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二)复翻书
成都读书圈儿曾经有一位从不读书而转为爱读书的五岳散人出过一本《乱翻书》的言论文集。记录的是当年他混迹天涯等网络时的文字岁月和言谈。尺度不算小,因为有点戏谑的口语化,不然也不会在网络上大受欢迎而让他成为在BBS年代里浪出位的一代文字小网红。
要知道,同时期同样在网上码着文字写影评的胖子后来成了读书届的顶流,在央视六公主主持着他的简短影评;而写出《武林外传》的宁财神也正和安妮宝贝一起混着网文里的天地。你永远也不会想到今天改名为庆山的安妮宝贝多么想抛弃曾经“网络写手”的身份,努力跻身严肃文学;你更无法想象后来功成名就,浑身散发着“翻身农奴把歌唱”气息的宁财神曾经落魄的靠着网文指望生活。当这帮人都在为书痴迷,有的玩榕树下,有的混论坛,有的在BBS打残血的时候,也只有冉云飞还在风生水起中带着科班的光环成为一代读书人的榜样,和传统出版社打着交道。可又有谁能料到这个叱咤一时的读书榜样后来又被老婆吭哧成了虔诚的“传教士”?
不过,奇怪的是,在这帮看似接驳八十年代文艺复兴的七零末们却似乎都不是正儿八经的迈入文学的门槛的主儿。甚至可以倒过来说是文学或者说是书籍改变了他们。那个在论坛上写影评的胖子在封神前后一直保持着扛着麻袋在全国书市搜书的习惯,不改初心。而他的居室永远是租来放书的;五岳散人因为文字功底的积累改变了他的一生,一个工人到体制的转变活脱脱一令人羡慕的典型,哪怕今天不咋见他的踪影,江湖上还留有他的传说。后来者的当年明月多少能在他身上找点影子;而成为浙江省作协主席的王手同志彼时正在从黑社会转白的路上因为一本俄罗斯文学名著改变着他困惑的人生,而刚刚攒了点名气正要出头的阿来也开始了他文学生涯里的另一次起飞的故事……
从《乱翻书》拉杂出这些人非我本意。当思维的水闸被打开,有些人事物就不停的向你奔涌,挡也挡不住。可我今天被引发的感动却来自另一位书者。他也同样是非科班走上比科班还要专业的爱书人道路,人生一路验证着书本世界的魅力和对他的影响。
这股思念在我今日翻读《傅译传记五种》时尤为显得百感交集。因为这位书者已经固去。空留记忆翻涌时,对他的缅怀和追忆。更因着他难免思及读书同好中一个个知己好友、前辈同仁。
《傅译传记五种》即傅雷翻译的五个传记。这本书是由三联书店于1983年出版的。全书厚达722页。彼时定价24元,已经是巨贵的一本书了。但在今天的二手书市场上不名一钱。纵然如此,在过去,他依旧是个抢手货。享受哄抢乐趣的就是赶上80年代文艺复兴末班车的七零后们。至今,我们还能在发黄的《读书》等杂志上看到他们回忆当年如饥似渴买书的回忆文字。
这本书当时还是戈宝权编写、杨绛代序的。按照今天的审美,装帧设计是肯定入不了大众法眼了,但他和那个年代许多书一样,书里承载的是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和精神,也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我是无意间买了第一册《傅译传记五种》的,说是第一册,自然也有后面的。这本书我总共有四本。我把它们分布在床头、书房、书桌和工作单位的桌案上。如今,虽然出版单位不可能再如此豪爽的把五本傅雷译作集在一本里卖,但却可以把《傅雷家书》按照公版书不断的折腾。勿用说这五个传记也当如此了。毕竟,《巨人传》本身就是罗曼罗兰原著三人传记合著。这本五人传不过是满足当时文艺青年的渴望罢了。所以,你看到五本被再次分成五本并进行不同方式的展现进行市场化营销,就见怪不怪了。
