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盖驼皮丨乘船失盂喻
“千佛名蓝、中兴百年”南京栖霞古寺
BAI YU JING GU SHI
百喻经故事
第四十二喻
绸盖驼皮
【经文】
譬如估客,游行商贾,会于路中,而驼卒死。驼上所载,多有珍宝、细软、上毳,种种杂物。驼既死已,即剥其皮。商主舍行,坐二弟子而语之言:“好看驼皮,莫使湿烂。”其后天雨,二人顽痴,尽以好毯覆之皮上,毯尽烂坏。皮毯之价,理自悬殊。以愚痴故,以毯覆皮。
释义
从前有一个商人,带了两个学徒,牵了一头骆驼出外做生意,把那些珍贵的绸缎和上等的毛毯一类的东西都载在骆驼背上。在路上,那头骆驼死了,这个商人剥下骆驼的皮,自己先走了,留下两个学徒在那里看守。临走时对两个学徒说:“你们要好好看守这些货物。这张骆驼皮也不要使它潮湿。”商人走后,天就下起了雨,两个学徒怕骆驼皮被雨打湿,就连忙拿那些绸缎和毛毯去覆盖。这样,比骆驼皮价值高很多倍的绸缎和毛毯都烂掉了。
寓意
绸喻持不杀生戒,骆驼皮喻其他财物,天雨使物损坏喻懈怠、败坏善行。学佛法的人,应该先精严地护持戒律,再修财施等善行。如果不去严持净戒,修定开慧,仅作造塔供僧的财施功德,是舍本取末的行动,是不能出离生死证到道果的,就像两个学徒先护价值不如绸毯贵重的骆驼皮一样。
《百喻经》小故事丨乘船失盂喻
成都文殊院
原文
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银釪①,堕于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画水作记,舍之而去,后当取之。”
行经二月,到师子诸国,见一河水,便入其中,觅本失釪。
诸人问言:“欲何所作?”答言:“我先失釪,今欲觅取②。”
问言:“于何处失?”答言:“初入海失。”
又复问言:“失经几时?”言:“失来二月。”
问言:“失来二月,云何此觅?”答言:“我失釪时,画水作记。本所画水,与此无异,是故③觅之。”
又复问言:“水虽不别,汝昔失时,乃在于彼,今在此觅,何由④可得?”
尔时众人无不大笑。
注释
釪(yú):同“盂”,僧人的食器。
觅取:寻找,求取。
是故:因此,所以。
何由:怎能。
// 白话 //
从前有一个人乘船渡海,把一个银钵盂掉进海里。他当时就想:“我现在在水面上画一个记号,暂时不去管它,以后有时间再回来捞取。”
他走了两个月,到了狮子国看到一条河,便跳进水去寻找他丢失的银钵盂。
许多人就问他:“你这是在捞什么?”
他回答说:“我当初丢掉一个银钵盂,现在准备把它找回来。”
众人又问:“你是在什么地方丢失的?”
他回答说:“船刚入海时掉的。”
又问:“丢失多长时间了?”
回答说:“已经快两个月了。”
众人说:“丢了两个月,为什么要在这里找呢?”
他回答说:“我丢银钵盂时曾在水面上画了一个记号。这里的水面和我原来画记号的水面完全一样,所以在这里找它。”
众人说:“这里的水面和你丢失银钵盂那地方的水面虽然没有区别,但你丢失东西时是在刚入海的地方,现在找东西却在狮子国这个地方,哪能找到呢?”
这时大家都笑了起来。
// 寓意 //
这就如同外道一样,不修正法,而修看似是善法而实非善法的苦行,并且希望能够以此获得解脱。这就像在别的地方丢了东西,而在狮子国寻找一样。
// 小知识 //
《百喻经》是为了让新学佛法的人理解佛法哲理而撰集的,因而是一部以幽默的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典籍。《百喻经》原题为《痴花鬘》,指其中故事大多为针砭一些“痴人”及其所作“痴事”。“花鬘”意即花环,这是印度古代一种讲故事的体裁,是指将一些小故事集合在一起,就如一些美丽花朵串成一只花环。鲁迅先生曾多次捐助刻印此经,还作《痴华鬘题记》对其大加赞叹,谓其大林深泉,最有条贯。
文殊院理念
以文教强化素质、以弘法教化大众
以慈善回报社会、以修持庄严生命
青灯黄卷文殊院
弘法基地文殊院
心灵家园文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