就会使另外的情形: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从这个角度看,“自行束脩以上”,看的是态度,是动力,还是很有必要的。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能上学的不是功勋弟子,就是贵族子女,非富即贵,没有一定身份,动机在强烈,官学是不收贫民子弟的。
孔子开创了教育先河,办起来私立学校,而且“有教无类”,有钱的,没钱的,有身份的,没身份的,连平民子弟也有了上学的机会。十条肉干,多乎哉?不多也。颜回能付得起,原宪能付得起,大概差不多的人都能够付得起。
再说,老师也是人,也是要生活的。没有学费,无法保障办学者的生存,如何提高办学者的积极性?
这个世界永远是平衡的,免费的午餐,廉价的服务,很难保证较高的品质。
当然,现在国家有钱了,国家拿钱投资教育,实施九年免费义务教育,老百姓几乎不用花一分钱的学费,就可以完成义务教育。
只有呈上“束脩”才能接受孔老师的教诲,这是不是和孔子的“有教无类”冲突了呢?
仅仅依靠几条干肉办学,孔子的学校早就关门大吉了。孔子办学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赞助。孔子生儿子,给他送鲤鱼祝贺的鲁昭公应该支持过孔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的老爸孟喜子或许也有过赞助(他死后让两个儿子投到孔子门下学习,应该和孔子有交情吧),至于富可敌国的子贡,应该对老师办学赞助最多。
有钱的多多出钱,没钱表表心意,孔子学院的“束脩”托底,捐赠欢迎,形成了自己办学的经费保障。据说,牛津、剑桥、哈弗等国外名校,赞助也是经费的重要来源。
我负责高品质的产品,欢迎大家众筹添柴。
我是不是在鼓吹教育高收费呢?
恰恰相反。
钻到钱眼里的教育,已经严重损害了教育的根基。
公办教师课上不讲,课下收费办班,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严重毁坏了师道尊严。
教育规律,市场规律,人的成长密码,循道而为,事半功倍,逆天行事,祸不远矣。
主动或者被动,收费或者免费,这些都并不绝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多学校喜欢用军事化的纪律要求来控制,人盯人,无缝隙管理,任务驱动,奖优罚劣威逼。也有一些学校,在想办法用课程吸引学生,办有趣的学校,实行快乐教育。
鸡蛋从外边打破是食材,从里边打破是生命。外因和内因,都能达成目标,但是没有学生自我生命的觉醒,压力消失,奋斗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