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路志正医案2则

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路志正教授从医70载,医学造诣颇深、学验俱丰,擅治脾胃病、风湿免疫病、疑难杂病,用药平淡无奇,疗效卓著,临证思维缜密,现就路老同病异治案例2则与读者共享。
  1肠澼、带下兼淋患者某,女,40岁,2001年2月23日初诊。山西大同郊区农民。于4年前出现小腹疼痛,大便溏薄带脓液,肛门下坠,渐至腰酸,并伴有多汗。近1年小便淋漓不畅,月经前期,色暗黑有块,白带量多为黄色或粉红色脓性物。经某医院检查,尿细菌培养为白色念珠菌、链球菌生长。经西医抗菌消炎及激素治疗无效,中医多处诊治疗效不显。病情久延,精神压力巨大、心烦急躁、恐惧异常,而来我院门诊。诸症如上述,诊见:面色晦滞、两颧浮红,舌体瘦、质淡、苔薄腻水滑,脉沉滑。中医诊断:肠澼、带下兼湿热毒淋。证属,湿热日久成毒,蕴结肠胃、注于下焦,带脉不固、正气不足。治以,健脾益气、燥湿清热、兼以解毒。太子参10g,生黄芪15g,炒苍术、白术各15g,土茯苓20g,萆解15g,炒薏苡仁15g,桃仁、杏仁各10g,败酱草15g(包),车前子15g(包),苦参6g,盐黄柏9g,广木香10g,白头翁12g,醋香附10g。7剂,水煎2次,分3次温服。第3煎去渣、分4次熏洗阴部,注意清洁、勿烫伤。
  2001年3月9日二诊,药后小腹疼痛缓解,小便见畅,但停药则发作。心烦急躁、恐惧感、汗出等症减少,带下仍为脓性色黄,大便呈脓性黏滞不爽,每日2次,小便黄赤,面色浮红。舌淡苔薄腻,脉沉滑。既见机转,宗前法。上方进退:太子参10g,生黄芪15g,炒苍术、白术各15g,土茯苓20g,萆解15g,炒薏苡仁15g,败酱草15g,车前子15g(包),苦参6g,盐黄柏9g,木香10g(后下),白头翁12g,醋香附10g,秦皮10g,生牡蛎20g(先煎),7剂,水煎服,第3煎去渣熏洗阴部。2001年3月17日三诊,小腹隐痛、喜按,口干、心烦、胃纳欠馨,小便灼热短黄,大便稀黏,脓液减少,带下量多、色黄,较前质稀。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党参10g,生黄芪18g,炒苍术、白术各15g,土茯苓20g,萆解12g,猪苓15g,车前子15g(包煎),炒黄柏10g,白头翁12g,秦皮10g,败酱草15g,木香10g(后下),益智仁9g(后下),甘草6g。14剂,水煎服,第3煎去渣外洗。
  2001年4月27日四诊,药后症状减轻,小便通畅、白带减少,大便无黏液,小腹坠胀但不疼痛,已停用激素。头顶有重压坠感。舌体瘦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小弦。治以升阳除湿、健脾温肾,佐以和血调气。天麻6g,炒蒺藜12g,炒荆芥穗9g,藁本6g,炒苍术、白术各15g,炒山药15g,车前子15g(包),土茯苓20g,败酱草15g,丹参15g,川芎10g,乌药10g,广木香10g(后下),生龙骨、牡蛎各20g(先煎)。12剂,水煎服,第3煎外洗阴部,防止烫伤。
  2001年5月25日五诊,白带又减,质黏稠,色淡黄。大便成形,已无黏液,小腹下坠亦杳,小便正常,纳食增加,精神见振。舌淡苔薄白,脉沉弦小滑。治以益气养阴、除湿解毒。太子参12g,黄精10g,南沙参12g,麦冬10g,莲子肉15g,地骨皮10g,赤茯苓12g,生黄芪15g,炒白术12g,益智仁9g(后下),败酱草15g,炒白芍12g,炙甘草6g,醋香附10g。12剂,水煎服,日1剂。蛇床子15g,白矾6g,苦参9g,马鞭草15g,黄柏9g,甘草6g。14剂,水煎,先熏后洗阴部、注意清洁、防止烫伤。迭经3个月治疗,终得痊愈。
