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留香我独先||钱万平
作者:钱万平
清河区实验中学的青年教师吴波在2020年除夕后窝在家里抗疫的期间,写了一系列关于“吃”的文章,先是在公众号上发表,后来汇集成卷,命名为《清江浦家常饮食记》,由团结出版社作为丛书的一种出版。清江浦区作协的朱月娥主席是个非常重视培养作家的好领导,又是一个对作协里每个写作者都很关心的家长,筹划举办了吴波作品分享会。
中国是一个极其讲究“吃”的国度。“民以食为天”,一句话就把“吃”的重要性提高到无以复加的高度;“食色性也”,老夫子似乎早就把“吃”上升到维护“人权”的地位,并且身体力行,做出表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肉割得不方正都不吃。也许正是由于在圣人们的倡导下,咱中国人的“吃饭”不是单纯生理意义上的维持生命,而是更具有精神层面的意义,称之为“饮食文化”。既然是文化,就注定有文字记录下来,有文章传扬出去。历代诗文中都不乏“吃”的内容,有些大家名家还亲自研究发明,比如传说中的“东坡肉”。清代的袁枚、李渔等还有专著谈“吃”,近现代的梁实秋、汪曾祺等也都有“吃”文。最具黑色幽默的是清代的金圣叹,据说在将被腰斩的时候,还让儿子附耳过来,告诉他“蘸了醋吃煨汤的鱼可以吃出螃蟹味”是家传秘诀,不可轻易示人。
作品分享会上,与会者大多对吴波在当时那么恶劣的氛围中,那么短的时间里,写了那么多的文章,又那么快的出版,表示了敬佩;对他热爱生活的精神,丰厚的生活积累,勤奋的写作态度等都给予了高度赞扬,并表示以之为榜样。
轮到我发言时,我首先亮明了我的一个观点:我们写出的文字如果时过境迁,就不忍卒读,那就大多是“语言垃圾”;反之无论什么时间去读,还想去读,还觉得有意思,那就是有价值的,或者有可能是“经典”。
《清江浦家常饮食记》我读了一些,觉得无论到什么时候再去读它,人们都会从吴波的文章中了解到今天人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还会了解到今天物质发展的状态,社会发展的状态。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家庭,在全世界都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下,却能安然地该怎么吃就怎么吃,还想着还能怎么吃就做到怎么吃,还有条件保证想怎么吃就会怎么吃。管蠡窥测,不是反映出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不是反映出我们经济发展的强大?不是反映出我们对党的领导的坚信?不是反映出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所谓正能量,真的不是靠扯破嗓子制造噪音就是最好的效果!
吴波老师还很年轻,功底又是这么好,又是这么勤奋,我觉得在文学道路上他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于是在称赞他的同时也给点意见:首先我是用赵恺老师的“惜墨如血”和“不要重复自己”两句名言与之共勉;我建议他写得稍微慢一点,思考再深入一点,表达手法再丰富一点……其实,我是希望他“越写越沉”,千万不要“越写越浮”。他真的是可造就之才啊!
对吴波老师的赞许和希望,在分享会的现场用我还利用作协微信群发了一首绝句来表达这样的意思:
家常饮食汇成篇,
滋味留香我独先;
还寄吴君勤奋力,
云岚雾绕在明天。
作者简介
▼▼▼
生机 ·高致
秋夜虫鸣
每天更新自己
闲扯林徽因及其他
红绿灯
闲话浦南路
听猫“叫春”
北窗下的萤火虫
冬夜听雨||钱万平
半日未虚度,砺志又增趣
期待“裸慈”
是处日新月异,天堑何能限南北
闲说祭灶
年味趣拾
柱础墙基堪作证,机宜面授两河清!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