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病例: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表现为上升性麻痹
一名50岁女性,出现4周的上升性麻痹,伴有恶心、呕吐、言语和呼吸困难。检查发现,患者上下肢的肌力减弱,整个过程中腱反射活跃,感觉水平为T10。影像学(图1和图2)显示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伴脊髓引流。
图1:矢状面MRI
T2 MRI(A),延髓和颈髓的高信号。T1与钆增强(B)显示扩张的硬膜外静脉丛
图2:左颈内动脉的血管造影片
血管造影显示由脑膜垂体主干的脑幕动脉(黑色箭头,A)提供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引流入皮质静脉,枕窦(箭头,A,B)和硬膜外静脉丛(白色箭头,B,C)
神经知识: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fistulas,DAVF)
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发生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物——大脑镰、小脑幕的一类异常的动静脉交通的血管性病变,脑内没有原发病变,但可呈现出不同类型的继发性改变,该类血管病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
虽然所有部位的硬脑膜均可发生DAVF,但发生机率却大不相同,统计表明,横窦-乙状窦、海绵窦区域发生DAVF的比例较高,分别占所有DAVF病例数的20%~60%和20%~40%,其它部位有小脑幕占12%~14%,上矢状窦占8%,前颅窝底部占2%~3%。
许多学者对DAVF的基础与临床,包括发生机理、临床类型、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人们对其认识更充分。近10年来随着对其认识的深入以及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DAVF的治愈率得到很大提高,特别是海绵窦型DAVF,文献报道解剖学治愈率可高达87.5%,且复发率极低,但仍有部分病例无法完全治愈,特别是伴有皮层静脉回流的DAVF和病变广泛的DAVF,目前仍未找到一种效果好且治疗风险低的好方法。
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与患病部位和引流方式密切相关,主要有搏动性耳鸣及颅内血管杂音,头痛,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
按患病部位可以分为海绵窦DAVF、其他硬脑膜窦DAVF(包括横窦,乙状窦,上矢状窦)、小脑幕切迹、颅底静脉丛、大脑镰DAVF等。
海绵窦DAVF最常见,占64%,横窦,乙状窦DAVF其次。海绵窦DAVF最常见的症状为眼部症状:眼球突出,球结膜水肿;其次为搏动性耳鸣或颅内杂音;
本病总的出血率为17%~24%,主要的出血原因为颅内引流静脉的皮层静脉返流(cortical venous reflux,CVR)以及皮层静脉直接引流;
个别病人出现单眼盲,说明DAVF的临床过程也可以是侵袭性的。
此外尚有因静脉高压导致的缺血性中风,表现为失语或痴呆等。
有CVR的病人可因静脉高压和淤血而导致静脉充血性脑病(venous congestive encephalopathy,VCE)。
枕大孔区DAVF(颅颈交界处)或小脑幕DAVF伴有脊髓静脉引流为一特殊类型,可以导致渐进性的脊髓功能障碍,表现为上行性感觉障碍、截瘫等,因为本病不在脊髓病变的鉴别诊断之列,病灶远离体征部位,而常常出现误诊或延期诊断而影响治疗。
引流静脉的皮层静脉返流或引流是DAVF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出现CVR的病人如不彻底治疗,35%会出现颅内出血,30%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45%死亡,年死亡率为10.4%。
尽管无创性检查有很大发展,但DSA 仍是DAVF 诊断和分类的金标准,也是选择治疗方法的主要依据。
DSA 的高选择性可准确确定瘘口位置,明确所有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窦和皮质静脉等,是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基础。
如果临床症状、CT 和 MRI 检查提示 DAVF,应尽早做 DSA 检查,以及时和恰当地治疗。
疑难病例术中 DSA 检查可确定是否完全切除 DAVF,如果处理不完全,DAVF 可能再发导致出血。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