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宝宝的这些“小问题”真的不是病,别乱补啦!

升级做了爸爸妈妈以后,经常玻璃心,感觉宝宝有点小状况,就恨不得挂个急诊看病去。

为人父母担忧宝宝,是最最本能的反应,但是自己也要不断学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焦虑。

养娃带娃本就琐碎,再没有点强大的内心,很容易焦虑。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看起来像病,却又不是病的问题。

肋缘外翻

肋缘外翻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宝宝腹部肌肉不那么发达,腹壁的张力低,所以肚子很容易鼓起来或者凹下去,加上偏瘦的宝宝,更容易看出肋缘外翻。

随着宝宝长大,此现象也会逐渐消失。一般3岁左右,宝宝轻度肋缘外翻就会缓解,对以后的体型没有影响,和佝偻病没有关系。

佝偻病活动期会引起骨骼畸形主要表现为肋骨串珠、肋膈沟、、手足镯等,并没有肋缘外翻。

枕秃

宝宝的胎发有一定的生长周期,会出现脱落的情况。尤其是宝宝枕部与枕头经常摩擦,加上新陈代谢快,容易出汗,常常就会看到宝宝们的头上出现一圈枕秃。

单纯的枕秃并没有什么意义,家长不用担心。

走路晚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花期,走路的早晚也各有不同。

通常在1岁左右学会走路,有早至10个多月的,也有晚至18个月的。

如果儿保评测其他方面均正常,带宝宝多多锻炼,适时引导就好。

如果宝宝到了18月龄以后还不会走,需要去看儿科医生,必要时进行干预训练。

出牙晚

一般来说,宝宝乳牙萌出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可早于4个月萌出,多见于4~10月龄,13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乳牙萌出延迟的原因有很多,如遗传因素、添加辅食食物性状、早产或低体重儿、内分泌疾病、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等。

如果是疾病因素,并不是只有出牙晚一个症状。

足尖着地

早期宝宝下肢负重还不太好,宝宝下肢力量还比较弱,加上大人扶腋下时会给一个向上的力,宝宝在这个力的带动下出现尖足。

其次,10个月左右的宝宝开始自己扶着桌边、沙发边、床沿站立时,宝宝也可以出现尖足的情况,特别是边边较高或宝宝想拿取高处物品时出现。

这样的宝宝,他们的足背屈角慢角、快角均<70°。

异常尖足的孩子,大多有高危因素或者脑损伤病史,足背屈角慢角、快角均大于70°或两角之差(快/慢)>10°或左右不对称。

异常尖足才需要医院就诊,康复治疗。

拇指内收

有的宝宝有拇指屈曲的现象,但是妈妈给他玩具的时候,手完全可以正常打开,这个时候其实是正常的,家长不需太过担心。

异常拇指内收—宝宝的大拇指一直处在屈曲的状态,没有办法像正常宝宝那样张开手去抓玩具,会影响主动抓物的发展。

随着月龄增加,仍不能打开拇指,会影响拇指和食指对捏细小物体。

因为神经系统引起的拇指内扣,往往还伴随其他症状,并不仅仅表现为拇指内收。

说在最后:养儿不易,需要家长不断充电学习,免去不必要的焦虑。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