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倦客读诗集锦(七)
周
六
2019年8月3日
金陵倦客读诗集锦(七)
【作者简介】刘苏慧,笔名金陵倦客。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南京人,定居苏州。经典文学网百强作家。曾获南京市征文奖,中国原创文学网“春天的故事散文联合征文活动”二等奖。经典文学网当代华人爱情文字诗歌组二等奖。2017年5月触网习诗。作品以网络平台及微刊为主,有诗文散见《诗潮》《创世纪日报》《潮头文学》《南京日报》《语文报》《诗歌周刊》《诗中国》《阅读与创作》《当代》《小说选刊》《中国先锋作家诗人》《当代作家文选》等刊物。
诗观:对话自己的内心,记录行走过程。
走进诗行,看人间万象
——金陵倦客读诗随笔录五则
01
读诗人迎头狼《竹子》
郑板桥画竹,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写出竹的形神,抒发情感。这首《竹子》,读来也有郑板桥画竹之感,从竹子的形到神的写意,用第一段和第二段传达出来,着重托竹抒写了个人情怀的耿直。末节转笔外延到青梅竹马,使诗意从前两节的强硬转化到柔和美好,令人读诗不仅悟及竹之高风亮节精神,也因转笔意趣而觉神清气爽。可见诗人匠心独运的巧妙构思
附原玉:
竹子
文/袁广衡(迎头浪)
忽然想到竹子,射十万箭簇抵达晨昏
竹节展开或延伸,以高风的形式亮出刀子
竹子总是以坚挺说话,说破红尘
说破一粒种子的心机,无论如何
都要扩大太阳底下的影子
挑明被掩盖的事实真相
当它成为童年的一匹马时
青梅含笑,顿彻醒悟
从竹笋长到青竹成为五月的领军
绿遍所有熟悉的谷地,箫吟笛唱
竹子的一生都与一枚词有关
02
魔幻的手法,把世界囊括其中
——读流派诗人小龙女作品《振翅》
振翅,诗意的题目,在文本收笔的时候,作者告诉我们,这振翅的是一只蝴蝶。由这只蝴蝶,我想到了“蝴蝶效应”。百度到这么一段话:“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诗歌文本,以诗意的表达解读了蝴蝶效应,有种居高临下俾睨群雄纵横捭阖的气势。
按照蝴蝶效益的理论,这只有来头的蝴蝶,“穿越亚马逊雨林的光线”——多么遥远又扑簌迷离。它偶尔微振的翅膀,是美丽明媚的,可以发动南太平洋的风暴,导致风云莫测。它是善变的,飞进讯息之手,结果就是裂变:“无数个……看……”排比之后,读者看到的是世界瞬息万变,是经济的命脉走势难以把控。诗歌的结尾,以麻将来做比喻,精彩而又形象地揭示出世界风云中那些主宰者都带着野心而来。结句:人人都想捕获。不禁引人顺着这对振动的翅膀,想刨根究底。但诗人让这只蝴蝶调戏了所有人之后又翩然起飞。
一首小诗,魔幻的手法,把世界囊括其中。而驾驭这样沉重主题的作者是位女诗人,这让我读后拍案叫好了。诗歌,不仅仅是象牙塔里的风花雪月,她也是大千世界里的魔法师,她通过凝练的语言为经纬,编织和呈现,让读者抚摸到事物的深处实质,认知到世界的真相。同时,也让我领略到,可以用诗歌来表现的题材如此宽泛。
总之,读这首小诗,我的眼前展现的是这么一副景象:一只蝴蝶从扑簌迷离中飞来,又转身飞回到扑簌迷离之中,让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地仰望,唯有此刻世界是和平而静止的。
附原玉:
振翅
文/小龙女!(春树暮云)
穿过亚马逊雨林的光线
透过一双明媚的斑纹
有偶尔的振颤
微小的感觉未知的,无限的
扩大, 南太平洋的风暴此刻迭起
海水的热度越来越滚烫
风云莫测
而同时
它也飞进了讯息之手
潜入每一个等待分裂的细胞
无数个脑神经在活跃
无数个微波在发射
无数个数据在传输
看股市潮起潮落
看明争暗斗
看经济的命脉走势不休
麻将桌上的牌局总在易主
洗牌,搓牌
有人哭,有人乐
那只美丽的蝴蝶
人人都想捕获
03
读大漠十一殿平两首咏梅诗两首
其一, 开篇移情和通感手法,不着痕迹,却新颖别致,梅已开如灯盏明媚温暖,因而在诗人看来是惬意的,其实梅哪里会有神情感受么。就是诗人自己的心情外显。
第二节,转笔情绪变化了,大约是盛开的梅盏引起了对某些事的追忆,“荒芜成冢”好不凄凉!其实也不突兀,第一节的“寒风”就是做了伏笔呢。“几片旧时的雪花/原路返回”——果然,是追忆往事,同时也暗示读者,下雪了。
第三节,收笔情绪更加低沉。声声慢,原本词牌名,这里用来写景,是雪花落的情形,也是心情的写照。一个慢字,多少情怀掩映其中,回馈以泪。烛光之境,或许正是这首小诗诞生的原因。这一夜晚,因为停电了,诗人本以烛光照明,面对摇曳烛影和窗外梅花,很容易地思绪翻飞了。
一首小词意蕴的作品,轻灵而不失分量,伤感而不绝望,赏读如临画境,另修辞手法运用颇见诗者笔底功力。
附原玉:
@西窗的梅
一枝惬意的梅
开在檐下,被寒风
裁成灯盏
窗口里的故事
荒芜成冢
几片旧时的雪花
原路返回
且听声声慢中
有烛光下的苦雨
湮花成泪
其二,又是一首写梅诗,这首却是热烈奔放的笔触描摹梅的风韵形色,托物寄情。
