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相伴12年
日前,我收到一本书和一部同名纪录片:《路遇——记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十二年》。当我打开它,我与广州纪录片节相伴随行的一幕幕便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路遇》的发布座谈会我因事没能参加,在此补个发言吧。
2003年,广州电视台举办了一个“广州国际纪录片学术研讨会”,次年更名为“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其后升格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纪录片节,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广东省政府主办,广州市政府和广州电视台承办。当时我刚从业界转到学界,有一天接到中国纪录片学会韩秘书长的电话,他跟我说广州办了一个纪录片大会,你能否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一直被内陆看作经济特区、文化沙漠,纪录片这样一种高端文化的东西,怎么是广州做而不是北京做?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于是,我便跑去瞧瞧,见到纪录片大会创办人、广州电视台台长李锦源,那时他刚从市委宣传部下来当台长。李台跟我讲,其实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纪录片创作促进广州电视台的专业水平提高。
之后,我不断地跟踪了解、深入考察广州纪录片节,不同程度的介入到它的评奖、展播、预售等环节,而且得以观看了大量国内外纪录片,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由此也认识了那些可敬的创办者和组织者,李台、范局、梁台,还有具体承办者何绍光先生。还借此认识了中国纪学会会长刘效礼将军,中国纪研会会长高峰台长,还有著名纪录片导演张以庆、陈晓卿、范立欣等,甚至还见到大名鼎鼎的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认识了不少纪录片的朋友。我更高兴的是看到由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催生出来的纪录片频频在国际获奖:《归途列车》、《活着》、《造云的山》。纪录片节是广州最好的一张城市名片,其实许多人不知道广州也是中国纪录片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纪录片教父黎民伟当年就在广州拍摄了大量孙中山及其国民革命的纪录片。
广州纪录片节是我研究纪录片最重要的窗口,经常带领研究生参加纪录片节的各项活动,从选片到报道,从评奖到调研。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先后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报道,先后撰写了《广州:搭建纪录片国际交易平台》、《纪录片影院受众实证研究——2008 GZDOC公共展播影院观众调查》、《“走出去”坚实的第一步——中国(广州)纪录片大会国际交易现场直击》、《揭秘国际纪录片预售——2011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预售活动考察》等文章(在课天的博客中都可以看到)。我还把这些诸多考察和研究成果应用到我的纪录片教学中,出版《纪录片制作教程》、《纪录之门》等教材。我也指导研究生写出多篇纪录片的论文。可以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带给我最为丰富的纪录片学术营养,从创作到传播再到产业。
诚然,我也见证广州国际纪录成长的艰难曲折,目睹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意识形态与普世价值的博弈,媒体纪录片与作者纪录片的融合,以及中国纪录片人的迷惘与奋斗,挫折与成就,光荣与梦想。纪录片不像其他影视节目那样大红大紫,纪录片的春天也并不是说来就来,但纪录片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具有的时代精神和人文价值无可替代。互联网朝时代,纪录片会不会走向“快车道”?抑或被碎片化传播所撕碎?不管怎么说,在此我衷心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走得更远更好,我也将忠实地跟随前行、纪录中国、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