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7)周敦颐的政治哲学
周敦颐用“无极而太极”勾画出一套全新的宇宙生成论,用“诚、神、几”来定义了圣人这个概念,并且交代了圣人是用来治世的,而读书人应该以做圣人为目的。《太极图说》虽然只有240余字,但是其思想内涵是很丰富的。杨立华教授结合周敦颐的《通书》来解读《太极图说》,并且用儒家的精神来贯通其思想,是诸多解读中最经常的一种。我们接看“治天下”这一部分内容。
《太极图说》中:“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朱熹把“中正”两个字解释为“礼、智”,他认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中,智的作用是为了正。人极,就是人的基本法则。这句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圣人用仁义礼智来确定了人的行为准则。这里面不太好解释的是“而主静”三个字。
“主静”是道家的基本哲学,从老子开始知白守黑,知强守柔开始,就奠基了“主阴、主静”的基本逻辑。但是杨教授认为,周敦颐绝不是这个意思,他要从儒家的精神出发来解释。主静的第一个方面是,基本价值观不动,即仁义礼智不能动,要静。第二个方面是义智为体,仁礼为用。就是以否定直指为根本,以肯定能动为发用。我是很难从文本读出一个逻辑论证来,文本是周敦颐的,体用说是朱熹的,但是杨立华教授说都一样,一回事。如果非要较真的话,按朱熹的思想,“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用这个就说不通了。
人是万物之灵秀,圣人是灵秀之灵秀。于是天下是要给圣人来治理的,仁义礼智是圣人规定的基本法则,但是这还不够。周敦颐在《通书》中进一步把善恶,分为:刚善、柔善、刚恶、柔恶。《太极图说》中讲:“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刚柔都是有善恶的。刚善有义、直、断、严毅等;刚恶有猛、隘、强梁。柔善有慈、顺等。柔恶有懦弱、无断、邪佞等。人的气质,是由此四者构成的。只有“刚柔得其中”才能称得上“善”,杨立华用中庸的思想来解释“得其中”。
圣人是来治理天下的,但是离不开贤才的辅佐。所以无论君臣都回到了《大学》中的那句:上自天子,下到庶人,无不以修身为本。而修身的根本就是上面说的圣人定的标准,就是仁义礼智。所有的行为都不违背这个标准,是为“纯心”。这是修身的一种内在境界。而对于外,者需要礼乐,周敦颐说:礼者,理也。乐者,和也。和的思想在《礼记》中还能找到根据,而理的思想这是周敦颐的新创造,他认为礼不是之前说的那种社会规范,而是合乎道理。如果礼乐还不足以解决问题,那么还需要刑罚来作为最低标准。《礼记》讲:“礼乐政刑,四达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