第一段,梅的出场是动态的,比喻的很妙——冬的门/被一场雪推开。新颖独特的拟人写法。嫣红点点,是梅的出场,盛大而喜庆。
第二段,递进式继续写梅的形色,不着一字在梅,却句句点明梅的盛况:天公抖落的霞,精美;碰倒了胭脂盒,色艳。北风也是有形有色,多么像个莽撞的年轻人。三句,形神兼备,意象美妙。
第三段,一个转折,由写梅到写赏梅的人,仍然是动态的——冷,是现场,飞跑的目光是因为梅开辽阔,放目四望,皆是盛开或含苞的红梅啊。不说壮观,也是可观的。这让我想起苏州的香雪海,那里就是一片梅园,梅花盛开时候,登高远眺,正是清冷而梅开满园。“火”既是梅色,也是赏梅人对梅的倾慕之情。
凝练隽永的小诗,生动传神,末节意蕴深含,各人自读自悟,让诗歌具有一定的张力。值得欣赏悦读。
附原玉:
@冬.梅
冬的门
被一场雪推开
大地披上节日盛装
而洁白的婚纱上
嫣红点点
是天公抖落的霞
还是北风,慌乱中
碰倒了胭脂盒
即使冷
我用飞跑的目光
举起一把火
04
读诗人晓君一生何求《等待》
我一直关注诗友晓君一生何求的诗歌。这是一位非常谦虚的诗人,他的作品在流派也能算得中上层了吧。每首诗的意境都是疏淡唯美,大多数作品以故乡情结为主题,诗意葱茏,行笔从容,修辞手法得心应手。这首也不例外,以北风开篇,以走进苍茫的田野收笔,营造出一片清冷用充满盼望的夜景。诗歌中要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浓情。“最初的誓言”是等待的一个心结。
附原玉:
等待
文/晓君一生何求
风,从北方以北跑过来
不停地搓手,冷。迟迟不肯睡去
这样的夜,站在此岸
站在雪花静下来的时间里。闪着光
四处都是不甘心的风
当一间房子里亮起灯,夜,吊梦中
过年了。目光,因此
能看到很远的地方。看见自己的梦
月光下,走进苍茫的田野
自己把自己抱成一团。最初的誓言
05
读流派诗人刘笑宇作品《高原 我的高原》
诗人刘笑宇,自2018年5月7日加入流派论坛,至今已经发帖105个。5月7日,也是他首次到探索来分享诗稿,至今在探索发出43帖,其作品被国际微诗栏目推荐上309和311期《诗歌周刊》,组诗《高原 我的高原》是十首诗作组成,由探索诗歌栏目向313期《诗歌周刊》推荐,选刊了五首。
《高原 我的高原》于6月6日发表于探索诗歌栏目,整组作品每首的行文都洒脱不羁,形成如瀑布般奔放的气势,情愁恨爱,阐释与高原解不开的结。现取其中第九首(313期《诗刊》选用稿)首尝试解读。
这首作品,第一节,由看到山道上一位少妇奶小孩起笔,毫不掩饰地描绘了“我”犯罪般的心动。这里对少妇的形象观察得细致:潮红的脸,粗糙的手,鼓胀的温柔。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原本常态的一个喂奶动作,引发了“我”对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女人的渴望。但是理智让我产生了“犯罪”感。
第二节,为了掩盖尴尬,“我”逃到井边,试图喝下井水的冰凉来压住心中的渴望。但是井,在此刻如眼,窥透“我”内心。于是“我”不仅心里是焦渴的,这欲望也表现在脸上了,羞愧火热,把捧起的井水“慌慌张张第搽在脸上/发烫的舌尖舔了几滴”。这一节是多么生动传神。
第三节,从外在形象的自我剖析,转到内心的反省,却是用优美的联想来表达一种内心的矛盾,其实也是对人性在面对诱惑时如何抉择的拷问,且看诗句:白云常常在蓝天下失足/照镜子的人天天背叛镜子/我呢?貌似有可以背叛自己遵循的道德底线的理由啊,我也可以对山道上的少妇去表达自己的渴望。然而“我”在内心里支起一架天平,一边是骚动的渴望,一边是良知的砝码。最终,良知的砝码终于战胜了渴望。
第四节,回到井这个道具上:那口井并不说话——关键的时刻,井睁着眼,用它的冷静来提醒“我”,当“我”以理智战胜了渴望以后,它选择了沉默。如果说井是理性的形象代言人,让“我”得以逃过渴望的俘虏,那么“其他的人在春天随处羞惭”又做何解呢?是因为面对美好或诱惑,还是有些人不能做出理智的抉择的困惑吗?
一首小诗,直观地呈现出生活在高原之上,山道所见及所想,剖析了“我”面对诱惑,如何用理智来调整心态的心路历程。相对于《高原 我的高原》里其他诗作的诗意葱茏,这首在表现手法上,行文直而不白,用语凝练,观察细致,耐人品味。但我以为,第一节的“我犯罪般心动”,放在第二节的开头,可以解决让第二节整段的动作和心里活动有个主人。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读后感受,也不知道是否揣摩得符合刘笑宇师友的思路。倘若有悖,就算个抛砖引玉吧。
附原玉:
高原我的高原(组诗)
文|刘笑宇
【九】
山道上一位少妇奶着小孩
脸幸福地潮红
一只手粗糙托着鼓胀的温柔
我犯罪般心动
口干舌燥逃到井边
井立刻张大眼睛
掬一手水不敢喝下
慌慌张张的搽在脸上
发烫的舌尖舔了几滴
窃想 白云常常在蓝天下失足
照镜子的人天天背叛镜子
我呢
那口井并不说话
其他的人在春天里随处羞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