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手作5000件旗袍,他是上海名媛背后的男人,连巩俐张曼玉都是粉丝!

寒风侵袭的日子,窝在家里重温老电影,发现女演员的高光时刻,都离不开旗袍的衬托。
每个女孩都幻想过自己穿旗袍的样子,却碍于种种原因,只是想想罢了。
有这样一位手艺人,用一生时间做旗袍,只希望旗袍和汉服一样,慢慢被发现,重新走向大街小巷。
Vol.1713
x
旗袍大师
阅尽世间尤物,唯旗袍者最美。提起旗袍美人,便想起电影里的袅娜倩影。
《金陵十三钗》里的风尘女子,
身着浓墨重彩的旗袍,
唱着小曲儿身赴黑暗。

《色戒》里假扮麦太太的特务,

清冷薄纱暗藏欲望,

一如张爱玲笔下的主人公,

危险而迷人。

最经典的莫过于《花样年华》,

张曼玉换了23套旗袍,

件件都美得心尖颤动,

步履摇曳,欲说还休。

据说,《花样年华》的服装设计灵感,来自旗袍工匠大师褚宏生

从稚嫩少年到白发苍苍,他用一生时间制作了5000多件旗袍,被称为「上海滩最后一位裁缝」「名媛背后的男人」

民国时,他为胡蝶、宋庆龄、杜月笙量体裁衣,靠手艺风靡十里洋场;如今,张曼玉、巩俐、孟庭苇都是他的忠实粉丝,身着高定旗袍登上时尚杂志。

风云变幻,美人流转,唯有这旗袍的手艺,久久流传下来。

/ 1 /

1933年,褚宏生刚满16岁,前去上海裁缝店拜师学艺。苦练三年,同门师兄弟都成为店里帮手,只有他还在磨炼基本功。

「基本功就是直角扣,简单当中也透着不简单,因为它是有一边镶嵌在里面,做扣子你最少学半年吧,这个不是一两个月的功夫。

有一天,影星胡蝶抱着一块法国进口的白色蕾丝,来店里定做旗袍。当时这种布料极为稀有,更别说镂空旗袍。

店里无人敢接,褚宏生便大胆应下了。传统的手工缝制,结合西方的剪裁,让柔软的蕾丝贴合身体,散发着朦胧的美感。

身穿独一无二的蕾丝旗袍,胡蝶美艳了整个上海滩,无数名媛、影星、政商界人士慕名而来,小学徒一夜成名。

那时,褚宏生明白了海派旗袍的精髓——可身

当时男女平权的思潮下,兴起「与子同袍」的衣着,女式旗袍和男性一样,宽大直筒,无甚美感,正如张爱玲所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

而海派旗袍打破了束缚,主张量体裁衣,融合了西方的制式,勾勒出身体的曲线美,犹如女人的第二层皮肤,温润妥帖

想要做到这一点,要付出无数日夜辛劳。

/ 2 /

海派旗袍的工序分为量体、制版、裁剪、制扣四个步骤,这不是刻板的工艺流程,而是女人身上流动的气韵,是含蓄和性感之间微妙而隐秘的平衡。

首先是量体,要测量人体26个部位,不能完全按照客人的尺寸,要懂得松弛有度,掩饰身材的缺点。

褚宏生从师父那里继承一把量衣尺,挂在脖间数十载,身边的朋友说「他是一个神,很多客人不用量皮尺,就能够说出三围。」

巩俐请他定做旗袍,本人因故没来,就安排助理带着照片去商议。褚老先生看了照片,又问了喜好,竟然凭目测做出完全合身的旗袍,巩俐穿着它走红毯、拍杂志,惊艳了全世界。

然后是制版和剪裁,褚宏生坚持手工,他说「机器踩出来的衣服硬梆梆的,体现不出女性柔美的气质,人手才能缝出圆润的感觉。」

这样制成的手工旗袍,线条流畅,贴合身体,在静立和行走时,时刻能体现出气韵。

最后是盘扣,根据衣服的面料、滚条、色样来决定,不同的气质和场合,搭配不同的盘扣

性格沉静的,就盘仿自然的菊花扣、兰花扣;活泼年轻的,就盘燕子扣、蝴蝶扣;老人过寿要用寿字扣,春节要配如意扣,讲究的客人,一件旗袍一年可以换12种盘扣。

因为制作工艺极其繁复,一件普通的手工旗袍,至少半个月才能完成,若是带绣花的,则要三个月到半年不等。

/ 3 /

什么样的人适合穿旗袍?褚老先生的标准,也许和你想象的大相径庭。

「上半身一定不能比下半身短,最重要的是三围一定要很清楚,千万别太瘦,旗袍是体现女性曲线和丰腴的,不是以瘦为美的东西。」

再想想当下流行的审美:筷子腿、纸片人、A4腰,女孩们拼命减肥,只为把自己塞进XS号的衣服。

褚老先生和张爱玲都说过:旗袍,最要紧的是人。身体姿态各异,旗袍也量体裁衣,是人穿衣服,而不是衣服穿人。

2017年春节,99岁的褚老先生离开了,他生前有一个愿望,等到某一天,旗袍能回到中国女性的日常。

「衣服是一种语言,

随身带着的是袖珍戏剧,

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旗袍,便是一出精彩的戏剧,

不必多言,自成风景。

参考资料:
1、《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上海滩的百岁老裁缝
2、了不起频道《为旗袍而生!上海老人用83年做出5000多件旗袍,被网友称为上海滩名媛们背后的男人》
3、物道《旗袍:逝去的玲珑美人,逝去的中国美》

本文图片来自《了不起的匠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