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别妄想给我套缰绳

这是九匠的第87篇文章


老鲍勃是一头横冲直撞的公牛,还是值得在热闹之后聊一聊。新闻正在发生的时候,大家看到的往往是热闹;新闻冷却几天后,大家才能好好看看这个人。更何况,今早刚刚穿出确切消息:倔强韧性的老鲍勃拒绝领诺贝尔文学奖。

尽管美国音乐界活化石鲍勃·迪伦的多才多艺早就被世界公认,但75岁的老鲍勃突然成为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还是叫很多人困惑。好在音乐无国界,只要身处地球村,不管有没音乐素养,你我都很容易听到鲍勃歌里跟自己内心相呼应的东西。不管是否被诺奖开光,鲍勃都一路收复人心。

20岁,鲍勃已开始用歌声征战世界

作为爱乐少年,鲍勃的学艺之路和其他人大同小异。10岁时已通过自学将吉它、钢琴、口琴等基础乐器摆弄得有模有样,高中时已是一个小摇滚乐队的灵魂,艺名“鲍勃·迪伦”,舞台上的帅气风范常引得迷妹们尖叫连连。那是素朴而充满理想的五十年代,不管民谣还是摇滚,都能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少男少女飚出一脸热血。
所有看得见的光鲜,都来自背后数以万倍的看不见的努力。如果没有充分的音乐储备以及枯燥乏味的训练,鲍勃就算再有天赋也只会淹没在无数抱着吉他撩妹的文青里,这次的诺贝尔文学奖也不会破例颁予一位主要以音乐成就为人所知的艺术家,并赞他“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面对采访鲍勃自己也说:“我先是一个诗人,而后才是个音乐家。”
鲍勃深厚的文学造诣跟他根深蒂固的文学爱好和一直全方位提升自己有关,荷马、但丁、艾略特、福克纳,尤其巴尔扎克,都是他音乐道路上的外挂。为去大城市寻找更适合自己的音乐土壤,1961年,20岁的鲍勃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身无分文前往纽约追梦。为让自己尽快在纽约音乐圈扎下根,这个经常饿着肚子的吉他手既唱歌又写歌,还通过背诵拜伦和科勒律治的长诗来强化写歌词的能力。工作中鲍勃是个强迫症患者,有时一首歌的歌词写了几十页仍说撕就撕。

这种自虐保证了一首首精品的诞生,也叫鲍勃在那个主要以作品服人的年代声名鹊起。其后几十年,格莱美终身成就奖、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普利策奖特别荣誉奖等一个个奖项,也叫鲍勃从满脸胶原蛋白一直拿到了两鬓染霜。光高大上的格莱美的奖杯,鲍勃就捧回了十个,加上今年的诺奖,鲍勃将全球文学和音乐领域的最高奖项都收入囊中。在《滚石》杂志“最伟大的100位歌手”的评选中,迪伦名列第七,其名曲《Like A Rolling Stone》则被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歌曲”。跟鲍勃同处一个时代是歌迷的幸运,但我们也必须对跟鲍勃处于同期的歌者报以同情,因为光芒全被鲍勃抢了。

裹在砂皮纸声音武器里的风和火焰
尽管到目前为止,鲍勃·迪伦已出了四十八张专辑,热门单曲数不胜数,但我们也必须承认,鲍勃的嗓音并非天籁,他也没什么高超的唱功,编曲也少有现在那些音乐人的繁复花哨。谈到鲍勃的经典作品,绕不开的还是《Blowing in the wind》和《Like A Rolling Stone》,前者还是鲍勃21岁时候写的,但这首热销全球的歌帮鲍勃一路走向巨星。
说来鲍勃的首专《Bob Dylan》卖得并不理想,甚至因为带有浓郁鼻音的粗糙嗓门而饱受嘲笑。鲍勃之所以能在没有好嗓音和高明技巧的状态下一路通吃,靠的还是包裹在他砂皮纸声音里那一簇簇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火焰。“一座山要伫立多少年/才能被冲刷入海/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才能获得自由/一个人要回过多少次头/才能假装什么都没看见/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答案虽不确定,但这首《Blowing in the wind》却令无数人动容。

