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围棋定式的真相与未来
围棋爱好者们大概没有人不知道定式。但定式的本质是什么,有没有必要学定式,怎么科学的学定式,这些问题却困扰着大量的爱好者。
在人工智能时代,困惑更是被放大了很多倍。几千年人类智慧凝结成的定式,大多数被AI否决了,并且产生了大量的新定式。
新定式要不要学,老定式该不该舍弃,未来怎么面对AI带来的变化与冲击。以上种种,不仅仅困惑了每一个围棋爱好者,甚至困惑了一大批老师和教材编写者。
如何理解这些问题,又如何面对AI的影响呢。今天猴哥和大家探讨一下,聊一聊我的想法。
定式的本质
定式的本质是什么,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从大多数地方看到的解释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双方并不吃亏的下法。
但这种说法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围棋是一个全局的游戏,每一手棋,每一个变化的得失都应该站在全局的视角去分析。说一个变化局部不吃亏,大前提就错了。
同样的局部变化,在不同的周边配置下的结论往往相去甚远。
图1
图1中左下角的定式走完之后,黑棋左边的整体配置偏低,发展受限。
图2
图2 同样的定式,黑棋却限制了白棋左上角一堆白子的发展,是方向正确的选择。
由此可见,同样的定式,在不同的局面下也是有优劣之分的。但为什么通常我们都认为定式是平衡的呢。
定式无法达到绝对平衡,只能达到概率上的平衡。任何一个定式,有些局面下黑棋是亏的,有些白棋是亏的,还有些人类无法判断出优劣,姑且认为两分。用图来表示的话,大概是图3的这种样子。
图3
有些定式两分的区域可能大一些,但总体上,黑好和白好的概率是均等的。
有些做不到概率均等的变化,也被称之为定式,但通常会特别说明它为“场合定式”,也就是说某一方只在比较少的场合下会选择这个变化,大多数情况是吃亏的。
为什么定式只能展现出概率上的均等呢,让我们再深入一层,分析下局部变化的判断依据。
任何一个局部变化,都只能出现以下几种产物。
实地
外势
潜力
孤棋
这里,我用红色标注了“孤棋”,因为它对局势的影响是负面的。外势,潜力,孤棋的价值都会根据棋子的配置而波动。
除了局部的产物,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维度是效率。双方的子数对比,以及先后手,都会影响局部变化的优劣判断。
棋手们研究最多的是角部的定式,众所周知,角部的变化极其复杂。如何从这么多变化中筛出定式呢。最常用的一个办法就是相似变化PK法则。
相似变化PK法则:
如果局部变化A明显优于局部变化B,那么B就应该被淘汰掉。
判断变化A是否优于变化B,就需要通过实地,外势,潜力,孤棋,效率这几个维度来思考。
图4
图4的右下角是一个经典的小飞挂角定式。左下角与之相比,黑棋拆的大了一路,实地和潜力,都超过了右下角,并且也没有让自己变薄,产生孤棋。所以,左下角的白棋一定选择有误,这个变化也就不能称之为定式。
按照这个法则,大部分的局部变化都被淘汰掉了,留存下来的就成了定式。
要不要背定式
这个问题曾经在围棋圈引起过广泛的辩论。
正方:背定式是必要的,它是棋手研究的精华所在,不按照定式走棋,会吃亏。
反方:背定式完全没必要,定式受到场合的影响过大,照搬定式很容易吃亏,下棋的时候更应该关注的是基本棋理,而不是定式。
我认为这两派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是比较片面的说法。
围棋,作为一项竞技运动,思考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角部的变化尤其复杂,如果完全抛弃定式,靠现场硬算,付出的计算量将会是别人的几十倍。换句话说,同样的时间,你能计算的变化量非常有限,可能只能算到3步棋。
图5
比如图5,白1点角,能不能活棋,能不能先手活,会不会出现打劫。如果你完全没有研究过,你就不敢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一旦涉及到死活问题,错误的判断会导致严重的结果。