  按:肠澼、淋病、带下三病同居下焦,但病位不同、病机各有侧重。肠澼之病,症见腹痛、利下脓血赤白相问、后重,病位在大肠,多湿热为患。淋病乃小便淋漓短赤、尿道灼痛、少腹拘急,病位在膀胱净府,分为五淋,病机各异。带下为带脉不固,精津化浊、常自阴道外溢,量多不止,或为湿热、或为肾虚、或为脾湿。本患者病程4年,迭用西药抗菌消炎并激素治疗,久治不愈,湿热蕴久成毒,湿热毒邪阻滞大肠浊腑、膀胱净腑并浸淫带脉,证见肠游便脓血、小便淋漓赤涩、带下黄浊如脓,二阴同病,大小便俱不利。病虽不同,病机为一,治之当“先其所因,伏其所主”异病同治。《内经》云:“大小不利,先治其标”。本病病程迁延,时虽历4年肠澼仍在,并殃及带脉、肾与膀胱,病涉一脏二腑一奇经,病位虽不同而病机则一,故三病同治,重在肠游。观本例脉证,肠游乃因湿热毒郁积胃肠,不得宣通,治遵“辛以散之、苦以燥之、寒以清之、甘以调之”之大法。然久服抗菌消炎、激素等药,导致菌群失调、正气不足,欲祛湿热毒邪、必扶正顾本。故首诊以参芪健脾益气;白头翁汤清肠道湿热郁毒;薏苡附子败酱散除肠中久澼之脓毒;湿热毒弥漫下焦,气机阻滞,以杏仁宣肺开上焦、气化湿亦化,薏苡仁淡渗清热利湿健脾、邪从小便出,桃仁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本草逢源),主里急下重、大便不快(圣济总录);更配木香行气导滞,此亦“行血便脓自愈、调气后重自除”之意;萆解分清饮(程氏)清利湿热、分消走泄;一方之中,多方备焉。“问者并行、甚者独行”,诸方之长,紧扣病机。又紧抓“毒淋”之“毒”字,重用败酱草、苦参、白头翁、土茯苓,以清热燥湿、解毒杀虫。败酱苦平、清热解毒排脓破瘀,主肠痈下痢、赤白带下;苦参含多种生物碱,杀抑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滴虫等,可解毒、抗炎、解热、抗过敏,有类氢化可的松样作用;白头翁清热燥湿、凉肝解毒,主“便脓血、尿短赤”;土茯苓解毒除湿治“五淋白浊、杨梅疮毒、丹毒”(滇南本草)。理法方药,环环相扣,首诊即获小效。再诊时湿热渐开,“后重”有减,心烦、面浮红等症见轻,大法不变,稍事增损,乃去桃仁、杏仁,加秦皮、佐人生龙骨、牡蛎敛正不留湿。三诊时,热毒之势渐衰,湿邪不化,正虚又显端倪,遂以党参易太子参,去苦参之苦寒燥烈、生牡蛎之收敛,加人益智仁、猪苓、甘草。取杨氏萆解分清饮、四苓散、白头翁汤意化裁,转为加强气化,分利湿邪,以防苦寒过用化燥伤阴之虞,中病即止。四诊则湿热毒邪已衰其大半,二阴之窍已畅,本虚之象益显露,湿浊蕴蒸、清阳被蒙,头顶重坠如压为主症,故治以“升阳除湿、健脾温肾、佐以和血调气”,取意完带汤化裁,清湿热解毒仅用土茯苓、败酱草,以乌药之“顺气开郁、主小便频数、止血浊(圣济总录)”易益智仁以“宣通,补心气、命门、三焦之不足”,天麻、蒺藜、川芎、丹参调肝经气血,因“水湿之性、非土木调达不能独行”。末诊时肠澼湿热之毒渐蠲,脾阳已振,纳化得健,内湿复生无源,但湿热毒久蕴,暗耗气阴,又久服苦寒清渗之品,不无伤阴之虞,《内经》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八,谷肉果菜食养尽之”。重视外治法,先熏后洗,直达病所,既重整体又不忘局部。方宗《金匮》之苦参汤、蛇床子散意,佐
  以马鞭草、黄柏、甘草,取意“椿皮丸”。全程治疗,理法明析,条理清楚,法活机圆,痢淋带兼顾、内外同治,使缠绵4年之久痢、积年之毒淋并带下之顽疾终于获愈。
  2异病同治一头痛带下案
