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九十:雨溢荔枝枝水滴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题写在九湖鸡母石上的“荔枝海”
这曾经发生在漳州南郊荔枝海的民间故事,除了由柳叶青王大荔和铜锁主演的《设契兄上琥珀岭》外,还有清朝漳浦秀才王怀志与蔡坑村姑林秀慧的故事…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
故事发生在清朝光绪年间一个荔红季节,荔枝海中的蔡坑村男女老少齐上荔枝园,采果装筐…忙得不亦乐乎,可天公并不作美,常言道"春天后母面,说变就变",而荔红的夏天却变得象阴阳面,总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一天早上荔枝海晴空万里,可是临近响午,从圆山头顶飘来一股乌云,不一会儿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淋得正往漳州赶考的漳浦秀才王怀志,象落汤的大公鸡,一身潇洒的秀才气质了然全无…这时的王秀才人在荔枝海,只好咬咬牙继续在荔枝海林中小道疾步前行…“嘭”头上突然被一串荔枝坠中…他不禁抬头观望,只见一位用绑带绑定身子正在荔枝树上采果的村姑,似乎正掩面窃笑…王秀才一时恼怒成羞停下脚步向树梢喊话"你这死查某,赶紧下来…我要去漳州参加府试,怎能从妳跨下穿过呢…晦气呀!"
村姑与荔枝
荔枝树上的村姑却调侃说"你有啥水平,我出一个上联,若对准了,就下树让道…对不准,则请你返回老家,好好补课吧",王秀才一听,不禁愕然,随后释怀回应"山野查某,还有文化?…出吧",村姑说"好,你听着",当即着境出题"雨溢荔枝枝水滴"(用闽南语说),王秀才一听头变大了,这闽南语"枝"和女性的"B"同音…思考再三,还是无解…古人比较正直,愿赌服输,无可奈何之下王秀才只好灰心丧气地打道回府…
赶考中的漳浦王怀志秀才
"九龙岭上日日冬至,六鳌海上夜夜元霄"当年,蔡新大学士与九龙岭土地公化身应对的名联…似乎给王秀才带来了灵感,午后此时的九龙岭已经雨过天晴,雨后阵阵南风吹得漫山遍岭的芦荟,叶子"哔哩吧啦"阵阵作响....村姑的下联顿时在王秀才咀中脱口而出"风吹龙兰兰尾摇",这芦荟是学名,闽南人称之为"龙舌兰",简称"龙兰",鲁迅先生在原中学课文《滕野先生》的文中写道"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其实,闽南人早就习惯称之"龙舌兰"…过去我在乡村,为了给小鸭子找野味蚯蚓吃,常常去山头戶尾割一些龙舌兰的青齿叶,然后樁汁浇灌菜园子,不一会儿,一条条蚯蚓便争先恐后从土地中奔钻出来…被我随手捡进尿壶中,回家喂小鸭去…现在的芦荟可以制成中药芦荟膏,手脚不小心被汤伤或碰破皮就敖上一些…当天就痊愈了…这是后话!
圆山脚下的荔枝海
话说当年漳浦王怀志为啥能用"风吹龙兰兰尾摇"下联精准地对上荔海村姑林秀慧的"雨溢荔枝枝水滴"呢?,一者都是触景生情,就地取材…雨溢对风吹,荔枝对龙兰…更重要的是必须用唐朝的国语念才过瘾,因"兰"和男性的"娱乐器"一一"笼鸟"的笼读音相同…对上荔枝的枝"B"....嘿嘿,这东西你(妳)不缺,你(妳)懂的。
芦荟“龙舌兰”
备注:唐朝的国语就是闽南话,也就是台语。唐朝文成公主当年出嫁到藏域高原,对前来迎亲的藏人说的第一句话也就是"扎西德勒"(闽南话意思"这地方是哪里呀?")
文成公主进藏
“扎西德勒”这句话现在变成西藏吉祥的问候,比如闽南人在饥饿的文革中问好"你吃饱了还未?"一样,甚至拉完一肚子屎尿…刚出厕所门,碰到熟人亦被问"吃饱了还未?"竟然无言以答,只好说"换你去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