但如果你掌握了这里的变化,情况就会变得好很多。你不再需要思考每一步棋黑白双方的应对,只需要提取若干个完整的变化,思考深度一下子就提升了。
图6
如果你掌握了这里点角的变化,你只需要思考图6所示的这两个变化的优劣,而不需要再去关心死活问题,思考的速度和深度一下子就增加了。
图7
就如同图7一样,左边就好比没记忆过定式的人,要从一堆蓝线中找到最合适的一条,而背过定式的人,则是右边这种情况,只需要对比三根红线即可。
人脑的计算量是有限的,从有限的变化里选择最佳的,是效率更高的方式。但AI不需要,AI拥有超强的计算能力,完全可以从一堆蓝线中选择最佳的一条,所以AI能找到很多人类疏漏掉的变化。
这也是AI和人类思考问题的本质区别。
以上的分析,说明背定式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千万不要为了背定式而背定式,否则会陷入另一个误区。
首先,我们不要迷信定式。
定式并不是灵丹妙药,不按照定式走棋,更不是罪大恶极。定式,仅仅是人们把一些常见的变化图打了个包,省去你一步一步慢慢思考的时间。
即使遇到了不熟悉的场景,没有定式可以提取,也不要慌,按照你对围棋的认知来走棋,通常不会有很糟糕的结果。
图8
图8是曾经流行的大飞挂角定式,黑棋1,3扭断,这里的变化比较复杂,如果有人说,我忘记后面的变化了怎么办。这时候还要硬着头皮扭断吗?
当然不要!
图9
黑棋就按照棋理,简单的出头,又能有多大的坏处呢,白棋如果下边拆二,黑棋就肩冲,获取外势。很自然的就把局面打开了。如果非要按照记忆中的定式跑去在角上托断,那反而容易走崩掉。
迷信定式的另一个后果是,它会让你想尽办法,套入你熟悉的棋形中,也不管棋子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比如大飞守角的例子。
图10
白2大飞守角,是定式的一型,但如果你只背过小飞守角的定式,就可能不知所措。这时候大多数迷信定式的初学者,会选择继续2路小飞,套入到自己熟悉的棋形中,殊不知,白棋已经吃亏了。
这种现象甚至会在拥有相当棋力的爱好者中出现。
图11
图11是我的两个学生在一盘训练棋中下出来的。两个学生都拥有网棋4~5d的棋力,在孩子们中可以算得上小高手了。从他们选择的这个长达十几手的复杂定式,也可以看出来。
但是双方有一段次序全背乱了,正确的次序是白3,黑4, 白1,黑2。但双方都熟视无睹,继续“配合”对手完成定式。白3明显不对,应该在A位打吃。黑4也应该直接在A位逃跑惩罚白棋。
最后,双方默契的又完成了定式。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不仅目睹了棋盘上的变化,还目睹了他们在棋盘外的表情和动作。对局者在这两个回合确实产生了疑惑,也放慢了行棋的速度,但是对定式过于信赖导致他们没有抓住机会,即使已经偏离轨道,还是想办法重新拉了回来。
除了不要迷信定式,我们还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是,不要超前学习定式。
判断是否超前很简单,你是否能够清楚的说出定式中每一手棋的目的以及最常见的一些变化。你是否能够运用逻辑把定式背出来,而不是用图形记忆法强记。
我们还是以一个比较简单的定式来说明。
图12
图12是经典的星位一间低夹定式。想必大多数爱好者都能轻松背出。但如果是初学者,则可能存在很多困惑,比如下面的这些问题,都能回答出来吗。
黑4挡左边和挡下面有什么区别
白5可以不爬直接扳吗
黑6可以扳吗
白7,9为什么要二路扳粘,能不能直接跳出去
这些问题,最好能认真的想一想。如果答不出来,说明你对这个定式的掌握是很脆弱的。
这里的脆弱体现在两方面:
记忆的准确度
逻辑化的记忆要比纯图案记忆强大的多。这一点在脑力运动领域是得到公认的。
《最强大脑》有一期,记忆大师李威不敌英国选手凯蒂·柯莫德。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比赛的项目和多国文字记忆有关。凯蒂的职业是一名翻译家,精通4国语言。这让她产生了先天优势,可以选择以逻辑的方式记忆。而反观李威,只能通过图案记忆的方法,对脑力的消耗自然大的多,准确度也就下降了。
应对变化的能力
围棋是两个人下的,如果你超前掌握了定式,那和你水平相当的棋手,很可能走出预期之外的手段。由于你没有彻底理解,很难做到应对无误。