“没错,寂寞小姐/你上的是最好的学校/但是知道吗,那段时间你只是在享受/却没人教你真正的东西,怎么在社会上混……”,简单直白的《Like A Rolling Stone》同样获得大赞。这首歌创作于1965年,这年6月鲍勃从英国游历回来,但这次旅行并不愉快,于是写下一首长长的韵文,歌词难免愤青。但这首歌的试样折腾了很多遍也难叫鲍勃满意,直到他换成摇滚形式才嗨了起来,而他的新手录音师灵机一动加入的管风琴即兴重复也令这首歌耳目一新。尽管很多广播电台最初都不愿播放超过六分钟时长的歌,但这首歌最终还是备受欢迎地一直在美国音乐排行榜上高歌猛进,并在全球引起轰动。

听鲍勃是为了回味我们自己的世界
鲍勃觉得歌就是歌,没必要用歌来说教,他说,“当我一开始说教,那我就成了自己的敌人”,这也正是鲍勃让很多人喜欢的原因。诗人、抗议歌手、美国的良心、60年代的代言人、民谣教父、摇滚宗师,不过都是别人贴的标签,但在鲍勃看来,再怎么光芒四射的皇冠,对于一颗自由的灵魂都是束缚,他说:“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我的命运就是随遇而安,这与代表任何一种文明毫不相干。真实地面对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事。”也许,对这样的鲍勃而言,诺奖也不过是另一个套在头上的枷锁,所以,高傲任性的他拒绝领回这个其他人眼里的“桂冠”。
“没有大事发生,一切还保持着原样——谢尔顿在等着他的珍,狗在等着出门,贼在等着老妇人,孩子们在等着上学……每个人都在等着天气转凉——而我,在等着你”。这首被无数人传唱的情歌,真实生活中不过是恋爱中的鲍勃对恋人苏西最单纯的示爱。爱情无疑最能催发一个艺术家的创造力的。1963年5月,鲍勃发行了他音乐生涯中最重要的专辑之一——《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其中的十一首迪伦原创歌曲大部分都是写给苏西的情诗,    《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便是颇著名的一首,“我给了她我的心,可她想要的是我的灵魂”。而在《Down The Highway》中他唱,“大海带走我的姑娘/ 我的姑娘带走我的心/ 她把它装进行李箱……”无数痴男听着鲍勃,想的却是带走自己心的姑娘。没错,人们听鲍勃,听的还是自己,听的是我们对生活,对这个世界的考量。鲍勃的歌只是一个透视镜,你听到什么,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一切只取决于你的内心。

有人误以为民谣是最容易入门的音乐品种,把日常鸡毛蒜皮揉进歌里,再点缀几个诗意或时髦的词汇,弹着吉他撩妹,事也就成了。但这跟岁月炖煮过的鲍勃还是差了一个诺奖。尽管鲍勃的歌词有不少也来自民间故事、街头杂谈和报刊,但那至少是鲍勃一遍遍反刍过的东西,曾有著名诗人赞鲍勃:“是迪伦首先将诗歌从常春藤名校大师的垄断中解放,普及于民众”。这种去繁就简,化腐朽为神奇,寥寥几句就能直刺人心的能力,可不是谁都具备,民谣歌手满坑满谷,也只有鲍勃成了治疗人心和世界的药。须知,鲍勃卖弄的并非文法或写作技巧。

到底什么是好民谣?“如果一首歌既不是新歌也不会过时,那它就是民谣”,科恩兄弟借电影《醉乡民谣》说。影片结尾,鲍勃在小酒馆里演唱,那是最美好的民谣黄金时代。

而我们,听着鲍勃,走在万家灯火里,夜风微凉,路边餐馆的香气、远远近近的人声和汽车轰鸣,都令人温暖且内心安然,觉得这就是最好的人世,那我们听到的就是最好的鲍勃·迪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