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264 鲁仲连来了——能说会道的人总是令人信服

讲完了春申君的故事,我们转头来看看另外一路援军。在出发到楚国求援之前,平原君连带自己的夫人已经向自己的邻国——魏国,发出了无数个求救的信号。作为昔日的盟友和近邻,几百年前还同宗同源,赵国当然希望魏国人能赶来救自己。但问题是这个任务为什么偏偏落在平原君身上呢?原因很简单,平原君赵胜除了是赵国的相国之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他的老婆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姐,换句话来说,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姐夫。放眼整个赵国,那也就平原君和魏国的亲戚关系最近最铁了,那这活儿非得赵胜干不可了。

刚接到求救信的时候,魏国的反应还是非常强烈的,唇亡齿寒嘛对不对,很快集结了十万大军,由名将晋鄙带队北上救援邯郸。可是,走到一半的时候,秦国人发现了,秦王立刻发出了威胁:“你要敢来,我事后非扁死你不可!”没想到魏王就这么给吓住了,这支部队在邺城汤阴一带就停了下来。后来,平原君离开邯郸,到楚国溜达了一圈,成功搬来了楚国的救兵。然后回到首都的时候,魏国这支部队还在邺城歇着呢,白天数人头,晚上数星星,没事儿数手指,总之一句话,闲着呢。

这一下大伙又着急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楚国号称是有援军,但实际上也是在观望。如果,楚国人发现魏国援军也是走一步看一步,那这一支楚国的救援部队很可能就成为散步打酱油的了。这样一来,这两支援军,基本上属于白来了,这一次的合纵抗秦,也就成为笑话了。赵国邯郸,该被灭的始终跑不了。

正当大伙儿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魏王的使者来了。魏王派出的使者来到了赵国,自称有解围的方法,这个人的名字叫新垣(yuán)衍。您别误会,不是说他的眼睛又大又圆,而且还是新的,这里的“新”是“新旧”的“新”,“垣”是“断壁残垣”的“垣”,“衍”是“衍生”的“衍”,他是魏国的一个将军。

新垣衍进了邯郸以后,首先找到了平原君,对平原君说:“秦军之所以要急攻赵国,那就是因为以前和齐国的齐湣王争强称帝,但不久之后又被迫取消了帝号,这让他心中很不爽。如今,齐国已经相当虚弱了,当今天下只有秦国能够称雄,所以这一次,秦王围城不是贪你邯郸一块儿地方,他根本就是想重新称帝。既然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为什么不倒过来捋顺他的胡须呢?假如赵王真能够派遣使臣,尊奉秦王为帝,秦王必定高兴,不久之后就撤兵离去。这种方法不费一兵一卒,刀不血刃即可解邯郸之围。实为上上之策,不知尊意以为如何?”

听了这种说法,平原君有点心动,但是又没有把握,心里还是有点犹豫不决的。我们也一直都说,战国四公子当中,其他几个公子,多多少少还算得上是有主见的,惟独平原君差点,碰到大事的时候,经常是非不分,难以下决定。就在这个时候,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华丽丽的登场了,这个人就是鲁仲连。

鲁仲连,“鲁”是齐鲁大地的“鲁”,“仲”是大仲马的“仲”,“连”是连队的“连”,连在一起的那个“连”,他又名鲁仲连子,或是鲁连子、鲁仲子和鲁连。这个人是战国末期齐国的稷下学宫的后起之秀,后期的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著名的平民思想家,也是辩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具体是哪里人呢?这已经无法考证了,司马迁在《史记》当中,仅仅记载他是齐人,就是齐国人,具体哪里不知道。经过后世史学家来推断,这个人应该是生于齐国的聊城,在齐国首都临淄的稷下学宫读书成长,曾经游历赵国。

关于,鲁仲连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时候生的,什么时候死的,史料里面没有记载,无法详细考证了。有种推论说是公元前305年到公元前249年。实际上,鲁仲连最早的事迹应该是批判齐国的孟尝君“好士未也”,这段记载在《战国策·齐策》当中。这个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303年到公元前294年十年期间。而最晚的事迹是在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邯郸,鲁仲连说服新垣衍不要奉秦国为帝王。这样算起来,这位鲁仲连生卒的年间,应该是公元前300年到公元前250年间的事情。

鲁仲连这个人出身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出名却很早。他小的时候在稷下学宫师从徐劫,专攻“势数”之学,讲的就是天下太势。这个小孩非常的用功,而且博闻强记,所以老师非常喜欢他。当时的齐国人都津津乐道他十二岁就驳倒了一个辩才而且三次责难孟尝君的故事。鲁仲连年纪轻轻,就给大家伙形成了一个谈风机警、口才超群的辩士的形象。不过他这种辩士,和当时稷下学宫的一般的辩士是有明显的区别的。这里强调一下,辩士就是当时专门和别人争辩、争论知识、争论天下大事的那种士人。

稷下学宫

在稷下学宫里,这种人俯拾皆是,海了去了。当时稷下学宫里面最为出名的包括“天口骈”田骈(pián),这是一个人的名字,因为他善辩,所以大家说他是天口。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说到的邹衍,邹衍也因为善辩,所以被人起个外号叫“谈天衍”。这些人大多是务虚的,说的东西很玄乎,斗嘴诡辩,把自己个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到极致,但是说了一大轮,当你心服口服的出来回头一想:“诶 ,这两位当时说了啥呀?”你啥也不知道。

