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过时了吗

有的人会认为《伤寒论》是两千年前的医书,已经过时,很多人还认为,《伤寒论》中的药方很少能直接用在病人身上,他们认为很少有疾病适合用《伤寒论》之方。桂枝汤被称为群方之祖,因为在《伤寒论》中首先出现,而现在很多人则认为很少有疾病适合用桂枝汤,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认为桂枝汤没有用,那是有此看法的人不会用,没有正确理解桂枝汤之意,不能正确诊断而用。

最近不谦真人遇见一个病人,病人求治前天晚上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现象,并且脉缓。不谦真人遂开桂枝加芍药汤,服用三天而头晕消除。三天才好转是不是显效太慢了?病不急而不需要求快速见效,这是用药之道。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中风,则用桂枝汤。今所遇病人虽无发热汗出恶风,但脉缓而头晕,也是太阳中风之像,故可用桂枝汤。因为无发热汗出恶风,是脾胃强而营略弱卫尚可,故加芍药而生姜甘草减量,而用桂枝加芍药汤。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八)

    伤寒论第74条辨原文: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经过六七天而不解除,既有发热.畏寒.头痛等表症,又有心烦.小便不利等症,若 ...

  • 何庆勇教授课堂《伤寒论与疑难杂症》摘录

    麻黄附子细辛汤:精神萎靡不振, 颈椎第一方:桂枝加葛根汤: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葛根用量:重剂60克至少50克,最大剂量120克.必先煎,一两=13.5克.有汗用桂枝, ...

  • 20201207伤寒论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法16,方14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法16,方14 1 太阳中风,阳浮阴弱,热发汗出,恶寒,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3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一)

    桂枝二麻黄一汤原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杏仁二十六个去皮尖及双仁,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劈,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 ...

  • 桂枝去芍药汤【第666期】

    上期原医案 张某,女,28岁,1967年8月3日初诊. 由于心情不佳,疲劳受凉,出现感冒发热,服A.P.C(阿司匹林)后,热退而胸闷.汗出.恶风.身微痛,口中和,不思饮,舌苔薄白,脉沉细.左寸浮. 处 ...

  • 经方: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症,热多寒少)

    桂枝二麻黄一汤 [原文]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四枚(擘)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六)

    伤寒论第94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主之. 原文解释:在太阳病还没有解除的时候,忽然尺寸部的脉搏都停止不动,这 ...

  • 灵素之问 | 从阴阳五行到《伤寒论》六要素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5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得名及其概念演变与误解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4月22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quo ...

  • 和珅3点为人处世之道,拿到现在用,一点都不过时

    相信,诸位都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电视剧,剧中纪晓岚与和珅的相爱相杀,让人开怀大笑. 可往往,小的时候喜欢看纪晓岚,长大了却喜欢上了和珅,因为和珅的一举一动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尽管历 ...

  • 《伤寒论》治疗阳明病多用方药,针灸如何治疗阳明病?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总结了六经病,阳明病是其中之一.为了治疗阳明病,仲景创制了不少方子,临床效果甚佳.若换一种思路,如何从针灸入手解决阳明病呢?著名针灸医家单玉堂先生的总结如下-- 阳明包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小柴胡汤证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 口不欲食,大便 ...

  • 《通俗伤寒论》——阿胶黄芩汤

    秋燥.肺燥肠热,上则喉痒干咳,咳甚则痰粘带血,血色鲜红,胸胁串痰:下则腹热如焚,大便水泄如注,肛门热痛,甚或腹痛泄泻,泻必艰涩难行,似痢非痢,肠中切痛,有似鞭梗,按之痛甚,舌苔干燥起刺,兼有裂纹. 陈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7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7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 ...

  • 中风、脑梗的根源都在血液微循环,读懂伤寒论,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中风、脑梗的根源都在血液微循环,读懂伤寒论,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9,30条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