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冷,草莓管理怎样避免从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你是不是正走在误区中?
天气渐冷,气温渐低,草莓生长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花果期,也是决定产量和效益的一个关键时期,很多朋友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怎样管理了,往往从一个误区起进另一个误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实际生产中,我们怎样走出这些误区。如有不正之处还请批评指证。
花果期了
一是为了膨果钾肥越多越好
钾肥越多,草莓果实就长得越大?其实不然,虽然草莓开花结果期需磷、钾肥较多,但氮肥及其他中微量元素也同样重要。如果钾肥过多,容易引起果柄过细、果实上色过早、果个长不大很快变红成熟。降低产量和品质。
草莓属于连续开花作物,的同一棵草莓上,有的果实在膨果期,有的在幼果期,有的刚开花甚至有的还处于花芽分化期。所以在用肥时要考虑不同时期的草莓对肥料需求不同的特点,按需施肥。即使在花果期钾肥含量也建议不超过32。
另外,钙元素与钾元素会产生拮抗作用,因此花前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就需要开始叶面补充钙镁硼肥,及早施用可提高钙肥的吸收效率,既增加草莓甜度、香味,可提高果实硬度、提高草莓的耐贮运性。
二是为了防病治虫药量越加越大
眼看就要开花挂果了,但是因为也开始覆盖大棚膜了,覆盖棚膜后棚内小气候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湿度显著增加,也为病害发生提供了条件,我们很莓友为了保证病害防治效果,往往会走进这样一个误区,在用药时增加药物剂量,或是减少用药间隔时间,认为这样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常常是事以愿违,引起药害。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如我们在覆盖地膜和大棚前要进行一次彻底预防,将病虫害挡在棚外。目前草莓渐渐进入花期了,特别是盛花期,是不可以叶面喷施用药的,这时用药会造成很多畸形果,还会影响授粉蜜蜂,因此一定要在花前预防好。
覆盖大棚膜后,很多病害和湿度有关,如灰霉病、白粉病,生产上可以通过调节棚内的小气候,特别是湿度以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
如果棚内出现局部病虫害,我们可用喷壶对发病植株进防治,随时发现随时防治,必要时可以拔除个别植株带出棚外销毁。如果花期病虫害发生较严重,可以使用烟熏剂,如腐霉利烟剂,硫磺熏蒸等。
白粉病
三是为了产量急功近利,留果过多
年前草莓刚上市,一看,价格这么高,看到棚内的草莓花朵和小果,怎么也下不了手了,是摘还是留呢,心里一定是充满了矛盾。其实草莓花是聚伞花序或多枝聚伞花序,一级果最大,二级果次之,三级果再次之……级次越高果越小,级次高的果再如何长也长不成大果,其仅起到养分的竞争作用,没有经济价值。如果这些级次高的花果不疏去,植株会因为负担过重,出现早衰,引起后面断茬。很多人就是一茬果后,后面没了,等植株恢复生长时已经是春天了,果子也不值什么钱了。
因此生产上视植株生长情况,要合理的对植株进行疏花疏果。一般顶花序保存6-8个果,侧花序保存3-6个果,疏掉畸形果、病果、小果及弱势花蕾,防止养分的浪费。植株健壮的可以多保留,而生长势弱的则要多疏除。另外,果实采摘后的花序要及时去掉,以促进新花序的抽生。
疏花疏果
四是为增加通风透光性,打叶过多过狠
花果期,为了提高通风透光率,促进果子转色,防止病害,我们在田间摘叶往往过多过狠,虽然摘叶可以增加通风透光率,但是却减少了光合作用的面积,也就意味着叶片制造的养分随之减少,反而没有充足的养分供应果实膨大转色。
此时摘叶不宜过多,应根据植株和叶片的长势决定是否摘除。对叶片颜色浓绿,植株长势正常,叶片机能健全,没有病虫害叶片,满足通风透光的条件,也可不摘除,因为这些叶片仍然为植株贡献出源源不断的养分,每株可保留有效功能叶8-12片。
另外还可通过使用高透光率棚膜或是及时清洁棚膜,增设反光膜、使用二氧化碳气肥等方法来提高光合效率。
打叶过多过狠
五是扣棚过早
很多时候我们莓友看到别人扣棚了,觉得是不是自己也要扣大棚膜了,其实这个不用跟风,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扣棚膜的时间,过早扣棚膜会因温度过高影响草莓后续的花芽分化与正常生长发育,高温虽可加速草莓现蕾,但是会影响进一步的花芽分化,使草莓花量减少、花柄细弱。
扣棚时机一般遵循弱苗早扣、壮苗晚扣的原则。不同地区气温变化情况不同,北方地区在10月中旬,南方地区在10月下旬~11月初,当夜间气温降到4~6℃时开始盖膜保温,即第一次早霜到来之前扣棚保温较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