鲁仲连就不一样,他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他是为了事实而辩,为了国事而辩,辩论结束以后,哪怕是他的对手,都能从辩论当中得到很多的收获。除了辩论之外,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不管自己的地位有多么的低贱,但是也不会忘记为国担忧。爱国这事他不仅挂在嘴上,而且实践在行动里,言必行,行必果。这要比那些口头上天天喊爱国,一碰到事马上缩得没影没踪的那一些所谓的伪爱国分子,那可要强去千百倍。到了公元前284年,他还用自己的行为和辩才,帮助齐国收复了失地,得到他帮助的那一位将军,就是那一位通过火牛阵一战成名的田单。

我们再把时间闪回到多年以前。当时燕国联系了五国联军一起横扫齐国,报仇雪恨,领兵的将领就是乐毅。半年之内,横扫齐国七十多座城,除了莒(jǔ)城和即墨两座城以外,齐国其他的地区统统沦陷。五年以后,即墨的太守田单率领民众众志成城,顽强抵抗,火牛阵大败燕军,并且趁势开始了大反攻。

就在复国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田单突然发现碰上了硬骨头了,这个地方叫狄邑,距离鲁仲连住的地方不远。在攻打狄邑之前,鲁仲连就过来说,这个地方田单短期之内是肯定打不下来的。当时田单就不信,不是正打得热闹嘛,摧枯拉朽一般的,怎么就碰到这儿就打不下去了。没想到鲁仲连的话不幸言中了,狄邑这个地方,三个月,足足三个月打不下来。田单这叫一苦恼,心里外带一些奇怪:“怎么,鲁仲连又不是一个将军,就知道这样的结果呢?”没办法,只好放下架子去请教鲁仲连。

鲁仲连就直言相告:“将军有所不知,过去在即墨城,那是将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上下一心,同仇敌。而现在地位、环境都不一样了,将军您现在黄金横带,吃得华丽,穿得更华丽,养尊处优,有生之乐,无死之心,不愿意再身先士卒,不会不怕牺牲了,所以这个小小的狄邑,当然成了拦路虎了。”

田单一听,哦,恍然大悟,鲁仲连说的果然是要害。既然知道问题在哪儿了,田单也没犹豫,起身拍屁股走人,回去就亲临前线亲自挥旗擂鼓,果不其然,狄邑一举被攻克了。

田单势如破竹一直打,打到了鲁仲连的故乡,就是聊城。打到聊城城下的时候,又碰到麻烦事了。燕国在撤退的时候,在这里安插了精锐部队,燕国的领军将军负隅顽抗,死都不投降的。这就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怕死的就怕不要命的。田单那叫一个不顺,头发都愁白了。

鲁仲连

这个时候,鲁仲连又来了。刚才我们不是说了嘛,鲁仲连从小就开始学势数,“势”就是形势的“势”,“数”就是数字的“数”,数据的“数”。鲁仲连精通势数,对当时齐燕两国的局势,还有这个守城的燕国将军的性格心理很了解。所以,鲁仲连来了就向田单主动请缨,想帮助齐军收复聊城。

本来这事儿说起来也有点像笑话一样的,一个手无抓鸡之力的文人,怎么样去拿下一个千军万马都攻不下的一个孤城呢?但是,田单之前已经领教过鲁仲连的厉害了,知道让他试试其实未必没有机会的。果不其然,鲁仲连当晚就提笔给这个燕国的守将写了一封信,然后用弓箭射到城里,指名道姓要这个燕国将军来查看。这就叫攻心为上,擒贼先擒王。

那么,这一封牛气哄哄,名入史册的信,到底写了什么呢?鲁仲连在这封信里边先结合齐国、燕国两国的局势,苦口婆心地告诉燕国的将军,你死守孤城,不是什么忠义,也不是什么聪明的行为。然后,又站在燕国将领的角度上分析,如果你回到燕国会怎样,如果你投降齐国会怎样,哪一种的好处大。最后,把春秋的名人曹沫、管仲给抬出来说:“行小节,死小耻”是不明智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事不拘小节,为了一个小小的耻辱而去死,那是很不值得,不聪明的做法。

对啊,当年管仲不是做下惊天伟业吗?但实际上,他以前在做生意的时候,不也曾经贪小便宜嘛,打仗行军走在最后,逃起命来比贼都快,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形象,不影响他为齐国作出的杰出贡献。

鲁仲连这么说,就是劝导燕国的将军以这个“小节”成就“终身之名”,以一个“小的耻辱”建立“累世之功”,别打了,放弃聊城吧。结果呢?鲁仲连这番话确实是捏到心坎上,令这个燕国的将军心服口服,最后罢兵而去。也有一种说法,是说燕国将领看了这封书信以后,深感惭愧,想投降吧又怕对不起自己的祖国,不退兵吧好像又不明智,结果面向北面,大声哭喊,最后拔剑自刎了。但不管怎么说,鲁仲连用自己的片言只语攻下了聊城,一箭书退敌百万兵,创造了中国军事史和辩论史上的奇迹,的确让人佩服。

太史公司马迁对鲁仲连的平生评价也相当得高,虽然也免不了有些贬义词,毕竟太史公有时候也是一愤青,但是对他“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诎(qū)于诸侯,谈说于当世,折卿相之权”的功绩和品质是充分肯定,表达钦佩的。这意思就是说,他就算在卑贱的地位上,依然志存高远,不在诸侯面前低头,勇于评论当时的时势,敢于驳当时的帝王将相的面子,却又不为了功名利禄而去得到什么官职。这一种高尚的品质和节操,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鲁仲连一辈子当中,还有一件流传后世的大事儿,这件大事儿让他的名气达到了顶峰。这件事就是在邯郸围城战当中,他来到赵国,说服魏国使者新垣衍的故事。这段故事,就是历史有名的鲁仲连义不帝秦。

文案初校:Gates
文案复校:Dummkopf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