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及荆芥穗鉴别

写在前面

荆芥与荆芥穗来源于一植物,但分别入药典,成为两个品种,因此市场上荆芥穗的占比多少,往往决定了荆芥的含量及其价格。

荆芥穗,可以闻到浓烈的气味,口嚼能立即感到冰凉感。

荆芥杆,也有淡淡的气味和冰凉感,与荆芥穗相比非常淡。

在中药材天地网上显示的价格:荆芥全草的价格在8元左右,光感不带穗的约5元左右每公斤。荆芥穗的价格在25元每公斤左右。

市场卖的荆芥,会带有一定的荆芥穗,约30%左右,才能满足药典对荆芥含量的要求。

偶遇一批荆芥穗占比达70%的荆芥,气味芳香,质量较好,想对两个品种做一个梳理。

药典荆芥和荆芥穗的相同点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用法与用量】5~10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两者用法用量在药典上均是一致的,但两者的质量控制指标不一样,从而有效区分了两者所含荆芥穗的占比。

关于其用法,我们从文献中再找答案。

药典荆芥和荆芥穗的不同点
01
药用部位不同

荆芥: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荆芥穗: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的干燥花穗。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02
总灰分要求不同

荆芥:总灰分不得过10.0%。

荆芥穗:总灰分不得过12.0%。

猜测灰分要求不同,或许与后面荆芥穗炒炭止血相关。

03
含量要求不同

荆芥: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30%(ml/g)。含胡薄荷酮(C10H16O)不得少于0.020%。

荆芥穗: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40%(ml/g)。含胡薄荷酮(C10H16O)不得少于0.080%。

文献中的荆芥穗

荆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裂叶荆芥的干燥花穗,其芳香气烈,性微温,味辛,入肝、肺经,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等。

为中医临床极其常用的一种疏风解表中药,为众多医家所推崇。同时,荆芥穗也是各种中药复方(如银翘散)的重要组成药物。

《傅青主女科》中有:荆芥穗生用取其轻宣升散之性,以解表祛风,多见于治疗产后感冒、早产或难产的方剂中;炒用取其入血分止血,多见于治疗行经吐血、月经过多、流产等出血的方剂中。

荆芥穗的用量为1~2g,多具祛风解表、升阳保胎之功;

用量为3~6g,多具有舒通经络、活血散瘀之功;

用量为9g,多具引血归经止血之功。

随证配伍助柴胡,舒肝解郁;

协黑姜,化浊引瘀;

融益气补血剂,引血归经;

伍人参,益气升清;

合乳香、桃仁,活血止痛;

佐防风、羌活,祛风止痉;

寓养血理气剂,顺气安胎;

伍升麻,升提止血。

荆芥穗临床应用
01
荨麻疹

荆芥穗较荆芥发散力强,更长于祛风,应用荆芥穗发汗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荆芥可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有抑菌、抗炎等作用;

荆芥穗尚有明显的抗补体作用。

临床上应用荆芥穗以“汗法”治疗荨麻疹,经临床实践,疗效显著。

02
手足口病

该病为感受春季或冬季风热病邪所致。

甄玉珍用方剂:连翘7g,金银花8g,桔梗6g,荆芥穗5g,淡豆豉4g,薄荷5g,竹叶4g,甘草3g,牛蒡子7g,治疗手足口病50例,治愈率72%,总有效率98%。

荆芥穗所含成分有抗炎抑菌抗病毒活性,与诸药合用,共奏疏风透风、清热解毒之功效。

03
玫瑰糠疹

该病为血热内蕴,外受风邪所致腠理闭塞,郁久化热伤阴生燥而致。

荆芥穗可抗炎、抗病毒,疏风清热,止痒透疹,促进皮疹消退,缩短病情。

04
鼻窦炎

荆芥穗辛性微温,善发表散风,芳香气烈,疏风清热,开窍达郁。

具有抗炎、抗病毒的作用,因此疏风止痛、排脓通窍,可有效治疗鼻窦炎。

05
崩漏、出血

举元煎(黄芪30g,党参30g,焦白术15g,炙升麻6g,炙甘草6g,马齿苋30g,益母草30g,仙鹤草15g,生蒲黄12g,炒荆芥穗12g,龙骨30g,牡蛎30g),加味治疗崩漏出血有显著效果;

荆芥穗及炒荆芥穗止血“入血分”,养血理血,配合诸药补气摄血,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在治疗妇科崩漏等出血疾病方面已取得很好的效果。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荆芥穗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张改先 太原市小店区人民医院 山西 太原030032

(2)中国药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