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萌的小虎—I号F型

尽管人们日常抨击英法预期二战仍会是堑壕战的思路,但这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实际上,当时德国高层也没底,他们中也有人在为可能到来的阵地战做准备,比如瓦尔特·冯·布劳希奇。但是在他授意下开发的坦克有两个很奇怪:要求仅是以I号和II号为蓝本,除了要有可以抵抗Pak 38的装甲防护以外没有任何具体要求,结果产生了两个非常相似而又不尽相同的坦克:I号F和II号J。这俩车的火力和防御水平差距太大,实在让人无法想象它们如何对付防御工事。实际上它们也没赶上西线作战,而更迷惑的是它们仍然进入生产的原因——都没有超过法国战役后德军设定的30吨重量限制。

外形相似的原因要归功于克尼普坎普,他认为两个车既然都是“重装甲小坦克”,那干脆尽量统一零件。差异则源自它们是由不同的公司开发的:I号F的研制单位是克劳斯·玛菲,公司同时在进行VK 6.01(I号C)的工作;II号J则由MAN开发,他们当时在搞VK 9.01项目(II号G)。两个坦克的炮塔设计都是戴姆勒-奔驰。

需要注意的是,I号F的研制代号为VK 18.01,实际产品21吨,而II号J研制代号是VK 16.01,实际产品17.5吨——在零件大量相似,武备不及还少一个成员的情况下,I号F反而更重,这意味着什么?没错,I号F的装甲更多!防盾,炮塔正面、炮塔壁、车体正面和侧面都是80毫米——这是德军在虎式之前防御水平最高的车辆,就两个字:离谱。

虽然被认为是整个二战最没有价值的坦克,但是其蠢萌的造型反而使其获得了意外的人气,而且居然还有两辆存世,反胜过性能相对合理的II号J一筹,也许这就是生活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