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医行医之路(连载)二、青葱年少痴迷书,暗下决心学中医。

现在每当有同学或者当年的老师带孩子过来看病,就会感慨说咱们这一批学生我就看着你是真有头脑,脑子特别灵活,谁也没想到你会毕业后学中医,还真能钻进去并且学的医术这么精湛。虽然我总是谦虚的迎合别人的夸赞,但我心里明白,自己不算聪明,并不是别人说的头脑那般灵光,只是私下里逼自己要努力一些,勤奋用功一些。

相比同龄人,我没有那么玩心大,可能受家庭环境影响,我是家中长子,从小就比同龄人多一份沉稳。自己的事情很少让别人操心,而且从小就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

那个时代政治氛围浓厚,书店很少,卖书的也只是在街上摆上几本小画书,大都是手工绘制的黑白画,一般一本是一个故事,也有分册连续的,这种小画书现在已经没有出售的了,那时候虽然仅仅几分钱一本可是能买起的人家还是不多,到了赶集的时候集市上就有好多的出租小画书的书摊,围着书摊一分钱看一本。但这种小画书画多字少,每页只有在最下方留一行写上文字。渐渐地我就感觉到小画书内容空泛,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我的阅读需求了。

我就到离我家很近的县图书馆看书,图书馆的墙上贴着警醒世人的名人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类名言赫然醒目。我经常在图书馆找自己感兴趣的图书阅读,就这样翱翔在各种知识的海洋里,看书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有时不知不觉半天就过去了。通过读书,细细品味书中故事的情节,试着理解书中文章的内涵,感受书中人物的波折起伏。除了当时的流行书籍,我还特别喜欢看科技方面的书,科技方面的书好像一扇窗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知道外面世界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看完科技杂志回家就给附近的街坊邻居讲以后人们的生活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变得轻松高效,给那些婶子大娘讲以后洗衣服用全自动洗衣机,只需要按一个按钮就等着晾晒衣服,去厕所还会有自动马桶盖,手纸都不用就能自动清洁,他们听完笑的前仰后合的,直说我是异想天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些往事在弹指间倏然而过。但一直到现在我还是这样的习惯,无论何时何地手边必须有书,每晚也是伴着书入睡。有好书看就让人倍感快乐,精神振奋,看到有价值的资料还会激动万分,一些珍贵的知识就慢慢积累下来。这个习惯几十年来都一样,床头上放着自己重要的书和纸笔,早晨醒来肚子空空如也,脑子却最清晰,思维敏捷,好多的想法都是在这个时候完成的。可是现在好多人却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明明是脑子饿坏了,却拼命往肚子里塞东西。读书和吃饭一样,应该是每个人每天的习惯。

有的人看过我的藏书就会问我,看那么多书能记住吗?对于这点,我的感受就是多年来,读过很多书,等时间长了,有的细枝末节就淡忘了,但里面的精髓就像刻在脑子里永远不会忘记,这就像我们每天吃饭一样,我们会汲取这其中的精华部分形成我们的血和肉,读的书也会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的思想,留下来的会融进骨子里去,这就是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啊!

但唯一欠缺的就是那时候没有过多的接触过医学类的书籍,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在后来的中医学习过程中后来居上。

在随后家里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确定了以后的发展方向,并树立了目标。

我们小时候医疗条件落后,人们的卫生意识差,传染病特别多,儿童也没有完善的防疫疫苗,经常有同龄的孩子得了小儿麻痹症无法治愈而留下后遗症,甚至有的孩子得了急性脑炎而夭折的。那时人们就对疾病特别恐惧,一方面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落后,有了病无医可问,无药可救,一方面普通百姓对各种严重疾病完全是无知的状态,真的是束手无策。

在那个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异常贫乏的年代,留在记忆中最深刻的事件就是人们的生存问题,有病了只能用一些土办法解决,有效果就感天谢地,严重的病无计可施就只能等死。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大伯家的堂哥突然不明原因的浑身高热,剧烈头痛难忍,疼的用头撞墙,叫声撕心裂肺,一度抽搐昏厥过去。家人见此情景心急如焚,因为他的妹妹就是这种症状去世的,家人赶紧送到了县医院,医院的医生输液,一天不见好转,怀疑脑炎,急忙转院,家人又急忙送到了省二院,家里的人手少,就让我也跟着去了省二院,在省二院急诊待了两天不见好转,医院做了各种检查怀疑结核性脑膜炎,说这种病非常厉害,死亡率很高,让转到省结核病医院,也就是现在的胸科医院。

