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308 微妙的局势——秦国必须扮演黄雀

自古英雄出少年,甘罗小小的年纪就能凭借自己的口才,在两个大国之间游走,像小孩玩过家家一样,把两国的外交玩弄于股掌之间,外带还赚了几座城池的便宜回来,可谓是纵横奇才呀,你还别说,还真有当年苏秦的风范呢!
从战国的中期开始,国际形势就开始有横有纵了,南北为纵,东西为横。东西走向的比较强,南北走向的比较弱,把南北走向的弱国连在一块儿那叫合纵,把西边和东边的齐国,还有中间的弱国连在一块儿那叫连横。纵横家就是建立和利用这一种关系,或横或纵来拯救或是打击某个诸侯国。
不过这已经是过去了,明日黄花了,战国到了末期,纵横家已经不够潮流,不时髦了。原因很简单,因为齐国已经不玩了,当时的齐王是田建,也不知道这位大爷是吃错药了呢还是没吃药,给秦国那么一忽悠,决定从此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你们中原诸侯爱玩儿玩儿去,反正不关我的事儿,我在海边上好吃好住的,干嘛去掺和你们那些私人恩怨呢。
齐国是当时最有实力和秦国抗争的国家,他一退出不玩了,秦国就单边独大了。这样一来,连横的概念就不存在了,这么多年以来,战国的纵横家们擅长于在几种势均力敌的强国之间来回穿插,不动一兵一卒,不费一刀一枪,纯粹靠嘴皮子,以中原大势来谋取个人私利。
甘罗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显然他没少读那些关于苏秦、张仪这些纵横家的事迹,把纵横的精神吃得很透。他先是促进秦国和燕国和好,形成了秦国、燕国夹击赵国的势,然后跑到赵国去,吓唬已经胆战心惊的赵国,促使赵国给秦国一些好处。甘罗还考虑得很周到,如果就让赵国把自己的本土割给秦国好像不大可能,所以还要敦促赵国去攻打燕国,打回来的土地再分割一些给秦国。虽然这么说有点绕,但是秦国最后还是得了好处了。
当初秦国燕国结好,纯粹就是为了吓唬人的,秦国和燕国并没有结好,反倒是促成了秦国和赵国穿上了同一条裤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实这中间没有什么固定原则的,一切都是随大势而动,纵横机变,反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自己服务的那个国家赚得便宜就对了,行动嘛,倒是可以不拘一格的。实际上这就是纵横术的本质了,因为他本身带有很多的不守信用和欺骗性,所以纵横家历史以来名声都不是太好,不管是当时还是在后世。
在甘罗之前的几十年,齐、秦两国还都在江湖上玩呢,两强对立,这个时候正是纵横家活动的黄金时代,成就了张仪、苏秦这样的大家。而到现如今战国末期了,秦国已经是对六国有摧枯拉朽之势了,国际平衡的格局已经被打破了,趋向单边一极化了。换句话来说,在江湖上混的人只有讨好秦国一条路可走了,纵横家也就没有太多空间了。
纵横家嘛,当然希望这个形势是越乱越多级,大家伙儿打得像一团浆糊的时候自己就有空间了嘛!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甘罗的运气并不好,没有赶上适合他才能发挥的黄金时代。所以,在历史上“甘罗拜相”之后,他好像就没有什么其他更多的建树了。是不是他长大以后越长越傻了呢?那也未必,只是国际形势变得单一了,他发挥的空间越来越窄了。
假如甘罗不是甘茂的孙子,而是甘茂的儿子,也就是说他早生几十年赶上更乱的乱世的话,他的人生风流或许并不会比苏秦差的。应了那句古话,时势造英雄啊,没了时势再猛的英雄也只能宅死家中,泯然众人矣。
可能有朋友也在问:诶,其实在战国的中后期也出了不少大家呀,像是荀况、韩非这些人,他们不是都很有成就吗?这里要解释一个概念,这些游走的人他们确实是大家,但是他们是诸子百家当中的做学问的人,和纵横家是不一样的。纵横家不是以游走为最大特征,而那些诸子百家恰恰相反,他们的特征就是到处游走,走到哪儿吃到哪儿,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做官。或者换句话来说,这些诸子百家在政治局势方面,眼光并没有纵横家放得远,没有全局感。
