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能量
朋友圈里的能量
能量这种东西,太神奇了。
你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它又的确是真实存在的。我喜欢发朋友圈,而我的朋友圈会相对集中讨论教育的话题。或者是我看到的教育现象,或者是我们自己学校做的教育活动,或者是自己对教育某种思考。所以,很多教育同行说自己喜欢看我的朋友圈,有时能给到他们一些启发和思考。也有不是教育同行说,虽然不懂教育但是看了我的朋友圈时常能够获取正能量。
的确,我也是喜欢看固定朋友的朋友圈。因为从他们那里,我可以获取各个行业的信息。这正是张文质老师说的,一个老师一定要广交全国各地100名以上的老师为微信朋友,这样我们的视野就开阔了。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几年陆续加了全国各地不少朋友的微信。我们彼此虽然相隔千里之外,但是都有共同的教育使命,因此而互相学习、互相探讨。
我经常在各种培训场合,会提倡大家互相加微信。我还开玩笑地跟他们说,你们如果就只有当地同行的微信,估计你们的朋友圈里可能也就只是买面膜的信息。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不过,这种交际范围本身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
也许有人会说,不加微信也没有关系,我可以从网络上与大家交往。这当然是可以的,而且是非常好的。我只是想表达微信是我们常用的方式,很多人可能获取信息的机会,也是在微信上。所以,就特别强调它的作用。
在老师们做培训时,我不仅强调要互加微信,还强调他们多发好
东西,别发负能量的东西。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在朋友圈里形容自己忙得跟狗一样,然后吐槽了一堆。我是不大喜欢这样的语言的,因为真正忙碌的人,可能还不是你。另外,我觉得为什么把自己比喻成狗呢?开个玩笑,可能会有些人不舒服我的这番言语的。
另外,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从朋友圈的留言看出不一样人群。一定有一种深表认同,然后在下面留言“我也是怎么怎么样”,我说这就是同病相连的人。另一种人会留言:“看淡一点呢,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一看,这种人就是属于我们常说的佛系。还有一种人,他的留言就比较调侃:“没事、没事,我这里还有几条热狗,你趁热吃了。继续保持努力。”
不同的人,我们就可以看出不一样的心态。第一种人一定也是很会抱怨的,这个朋友圈一下子就让他产生了共鸣。甚至,他们还可能私下继续吐槽和抱怨。越说越起劲,他们会越来越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你看,朋友圈的负能量就这样开始蔓延开来。这样一来,自己就进入到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注定会吸引到什么样的人。
改变一定是从自己开始的,而不是别人。朋友圈是有能量的地方,它会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能量场,关键就在于自己的选择。
我在看魏老师的朋友圈,他每天都有一个“海拔五千”,也就是对自己一天的反思和总结。看着他每天都过得特别忙碌,特别充实,无形当中也会给到我一些能量。
所以,不仅自己要会发朋友圈,还要会选择看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