  患者某,女,29岁,1983年6月8日初诊。持续性前额头痛3年。病起于1978年妊娠4个月时。因头晕、目眩、耳鸣诊断为“美尼埃氏病”,用西药治疗。产后第7天开始头痛,前额鼻部为中心连及两侧头部,交替疼痛,呈持续性隐痛。后时有发作,月经前后疼痛加重,伴恶心呕吐。1981年3月因情志诱发双目暴盲,某医院诊断为“园田型葡萄膜大脑炎”,给予泼尼松、地巴唑及中医治疗。视力恢复,头痛仍作。刻见:头隐痛、胀痛、前额痛,午后重。倦怠乏力,脊背疼痛,自汗畏风,半身汗出,胃脘胀痛夜甚,难眠多梦,睡眠不安,心烦易怒,口于苦喜饮,大便干,月经前期,白带量多色黄兼夹赤丝。舌体瘦、边尖红、苔黄腻,脉沉弦细。诊断:头痛、带下。证属肝郁脾虚、湿热内阻,治以清热利湿、疏肝止带,完带汤化裁。炒苍术10g,陈皮10g,柴胡9g,半夏9g,生山药20g,白芍12g,车前子12g(包),茯苓12g,炒荆芥穗9g,鸡冠花15g,黄柏9g,醋香附9g。5剂。
1983年6月13日二诊,药后头痛好转,胃脘疼痛亦减,白带量减少。仍有头隐痛,餐后腹胀夜甚,晨起口苦,睡眠不安,脊背畏风发凉。舌边尖红苔薄白腻,脉弦细,既见效机,原方案再进5剂。
  1983年6月22日三诊,月经来潮,经前头痛1次,时间短,刻下月经将净,头痛未复,胃脘疼痛大减,唯夜间略感不适。口苦已除。月经前仍有少许白带夹粉色。舌边尖红,苔白厚腻,脉沉细尺弱。原方再进6剂。病即告愈。
  按:头痛一症临床常见,内伤外感均可诱发。人身诸经脉之气皆上注于头而交会连接络属,手足三阳经走头面,厥阴经会巅顶,太阳经行后头连颈项,阳明经走前额及眉棱骨,少阳经循头侧连耳。头痛病因病机复杂,外感六淫之邪阻滞经络或内伤之肝肾阴虚、虚阳上扰;肝火上犯;肝郁气滞;肾精亏损髓海失养;脾虚化源不足,气血亏虚清窍失荣;痰浊上犯;脾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等等均可导致头痛发生。带下病则责之于带脉不固,精微下流,或因脾虚,或因肝郁失疏,或因肾虚失于遮藏,或湿热毒邪下注等。二者一上一下,本不相及。然本患者先有妊娠期“眩晕呕吐”之证,产后7日复发头痛隐隐、绵绵不休,继之复“暴盲”。证似属肝血不足,气血失濡之候。细察病机,当为脾虚卫外不固、肝郁郁热内生、湿热内盛阻滞中下二焦、清阳不升之候。《内经》云“大小不利、先治其标”。本证治从带下人下,立法清热利湿、疏肝止带。完带汤乃傅青主氏所组,是健脾补中、化湿止带的明方。主治肝郁脾虚湿热下注之带证。本例加醋香附以增强疏肝之力,鸡冠花、黄柏清湿热止带。再审病机:头痛绵绵不休、时发时止,倦怠乏力、畏寒、胃纳不佳确为中气不足,生化无力,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不利之头痛特征,治当以健脾益气、升阳开窍,或以益气聪明汤,或以人参养荣汤。本案头痛午后有加,为阳明主时,《内经》“实则阼明、虚则太阴”,从侧面提示本案为虚实夹杂证,况又有带下量多色黄,大便干结,口苦干喜饮等湿热内蕴之候,纯补不宜。湿热之生固责之脾,然土木乃一对“箍家”,木旺克土、土壅木郁、土无木不疏、木无土不荣。肝主疏泄,其经脉与带脉连属,上达头巅、下绕阴器。因此,病机中湿热之邪及肝失疏泄不容忽视,故上病治下,肝脾同调,完带汤治愈头痛而告捷。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治疗【一点资讯】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以溃疡为主的慢性疾病,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主要症状为腹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属中医学泄泻范畴.笔者将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分为4个证型辨证论 ...