当然,也不是说超前学定式就百害而无一利了。但与其花费大量的力气,还只能脆弱的掌握一些定式,为何不把时间投入到更有用的地方呢,比如多做几道死活题,多提升一下计算力,这些反而能帮助你更轻松的理解定式。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适当的储备几个最简单的定式,也是完全可以的,虽然你可能不了解它背后的逻辑,但可以先模仿,因为模仿可以让你找到些感觉,认为自己是在下围棋,而不是瞎胡闹。从而建立一些自信,我觉得这也是极好的。
定式的未来
接下来,我们聊一下最后一个话题,定式的未来。
在AlphaGO出现之前,人类的定式就在不断的演进中。这些演进有些源于贴目的变化,有些则是职业棋手拆解局部变化的时候,找到了更好的着手。但没有哪一次的演进来的比人工智能更猛烈,更彻底。
人工智能几乎把人类的定式掀了个底朝天。不仅三大复杂定式(妖刀,大斜,雪崩)被彻底推翻,就连很多简单定式也被改写了。
一时间,人类仿佛像找不到北的孩子一样。前面提到,人们在推演定式的时候,会习惯性的和其他定式做对比,当发现两个变化在实地外势上的差异不大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个变化列为新定式,否则就会淘汰掉。
如今大量的人类定式“阵亡”,会不会导致由它们推导的定式,也一并阵亡呢?我们不得而知。
以前棋手们喜欢集中研究,拆解局部变化,从而发现新定式。如今他们多了一条出路,就是用高配置的电脑帮助拆解变化。而这条路似乎更管用,人工智能的算路更深,思想更大胆。评价一个棋手布局好坏的标准,似乎变成了是否更像人工智能,吻合度有多高。
围棋教育行业,也遭到了不小的冲击。书本上的定式还要不要教,哪些被淘汰了,哪些还能继续用。那些曾经认为无比正确的定式,其实有很大的问题。这些答案都很难得到解答。
那么,定式的未来究竟在何方。作为普通爱好者,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随着AI的发展,对围棋的破解程度也会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即使是今天AI推荐的变化,将来也可能被淘汰掉。如果AI是围棋上帝,那么每手棋的胜率要么是0%,要么是100%。随着AI水平的不断提高,AI的胜率波动也会愈发明显,以后看到人类棋手动辄20个点,30个点的降胜率,不要惊讶,也大可不必认为围棋已经走到了尽头。
我觉得,还是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围棋是人下的,不是AI。人的思维方式和AI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既然不能做到像AI一样每手棋从全局出发,胜率的小范围波动(我们还是以现在的AI来讨论)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例如,我们熟悉的某个定式,某手棋被降了0.5%的胜率,能说这手棋不好吗,也许只是在当前的局面下会降胜率,换一个配置就不一样了。只有那些被降了3个点以上的棋,才值得好好研究下,是不是局部有更好的下法。
真正需要转变认知的是那些大型定式的去留,我觉得妖刀,雪崩,大斜这些定式,既然已经有了简化多倍的破解手法,就应该摒弃掉那些又臭又长的变化了。毕竟,下棋的乐趣不在于我比你多背了几个复杂定式,好在布局阶段一把打趴你对不对。
定式的简化是一种好事,他让围棋的竞技性从开局更多的倾斜到了中盘。中盘相对于布局,更难研究,也正是难以研究产生的未知感,才更让人感到兴奋。
以上便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定式,用好了,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考的视野。用的不好,也会形成教条主义,导致行棋僵化。
如果你之前对定式有过困扰,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解决困惑,从而从容的应对定式。关于定式,还有什么其他想说的话,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