当然了也不能怪这些诸子百家,因为这是大趋势,整个战国时代布衣从政,也就是说,平民百姓学者参与政治,这是大的形势,为势所趋,诸子百家也没什么错。我们只能说,纵横家的眼光放得更远,以天下纵横的形势、厉害关系来说服诸侯,获得个人的私利,这样的气魄更加宏大。
甘罗的一番纵横外交,看上去是给秦国赚了不少便宜,但事实上,从战略的大局来看,他是失败的。这种行为属于典型的近交远攻,又把秦国的历史倒退回一百多年以前去了。甘罗纵容赵国向北进攻燕国,虽然是打赢了,虽然战争的成果也分给了秦国一些,但是赵国实际上得到的东西更多,秦国只得了八九座城,而赵国的战争收益表上却进账了差不多三十座城,比秦国得到的更多。换句话来说,赵国吃得更肥,赵国被壮大了。这样的结果显然对秦国是不划算的,这好比当年齐国的孟尝君连横韩国、魏国去攻打秦国一样,最后打下来的便宜被韩国、魏国给吃掉了,而齐国却什么便宜也没赚着,这就是近交远攻带来的无穷祸害了。
甘罗实际上是修改了吕不韦的原计划,吕不韦原来想着秦、燕要结盟,共同来谋取赵国,这就是典型的远交近攻了。到甘罗这儿,做着做着事情就被做成了近结赵国、远攻燕国,变成近交远攻了。他实际上不是帮了吕不韦,而是帮了吕不韦的倒忙。按道理来说,不按正确的战略走,即便赚到了便宜也应该受罚,至少不应该受到封赏,但事实上情况刚刚相反。
为什么甘罗做错了事,吕不韦还把他捧得像朵花儿似的呢?吕不韦实际上有私心。吕不韦攻击赵国实际上是为了扩大自己在河间的封地,他河间封地靠近赵国,甘罗为他拿回了赵国的城池,那么自己的私家地盘不就扩充了吗?所以嘛,国家利益受到损害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中饱私囊就OK啦。甘罗因此而受封赏也不奇怪了。
说白了,吕不韦只不过犯了一个从古至今所有的贪官都会犯的错误,那就是为了私家的利益不惜让国家吃亏。吕不韦作为秦国的二老板,独揽大权的人,非常明白“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道理,所以这个通病他是必然会犯的,即便他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也一定会去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典型的贪官心态。
甘罗出使赵国,令得赵国占了大便宜,赵国尝到了甜头。实际上即便甘罗没有出使赵国,赵国也打算找机会和秦国结好的。自从当年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就已经知道自己和秦国人较劲没什么好果子吃的,倒是自己的北方邻居燕国,这个家伙既不老实也不厚道。长平之战刚刚结束,赵国还没疼完呢,燕国人就从后面来赚自己的便宜,多年来就没少骚扰自己,对于这种流氓国家,赵国肯定没什么好脸色的。这些年以来,赵国和燕国一直打的不可开交。到了赵悼襄王这里,他打算彻底平定这事儿,但是如果对燕国大规模开战的话,自己背后这个不好惹的邻居秦国的态度那就非常的微妙了。赵悼襄王可不想成为那一只被黄雀吃掉的螳螂啊。
公元前237年,也就是吕不韦下台,然后秦王嬴政开始亲政的时刻,赵悼襄王看到机会了。新老板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自己这个时候和别人拉拉近乎,有机会可以得到别人的默许,只要秦国一默许了,北上攻打燕国那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嘛。赵悼襄王打心眼儿里希望和秦国的这一位新老板开启一个新的合作关系,至少建立比较亲密的私人友谊,促使秦国执行一种近交远攻的错误战略。也就是说,秦国和赵国结好了,共同去吃掉燕国,这样赵国就能真正地尝到甜头,让自己的战争GDP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
秦王嬴政这一年才刚刚二十三岁,热血青年哪,体内荷尔蒙天天分泌过量啊。所谓年轻无极限,当然也就没大脑了,也没细想,一冲动就在咸阳宫里大摆国宴招待赵悼襄王,向全世界宣告秦赵两国开始建立友好的联合关系,并且表示支持赵国北上修理流氓国家燕国。
