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2.4亿人看整形内容,一年赚6个亿,新氧“靠脸”上市!
文 / 袁玥
编辑 / 斯问
颜值经济爆发,医美生意当道,正在催生出新的独角兽。4月9日凌晨,医美APP新氧整形,向美国纳斯达克提交了招股书,正式启动上市流程,代码为SY。公司2016年的总营收还只有0.49亿元、2017年为2.59亿元、到了2018年变成了6.17亿元(约合8980万美元)。新氧2018年实现净利润5508万元,同比增长220%。
虽然有部分消费者对整容趋之若鹜,但是在普遍大众的认知中,“整容”依旧是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汇。
「新氧」,能带来医美的春天吗?
2000多亿的医美市场
“姑娘,你鼻子不够挺、下巴也不尖,要不要整一整?”
“怕动刀的话,一针玻尿酸就能解决。一针2000,绝对让你面目一新。”
每进到一个医疗美容机构,美容顾问都会这么问。
2017年,我国人均GDP超过8800美元,医美行业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快速发展。女性经济地位独立,也成为支撑医美市场高需求的源动力。
记得大S曾在综艺节目中说过:“如果没有了玻尿酸和医美,很多明星根本活不下去,因为一旦缺少了它,我们美丽的容颜将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衰老。”
此外,国家卫生部门通过对医美科目和医美机构的分类细化,及对机构和医生认证的推进,对行业实施监管。
从2015年起,医美市场规模每年以40%的增速崛起,消费者对医美的认识正逐渐从“谈整色变”转为大方接受。中国医疗美容市场2015年的规模为870亿元,到了2017年达到了1760亿元,医美平台「新氧」2018年发布的医美行业数据报告中,在中国已经有近 2000 万的医美消费者,这个市场的规模或达 2245 亿元。
诺大的市场,自然很多人想来分一杯羹。根据《2018年中国医美行业白皮书》,中国目前医美黑市商家是正规商家的10倍以上。
在非法医美机构,每年发生着 4 万多起的医疗事故。国内的整形外科医生资源非常缺乏,每百万人中才有不到 3 位。
在中国,无论是整形手术,还是打美容针,这些业务只能在有《营业执照》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开展。美容院是不能给人打针的,更别说整形手术。然而,中国这种非法执业的工作室、美容院等机构有超过10万家。
还记得魏则西事件吗?这些非正规的医美机构中,最核心的就是“莆田系”,其中资产体量最为庞大的是“詹、林、陈、黄”四大家族。
詹氏家族控制着国内大部分的“玛丽医院”、“玛利亚妇产医院”;陈氏家族控制着以“华夏”、“华康”、“华东”等名称开头的医院;林氏家族掌控着名为“博爱”、“仁爱”、“曙光”等医院;黄氏家族则将旗下医院冠以“五洲”之名。
中国私立医疗美容的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317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人民币796亿元。
其中,包括陈氏家族,陈国雄的艺星整形;林氏家族,林国良的华韩整形;陈氏家族,陈金秀(及上海西红柿投资控股公司)的美莱集团;黄氏家族,黄德峰(及其北京投资有限公司)的美联臣整形等。
医美互联网平台突围
这便是金星创办「新氧」的起因。
2012年,金星的一位朋友花重金、经历了三次全麻的大手术,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整容近乎毁容,修复之后效果依然不够理想,导致金星的朋友精神崩溃,甚至有了极端的念头。
目染朋友遭遇的整个过程,金星在想,如果有这么一个平台,能帮助消费者了解到更多的医美信息,可能就会避免这样的事故。
他开始着手研究医美服务业的整个链条,发现这个行业天然是分散的。比如中国的美容院超过100万家,但是没有任何一家连锁美容院占到1%的市场份额,医美行业也是如此。
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卖方掌握比买方更多的信息,消费者在面对决策时持审慎态度,需要专业、可靠的信息,用于降低决策成本与风险,这给「新氧」这样的重直平台发展留下的机会。
为解决医美消费者如何挑选医生及机构的难题,「新氧」提供了医美日记的功能。招股说明书中显示,新氧上有超过200万篇网友分享的真人医美日记,这些医美日记不但会展示用户术前、术后的一系列照片,还会有相关治疗项目、时间、医生、医院的信息。
这些医美日记聚合起来,成为「新氧」维系用户黏性的“独门秘笈”。
在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新氧」主要提供包括三个方面的服务:
1. PCG内容。原创专业的医美信息,通过各个社交平台分发,包括医美百科、设备库、假体库、药品库;
2. UGC内容。各个医美达人及用户,分享自己的经验,包括整形直播、整形日记;