  • 《轻松学名方》释义 ||第6讲 007二妙散(下)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现在有专门制成中药丸叫二妙丸,专门治疗下肢丹毒,阴道炎,湿疹,皮肤病,最厉害的就是治疗痛风,这个二妙散.所以在痛风专科里头,基本上中医都会开二妙散 ...

  • 1.14痢疾

    又名:肠澼.滞下.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辩证论治 一.肠道湿热证:308.芍药汤或846.葛根芩连汤 加减.若伴恶心欲吐,脘腹痞闷者,可用106.王氏连朴饮加减. 二.肠道 ...

  • 书友治疗月经病、皮肤病、头痛、镜面舌的验案

    导读:书友分享的四篇医案.(编辑/千诚) 经方治疗月经淋漓不断验案 作者/吴书清 案一:廖某,女,29岁,2019年5月5日. 于2018年2月,经人工流产后至今月经淋漓不止,时多时少,在省妇幼保健院 ...

  • 『名医经验』夏翔医案三则

    夏翔教授为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夏老临床崇尚元气为本,注重气血辨证,擅长活血化瘀,遣方用药灵活变通,每多奇效.笔者有幸拜师学习,感悟颇 ...

  • 『名医经验』路志正 以温法治脾胃病经验

    脾胃之症,始则热中,终传寒中 路志正认为,人体的阳气,如同阳光之于花草树木,是生命产生的原动力.脾胃居中,不仅为阳气的产生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所以,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于阳气的产生 ...

  • 『名医经验』金陵医案验案-唐蜀华: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心衰

    唐蜀华,男,1941年生,汉族,祖籍江苏常州.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授予江苏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首批 ...

  • 『名医经验』路志正:调理脾胃治眩晕

    ·脾虚失运.痰湿中阻.蒙蔽清阳乃眩晕发生的主要病机. ·治疗眩晕,当分清虚实,灵活化裁,或补疏相合,或上清下滋,或燥湿化痰,或健脾和胃,或运脾化湿,或健脾益气,或健脾疏肝,或运脾镇肝. ·路志正治疗眩 ...

  • 『名医经验』路志正:健脾补肾从本图 温调冲任止带下

    女性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称带下病.正常带下乃为肾气充盛,脾气健运,有任.带所约束而润泽于阴户的一种无色.质粘.无臭的液体,其量不多.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此病,治法井然, ...

  • 『名医经验』路志正:疏肝脾 调冲任 通闭经

    [典型病案] 王某,女,29岁,2013年7月25日就诊. 主诉:闭经半年,患者月经13岁初潮,初规则,后于排卵期出血,经前小腹痛,血量多,有血块,每行经时流出膜样物即痛减,少量白带.纳欠馨,上腹胀, ...

  • 『名医经验』路志正:肝郁脾虚痰火耳鸣案

    [典型病案] 张某,女,45岁,2013年2月17日就诊. 主诉: 耳鸣4月余.患者在2012年10月由工作紧张而见上症,以左耳为主,曾在某大型综合医院进行听力测试,示左侧听力下降,治疗效果欠佳.转求 ...

  • 『名医经验』路志正:运脾化湿、清胆和胃治癫痫

    刘某,男,22岁.就诊时间:2011年12月8日,时令:小雪. 主述:癫痫反复发作近2年.患者每次癫痫发作前口苦,发作时牙关紧闭, 抽搐.口吐白沫,2-3天内连续发作8-9次.晨起痰黏难出,神乏无力, ...

  • 『名医经验』路志正治疗白塞氏病经验

    白塞氏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临床上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又称眼.口.生殖器综合征,常累及神经系统.消化道.肺.肾.关节.附睾等器官.西医学认为该病原因不明,缺乏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