对于秦国来说,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害大于利。秦国一贯是远交近攻的,燕国就应该是远交的盟友,赵国兼并了燕国,变得强大了,一回头就会咬秦国一口。这对秦国来说绝对是不划算和不可接受的,这几乎可以算得上秦王嬴政亲政以后,犯下的第一个政治错误。不过还好啦,嬴政是历史强人,他的强大就在于他很聪明,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他很有执行力,意识到错误以后,及时纠正了。也就是在这第二年,嬴政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成熟了以后,非常及时地修改了这一错误的国策,背弃了赵国,趁着赵国正在大举攻击燕国的时候,派出手下的猛将率领如狼似虎的秦军从背后偷袭赵国,把赵国打得直吐血。
或者我们换句话来说,秦王嬴政也不是傻小子,他在咸阳宫里摆酒招待赵王的时候,已经知道结交赵国是弊大于利的。那为什么秦王还是要对赵国结好呢?
我们可以从秦国当时的形势来分析一下:当时秦王嬴政刚刚亲政,刚刚从嫪毐、吕不韦的事件当中险胜,差点连命都没有了,立足未稳哪!所以这个时候他最希望的是背后有人给自己强力的支持,这种支持包括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赵国是自己的邻居,是一个强大的邻居,如果和赵国这样的邻居合作,壮大自己亲政时的威势,对于自己在秦国内部迅速平定叛乱、彻底铲除叛党,以最快的速度巩固自己亲政的政权是大有好处的。至于以后嘛,只要自己羽毛丰满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谁知道你以前帮过我,咱还欠你的不成!一转头,嬴政就踢开赵国,露出凶恶的牙齿,实行远交近攻,结好燕国,两面夹击赵国了。这一直以来就是秦国做事的风范,到了秦王嬴政这儿,他只会把这种做派发挥到登峰造极。
不管怎样吧,赵王见过秦王以后的第二年,赵国迫不及待地行动了,按照和秦国的协议,秦国默许赵国攻打燕国。赵国这一次又派出了名将庞煖向北攻打燕国。庞煖打燕国那是有心得的,上一回燕国人来赚便宜的时候,就是庞煖把燕国人打得连滚带爬地回去了。这一次庞煖再度北上,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地扩张土地,或者是报复燕国人当年在邯郸之难以后趁火打劫的无耻,更主要的目的是劫持燕国,把燕国和赵国来个整合重组,合二为一,加强战略的纵深。这样一来,对抗秦国的资本就大大增加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赵悼襄王还是很有进取心的。
赵王到秦国去谋求合作,本身就是为了麻痹邻居,避免自己动手以后陷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被动局面。赵王的小算盘那打得是噼里啪啦响,小九九算得很准的。只是非常遗憾的是,他的运气实在太糟糕了,这个刚刚亲政的秦王却拥有着和他年龄不相符的智慧。
秦王嬴政很快就醒悟过来了,他无法容忍赵国在进攻燕国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强大,秦国必须扮演黄雀的角色了,能不能吃掉螳螂先不说,但至少得阻止蝉被螳螂吃掉。实际上黄雀的清醒和蝉的求救是有关系的,燕国人派出了使者到秦王嬴政那儿求情。燕国的使者经过赵国的时候还被赵王给抓住了,可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赵王抓住了这个使者居然把他放跑了,听任他到秦国去求救。这种荒唐的举动最后让自己吃了大亏。为什么会这样呢?赵悼襄王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脑子进水了呢,我们下次再说。
文案初校:黎明的阳光
文案复校:Seven
排版发布:黎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