3. 医美预定服务,整形电商,管家式服务。
医美的特点就是消费者决策周期很长,不论消费者是把「新氧」当作社区还是电商,这都是产品形态层面的。从本质来讲,「新氧」的定位是医美消费者消费决策的辅助平台。
「新氧」的一方面是社区,为用户提供整容日记,反馈评价和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推出医美百科,视频直播,药品来源追溯等服务,解决了医美市场长期以来严重信息不对称的痛点。
与此同时,进入2018年以来,互联网医疗似乎迎来了春天。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鲜明态度。
在资本市场,同样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去年5月,平安集团旗下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平安好医生成功赴港上市,1药网母公司111集团也完成在纳斯达克的挂牌;微医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上市,去年完成5亿美元战略融资,估值达55亿美元。
巨头们都盯上了这块蛋糕。不过,金星并不担心巨头的抢食。
一方面,现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头部平台几乎都是独立平台,比如前面提到的平安好医生、微医,以及春雨医生、丁香园、好大夫在线等。“就算BAT入局,也不一定有优势,因为消费者认的是你的专业度”。
其次,所有医美平台都是以用户评价为核心。整容这种事情,从当前的用户认知来看,还近乎隐私。对于新氧这样的垂直平台,用户敢于分享整容内容给他人,是因为她们知道“大家是同道中人”。如果在一个综合平台上分享这样的内容,则有可能会引来异样眼光,用户不一定愿意。
对于「新氧」来说,现阶段它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竞争对手,而是自身,即做好用户体验。
医美有多赚钱
招股书中,还说明近三年,「新氧」的营收达到了100%-400%的增长,2018年总营收6.17亿元。
这是由整个医美行业的产业链决定的,渠道方拥有极高的利润。整个医美链条中,上游的供应商收入占到整个产业的18%-22%、代理商占10%-12%、导流服务商分50%、整容医院分16%-22%。
而「新氧」,就是属于流量服务商。
净利润方面, 2016年时还亏损8103.6万元,从2017年开始实现盈利,净利润1720.2万元,2018年5508万元,同比增长220%。
(医美行业产业链)
而「新氧」的营收来自信息服务和预订服务两个方面,信息服务(点击抽成)占到了总营收的近七成。从最初的1986.9万元上涨至1.44亿元,到了2018年已经达到4.1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67.3%;
「新氧」所做的事情,虽然是整个产业链最赚钱的节点,但是如此营收的背后是整个产业的暴利。
两年前,一家专门生产玻尿酸的公司拟IPO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因为招股说明书中显示,这家公司从2014-2016年,综合毛利率达到了93.73%、91.31%、87.19%。
一针成本不到200元的玻尿酸产品,其中透明质酸钠159.82元/克、注射器8.8元/支、针头4.76元/个,但出厂价却翻了2—15倍。
双眼皮、去皱、隆鼻、丰唇……在所有微整形手术当中,玻尿酸是最常见也是刚需的材料。玻尿酸价格差异很大,但都不便宜。你或许不知,如此昂贵的玻尿酸,其成本还不如吃一顿肯德基,毛利率甚至达到了九成。
但对比韩国,中国医美市场依旧存在巨大的空间。过去3年,中国18到40岁女性的医美用户增长率接近3倍,但跟韩国相比,仍有接近6倍的增长差距。
“新氧没有把自己定位成一家流量公司,而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家服务公司,是因为我们觉得,终极的竞争一定是在用户体验方面”。金星说。
事实上,「新氧」的用户体验已经做得行业领先。不光是App,「新氧」的微信公众号、短视频也很受网友的欢迎,用非常风趣幽默的语言,与娱乐八卦的形式,把枯燥的医美知识、美学体系讲得十分有趣。最新的招股说明书中显示,2018Q4「新氧」在社交媒体网络和特定的媒体平台传播的内容,平均每月有超过2.4亿的观看量。目前,「新氧」上合作的消费医疗机构(含齿科在内),接近6000家。
在今年上映的创业电影《燃点》中,创始人金星分享了自己对医美行业的认识,“在大众语境里,整容还是个贬义词,因为你整容了,就享受到便利了,这些整容的热人挨过刀了,担心受怕了,这些难道就不是付出么?”
纵使医美行业是一个暴利的摇钱树,但依旧被社会舆论压在象牙塔里。未来,医美会如何发展,将是一个社会性的话题。
就像金星说的:“我就是希望以后整过容的人,不会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