家里人哪经过这阵势,怕耽误了孩子病情,于是想办法通过亲戚关系找到省结核病医院的熟人,晚上就转到了结核病医院,这位亲戚特别热心,看我们求医心切就帮忙找了一位中医大夫,说中医西医都要看,哪方面也别耽误,来的这位大夫据说是市里有名的老中医,这位老中医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虽然年岁已长,但走起路来步伐矫健,一看就有作为中医人经常说到的精气神,这位中医大夫给我堂哥给号了脉看了舌头,又问了大人几个问题,然后沉思片刻,就开出了一张方子,我们拿着方子照单抓药,堂哥喝完药后又遵照医嘱蒙着被子发了汗,睡的很好,早晨起来就没事了,医院医生上班开始查房时,我们早已经跑出去玩了,医生一看孩子身体状态这么好,还检查什么啊,就让我们出院了。

堂哥这个病使我对中医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感,心想如果我们那里有这样出色的中医,那得解决多少百姓的疾苦啊。如果我能对中医知识有所掌握,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如果凭借自己的医术能够治病救人,怎么想都觉得很光彩呢!

(0)

相关推荐

  • 孩子高烧40℃,会不会烧坏脑子?

    不会. 目前研究表明,即使发烧达到40℃,也不会增加脑损伤的风险. 相反,在体温升高时,人体免疫系统效率更高,有助于清除病原. 之所以有"烧坏脑子"的误解,是因为有些孩子发烧的病因 ...

  •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六话 中国最早的本土西医

    正哥闲话近现代中西医之争 第六话 中国最早的本土西医 这一话正哥说一下中国最早的本土西医,此人名叫关韬,是伯驾的学生. 关韬出生于广州十三行商业外销画商之家,不过关韬本人对画画不太感兴趣,而是对医学兴 ...

  • 虎牙莉哥,别看国旗法了,先看看脑子吧

    文|我说的都对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我一直以为,作为成年人,应该知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结果是什么. 但我似乎错了. 好似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底线的意义所在. 我实在想不明白, ...

  • 李宏奇:我的学医行医之路——一个醉心岐黄的行医人(9)

    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第 412 期 作者:李宏奇石家庄市行唐县西街71号行唐县西街村卫生室编辑 / 冰无双 ⊙ 校对 / 刘刚I导读:从今天开始连载一个醉心岐黄的行医 ...

  • 我的学医行医之路(四)亲眼见证医精湛,有幸拜师入医门

    在正式拜孟大夫为师之前,每天看来诊的患者有抬着进来扎针的中风患者,有的口眼歪斜,或中风不语的患者,往往一针扎下去就能明显见效,半身不遂的针灸效果非常好,简单省钱,也有很多外地的开着小汽车来看病的达官贵 ...

  • 我的学医行医之路(三)、天赐良机遇名医,身怀绝技堪称奇

    经过堂哥这件事情之后没多久,我就初中毕业了.那时候我毕业在家无事,就天天在家看半导体电路基础,还自己摸索着研究无线电,那个年代无线电收音机还算是高科技,非常流行,当时想着一个小木匣子能发出真人的声音真 ...

  • 《我的学医行医之路第二版合订本》新书赠阅

    2017.02.14 <我的学医行医之路第二版合订本>作为我们2016年整个年度的工作总结,在写作的过程中,有很多朋友提供了对我们有益的想法和建议,在遇到困难时有热心的朋友给予鼓励和支持, ...

  • 《我的学医行医之路第二版合订本》即将出版

    历经近半年的时间,我的学医行医之路第二版合订本终于面世,这本书共计25万字,可谓是我们今年一年的工作成果,每一篇文字,记录的每一个医案都是精心提炼出来的,我经常说我们的作品是宁可有未完之处,也不要完成 ...

  • 学医行医40年,心系患儿,献出育儿秘验5方

    中医书友会第279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作者学医行医近40年,见诊所有大量因输液或治疗不当引起各种病证前来诊治的患儿,有感于此,献出育儿秘验5方,供各位书友学习使用.(编辑/闫奇峰) ...

  • 学医行医40年,献出儿科秘验5方

    艾国医 公众号 I导读:作者学医行医近40年,见诊所有大量因输液或治疗不当引起各种病证前来诊治的患儿,有感于此,献出育儿秘验5方,供各位书友学习使用. 育儿五方 作者/阳名剑 笔者学医行医近40年,常 ...

  • 阳名剑:学医行医40年,献出儿科秘验5方

    I导读:作者学医行医近40年,见诊所有大量因输液或治疗不当引起各种病证前来诊治的患儿,有感于此,献出育儿秘验5方,供各位书友学习使用. 育儿五方 作者/阳名剑 笔者学医行医近40年,常有小儿因输液或治 ...

  • 学医行医40年,心系患儿,献出5个育儿秘验方

    笔者学医行医近40年,常有小儿因输液或治疗不当引起各种病证来本诊所求治,为此吾常忧之.今献出育儿秘验五方,望能抛砖引玉,以飨同道. 1.初生婴儿排毒汤 黄连2g,钩藤3g,生大黄3g,野菊花2g,艾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