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3件国宝级文物,被永久禁止出国展览,最后一个曾被拿来喂鸡

悠悠华夏五千载,在这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我国留下了不计其数的瑰宝。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这些文物出国展览的局面日益繁荣,可也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比如说春秋晚期的越王勾践剑,1994年外出展览时便被新加坡方操作不慎损坏,两千多年都安然无恙的文物增加了一道长0.7厘米、宽0.1厘米的新伤痕。

虽然我国的文物不计其数,可有一些的珍贵程度是天下无双的,损坏了那就再也没有了。故而为更好的保护珍贵文物,由国家文物局确定,部分文物被列入禁止展览名录中。第一批有64件,第二批37件,第三批94件。

累积下来,目前有195件文物被列入了永久禁止出境展览名录里,其中包括清明上河图、后母戊鼎、曾侯乙编钟、直裾素纱禅衣等等。今天便来说说其中五件被永久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最后一个,还曾被农民拿来喂鸡。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1987年4月,封闭一千多年的法门寺地宫神秘之门被打开,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便在其中出土。此锡杖造于唐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长196.5厘米,重2390克。金银打造(金2两,银58两),通体金光闪烁,熠熠生辉。

锡杖是佛教众多法器中至高至尊的法器,《锡杖经》有云:持此杖即持佛身,万行尽在其中。这一支还有点特殊,杖首为四股双轮十二环,是佛教界最高权威的象征。属佛祖释迦牟尼,轮上的十二环代表十二部经,堪称世界锡杖之王,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文物之一。

兽首玛瑙杯

1970年何家村进行城市扩建,却无意中发现了一处唐朝的无主宝藏,包含一千多件文物。兽首玛瑙杯是其中最珍贵的,虽然其产地、所属尚有争议,但能确定为唐朝文物。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为极其罕见的缠丝玛瑙制成。

很好地运用了俏色技巧,将兽眼刻画得黑白分明,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件唐朝的俏色玉雕,也是已知的唐玉器中工艺最精湛的一件,材料、工艺皆独一无二。还是唐代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名录。

秦铜车马

相对其他几件文物,这件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1974年一出土便震动世界的秦兵马俑。秦铜车马一组两乘,出土时破碎成3000多片,八年的精心修复才得以复原。它是按秦代真人马车1/2的比例制作的,材料为青铜,使用金银饰重量超14千克。

零件共有3500多个,制作难度大,然而工艺精湛、彩绘纹饰精美。铸造、加工、连接等环节,不亚于现代复杂的机械制造,从其可一览秦始皇出巡盛大场面。是中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体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车马,有“青铜之冠”的美誉,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名录。

商嵌绿松石象牙杯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中国馆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妇好的墓,里面有许多珍贵文物。其中便包括这件商嵌绿松石象牙杯,高30.5厘米,口径11.2厘米,口壁厚0.1厘米。妇好墓总共三件象牙杯,两件镶有绿松石,一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而这一件藏于中国社会科学学院考古研究所,它的纹饰雕刻结构十分巧妙,是一件巧夺天工的商代艺术珍品。杰出的制作工艺使它宛若天成,是我国古代象牙雕刻工艺中的杰作,自然也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陶鹰鼎

陶鹰鼎的经历颇为坎坷,前面几件都沉睡数千年才面世,而它身为国宝却有过一段被农民拿来喂鸡的历史。1957年,太平庄农民殷思义在村东犁地时,无意发现了它。没接受过太多教育的他并不知道这是国宝,顺手拿回家,做了鸡食盆。第二年考古队在华县发现泉护村仰韶文化遗址,进行发掘的同时,还在附近调查工作。

殷思义随之了解考古这项工作,想到自己挖出的陶器便主动告知,并将陶鹰鼎送交给考古队。考古队一鉴定,才发现它是一件难得的国宝,它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这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个远离历史文明、头脑中失去这方面知识的人是贫穷的。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铸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小编推荐的这本《中国文物常识》便是讲解文物知识的。沈从文不像一般文物研究者一样逻辑生硬刻板,而是以文学家的姿态去梳理文物相关知识,从欣赏的角度讲述各种文物。

从古人的穿衣打扮到生活用品等等一应俱全,更具体到玉石、陶瓷、玻璃、镜子等等的演变以及发展。可以说,这本书是丰富文物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的理想读本休闲时刻读上一读,既打发了时间,又令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多,岂不妙哉?喜欢的别错过,点击上方链接便可购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