我这个小青年已经自愧不如七零后的阅读劲儿了,但是倒是有点倒逼自己的味道。四本书四个位置,没事入了眼帘总能在无书可读时随手拂拭之,心情好了再翻开来读一读。这就达成了完成七百多页大部头的阅读感。渐渐的,这样的习惯变成了一种无意识的好行为。甚至于慢慢有了“厌恶-勉强-发现-喜欢”的一种阅读的升华。这种感觉就是我在看到《乱翻书》时想到的“复翻书”。因为现在的我,已经常常能把一本喜欢的书多读上几遍了。
这种复翻书的举动同时也让我在走向书痴的道路上一步步沉沦。如今,当我买书时已经习惯于看到喜欢的新书买上个三本。也许一本读、一本藏、一本享。或许,这样“至少三”的习惯也时刻反哺到阅读分布图,让他持续循环到我的阅读习惯上。
而我忆起的这位书者,他也曾有过这样的烦恼。他是前辈,亦是忘年交。我和他的思念交集泛起于一本叫《流动的盛宴》的书。我们在书展上碰面,有过一次简单的交流。那时候的我们都在为乱翻书和找不到书发愁。他告诉我一次他的经历来表达自己解决找不到书的烦恼。
他对我说有一回他读《莎士比亚书店》,看到书中提到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想在书房翻出来,可底儿都掀翻了也没能找到。网上买得隔天到,没法子过书瘾,于是屁颠屁颠跑到书城去买了一本。当躺在沙发上准备饕餮一番时,才发现这本书在客厅的角落里放着,就在自己眼角的扫射范围内。于是,一天的乐趣就从这书中来了。此后,他干脆“将无就有”,不如多买几本备用。我直呼“内涵啊!这不就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眼角眯缝处”嘛!而我内心的咆哮帝演绎的是“哇塞!原来大咖也是这样的!”
读书的人总有读书人的话题。这就跟你把《安娜·卡列尼娜》开篇那句话,换个话题换个词,挖了“家庭”二字变成填空题填上你人生的答案是一样样儿的。对于找不找书这事儿,我们都认为“不如让书来得更猛烈些吧”就是我们面对“买书如山倒,找书添烦恼”时对“书灾”的解读。于是,买买买和看看看就有了共同的应对理由。
这位书者在书海里行者无疆,他叫吴鸿。前四川文艺出版社社长。2017年6月29日不幸病逝于克罗地亚。他没有上过大学,但他一生痴爱书籍。在短短的53岁光阴中,大半与书作伴。他是成都读书圈里的旗杆人物。
那个在六公主主持节目的胖子叫史航,当时在天涯的昵称叫北方影武士。除了五岳散人和前面提到的榕树下系文学青年们,加上十年砍柴和舒飞廉…从北京到成都、再到西安、上海,在网络文学刚兴起的那一阵,这波赶上趟的文学青年们无一例外的在天涯混迹过。而吴鸿是他们当中难得的出版社出身的传统媒体人,每个人都与之有过交情。
甚至是在阿来没想到的情况下,吴鸿决议重新把阿来早期的诗作集结出版,最近才有了《阿来的诗》,让阿来近三十年前的诗作再次以精美的装帧亮相。而彼时的四川文艺出版社在这位掌门人手中依然捉襟见肘。他就是这样,不放过一个为爱书之人提供好书的机会。
回温《傅译传记五种》后,与崔文川先生略叙及蜀中文坛往事,感叹昔人往矣的同时,不免一边为他们一波吃茶喝酒谈书叙作的好友再聚尬局的场面唏嘘,一边同样为崔先生所说“穷书生”论调而自怜自臆一番。但是无茶杯续的茶叙和遥远思念的寄托之后,我这个书痴依然只是回身继续上下求索书房间,抽丝一般取出多个版本的《傅雷家书》之一,再次进入复翻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