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会最重要的是,认知和执行
都说一生的机会很多,就是没抓住。
要么是认知上存在障碍,不能在机会来临时,看清楚;要么是执行上缺少动力,行动量不足,也可能是能力不够。
所以,机会都是偏爱有准备的人。
认知经常是反常识的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是一个思想上很怪异的人。
芒格因为投资上的成就,加上巴菲特的合伙人,被世人所熟知,而他那些怪异的思考,成为很多人学习的典范。
他经常说:“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在于认知。
认知,是一个人思维结构的总和。
平时能够思考到的事情,都是常识,而思考不到的事情,超出认知范围的认知,是反常识的。
意思是,我们本能以为事物应该这个样子,其实它是另外一个样子。
比如,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这句话说的很多,但是真正意识到,并且执行到位的很少。
只是表面认可,骨子里未必认可。
人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思考更长远的事物,是很艰难的。
比如说,工作。
做一个月拿一个月的工资,是没有问题的。
用这个来思考财富,就不行。
工资的增长,是线性的,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收入,工作时间越长,收入越高。
财富的增长,是曲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的时候收入是很低的,比工作收入要低很多,甚至是没有的。
只有到了一个临界点,突破了,财富成指数型的增长。
时间上的积累,是不能中断的。
看似免费的东西,消耗的是时间和精力,导致需要重新积累。
工作收入,要转化为财富。
如果想着下个月还会有收入,这个月花完,就积累不起来。
很多道理,就是因为太过简单,而被忽视了。
把握机会,认知是很关键的。
- 认知决定了自己的判断力;
- 判断一件事是不是红利;
- 值不值得花时间和精力,来积累。
每一次积累,都是很长的时间。
甚至三到五年,十年,人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浪费的。
执行的重要性,值得说一万遍
道理从来不是用来听的。
学会一个基本的道理,要严格去执行。
偷下懒,或者含混的行事,结果都会千差万别
如果真的认可某件事,那么一定要落实执行。
人不是机器,说不偷懒,不开个小差,是不可能的。
所以做事之前,要准备一张检查清单。
如同飞行清单。
每一位飞行员,即使花了十年来练习开飞机,每次操作都得严格按照飞行清单来执行。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聪明人也会经常犯错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把遇到的问题和操作步骤,都清晰地记录下来,然后一项一项执行。
可以保证不会出现大的差池。
世上本无难事,只要是有心人。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路再远,只管往前总会到达目的地;
事虽难,只要用心去做早晚会完成。
机会来时,一动不动等于没有机会;动起来,就已经超过 90 % 的人;
思考是认知与行为之间的桥梁
用心不是建议,而是必须品。
很多东西,即使把详细步骤写下来,实际操作还是会有很多人做不到。
模仿也是一种优质的能力。
认知决定一件事做不做,而思考是认知到行为之间的桥梁。
缺少思考的行为,就是纸上谈兵。
模仿是快速做好事情的方式,但不是简单的抄袭。
最好的模仿,是像素级的模仿,尽可能减少自己的认知障碍。
比如说练字。
临摹宋体,看着那个字,写得好,但自己要写好,会有很多障碍的。
要揣摩文字的走势,以及自己的手势。
一遍又一遍地临摹原作者的思路,不断调整,去接近。
曾国藩打仗有个厉害的地方:“结硬寨,打呆仗”。
看着呆板,实则充满智慧。
能有这样的思路,一定是下了苦功夫的。
常人上战场,想的都是金戈铁马,热血沸腾。
他想得是先立于不败之地,再来求胜。
书生打仗,用的就是底层逻辑,读书学习写作,都是踏踏实实的功夫。
底层的东西,是可以在各行各业之间迁移的。
勤于思考,就是在思考行为背后的逻辑,和形成自我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