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身心安定、充实,活出自我 ——《肩·颈·腰·背祛痛法》│ 书海遨游 No.19066
书海遨游 No.19066
让身心安定、充实,活出自我
——《肩·颈·腰·背祛痛法》
推荐程度:****
(实用价值很高的罗夫按摩体验书)
原书阅读:116分钟
本文字数:1,504
本文阅读:5分钟
“'罗夫按摩法’是针对包覆肌肉及骨骼的全身肌膜给予按摩,达到平衡身体重心的目的’的手技疗法。”在大陆很少见到有相关的宣传,相关书籍也很少。或许是还没找对路子,或者对于喜欢传统穴位按摩的国人来说这个事物还太新鲜。
找了很久才找到这本全部是介绍罗夫按摩的书。虽然书名写的是关于肩颈腰背的祛痛,但用的都是罗夫按摩,工作的部位主要是眼睛、耳朵、嘴巴、鼻子,再以此扩展到坐姿、站姿和走姿。
这也许就是罗夫按摩特别的地方,或者说是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因为其工作重心是在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人体组织,肌膜。
就比如在和鼻子工作的时候,其工作对象就是一条很长的肌膜,“以筛骨为起点,有个联结头盖骨内侧至背骨内侧,呈垂直方向排列的纵膜,纵膜的终点落于尾椎骨、尾骨。”这对于我来说,还是蛮陌生的领域。
基于肌膜,作者还引申出一个很特别的词,“轴蕊”。会有些好奇,原来的日文或者更原始的英文是什么,可能不是简单的“中心”(center)。“头部轴蕊”是蝴蝶骨,“胸部轴蕊”是横膈膜。通过这两者的调节就可以调整身体的轴蕊,进而改善身体的状态。
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的微调就是在调节蝴蝶骨。就好像作者说的,“感官无法顺利工作时,身体与心灵都会感到不安,就算没做什么事,也会觉得累。”从这一点上来说,平时的确缺乏这部分的觉察力。
再进一步扩展到坐和走,“坐的时候没有双脚的支撑,姿势就会不正确。”,“'走路’的动作,其实就是连续左右脚交互’单脚站立’的动作。走路能让背脊与脚自然地产生联结感。”这些都是蛮有意思的视角,会帮助产生一些不一样的觉察。
或者这就是吸引我的地方,能够用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以为很“熟悉”的事物,会产生很多的觉察和新的经验,进而改善就在不经意间发生,关键整个过程非常轻巧,不费力。说到这不得不提及和艾达·罗夫(Ida Rolf)女士同时代的摩谢·费登奎斯(Moshe Feldenkrais)先生,虽然他们各自创立了两个取向有些不同的治疗学派,但在这个方面,乃至还有很多地方都是共性的。
艾瑞克森基金会的萨德博士曾经说过这种理念,各个学派都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而他们所有学派的共通之处也许才是最有效最有价值部分。
当然,这一切还需要经过实证,或者说是每个人的主观体验。体验过这种自我按摩以后,或者我更想说是一种抚触,还真的有整体放松的感觉。用作者的话是能够有效缓解“自律身体失调症”,套用到多重迷走神经理论中去,我会明显体会到腹侧迷走神经能够被启动。
用作者的话作一个小小的总结就是,“拥有不疲劳的身体需要做到三点”:
1、放松“身体轴蕊”,消除疲劳。
2、正确使用体内感官功能,维持身体平衡感。
3、正确使用体外感官功能,与外在世界和平相处。
归结到一句话,“该如何做才能够’自我安定’?就是你的身体与外在世界要维持明确的’距离感’。”这恰恰和现在很多心理问题乃至社会问题的源头,边界感缺失,会息息相关。以此也能佐证身心工作其实是一体的,互不分家。
还有一个和我现在的学习经验蛮契合的地方就是在于对于身体系统三元论的解构。在其它领域会解释成“潜意识、意识、超意识”,或者“自我、本我、超我”,或者“心、脑、魂”,或者“身、心、灵”。而这本书里解构成“心、技、体”,心是胸部、技是头部、体是腹部。进而“能够将’头部’、’胸部’、’腹部’这三位指挥官统合,集中注意力,达到'心、技、体’平衡的状态,就不容易被外来信息干扰。”
读到这里突然发现这和吉利根博士催眠体系下的中正(COACH)状态极其相似。也再一次找到若干学派的共同点。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经常能够和既有的知识架构碰撞出火花,也是一件学习中蛮享受的事。
2019-11-15
“每日糊图”:
每天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
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以此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
每月挑选一部当月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伴你一起
浸在消逝的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