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5:感冒了,怎么办?(实用干货篇))
大雪时节,我们迎来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也迎来了60年不遇的寒冬。
果不其然,有“感”于寒风降温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多了,各种喷嚏鼻涕发烧咳嗽头疼轮番上阵。拥挤的地铁里,不绝于耳的咳嗽声不禁让人心里发毛。
2020年的开年,我们曾经不敢感冒;2020年的年尾,却抗不住病倒了!
疫情时代,发烧去医院都要先核酸检测,想想头就更疼了。
SO,中医会不会有什么好办法呢?
让学霸小普带我们一起去问问大医张吧!
Q
小普:张老师,天一冷生病的人就特别多,为什么现在的人那么容易感冒呢?
张医生:原因有很多,除环境污染、情志不畅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耗阳伤阴,真伤不起。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你看不仅植物这样,动物也这样,人当然也不例外了。当这种自然规律被人为地干涉了,身体就会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状态,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很容易中招。
Q
小普:是啊,自然才是王道。那中医有什么好办法对治感冒吗?我小侄子经常感冒,一感冒就送医院,挂点滴,看着他青青的小脸,好可怜。
张医生:小儿感冒咳嗽如果不合并其他疾病的话,比较简单,用到的方子也不复杂。最常用的有桂枝汤,小青龙汤,小柴胡汤,温胆汤,银翘散。如果含扁桃体发炎,加一个麻黄升麻汤。这些基本就包括儿科常见病了。另外,黄河以北,冬天供暖导致肾气不藏的咳嗽,也可能会用到肾气丸,
Q
小普:哦!那这些也需要辩证用药吧?
张医生:对,任何疾病都需要辨证论治。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身体无汗而皮肤润泽,或者出冷汗;风热感冒身体有汗而且是热汗,或无汗而皮肤干枯,不过后面这种情况很少见。
Q
小普:张老师,我们中医小白如何分辨冷汗和热汗呢?
张医生:出汗后皮肤凉,或者皮肤温度很低但是还在出汗,这就是冷汗。冷汗一般没有味道,没有汗味。反之就是热汗。
Q
小普:冷汗对应风寒感冒,热汗对应风热感冒,感觉蛮简单。那之后怎么选择药物呢?
张医生:风寒感冒主要有两种症状。
无汗或鼻塞严重,可以选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颗粒”。服药之后会出汗,汗出之后人体表虚,很容易再次感冒。所以务必务必记住避风。有的孩子生病,头上贴着退热贴还在外面溜达,这很不可取。
出冷汗,或流清鼻涕,可以选用“桂枝颗粒”。服药后再喝一碗热米粥辅助正气。仍然要注意避风。
Q
小普:敲黑板!风寒感冒用药主要是“风寒感冒颗粒”和“桂枝颗粒”,注意避风。
张医生:风热感冒的症状主要是喉咙痛,流黄鼻涕等上呼吸道方面的,程度不同,症状表现也多一些。
喉咙痛,流黄鼻涕,首选银翘散;兼咳黄痰,合并复方竹沥口服液;兼有口臭,可以合并小柴胡颗粒一起用;
喉咙痛,流黄鼻涕,同时便秘,可以选用防风通圣散;兼有黄痰,合并复方竹沥口服液;
扁桃体发炎,就用麻黄升麻汤。
扁桃体化脓,可以用麻黄升麻汤+薏苡附子败酱散。
不过,麻黄升麻汤和薏苡附子败酱散,这两个方子比较专业,市面没有成药,需要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Q
小普:谢谢张老师简单明了的讲解,我大概明白判断标准和选药原则了。不过,现在好多人感冒后都会咳嗽好久,这个有什么好办法吗?
张医生:咳嗽是感冒的常见症状。咳嗽需要观察痰的状态。
痰呈清稀如水状,用小青龙颗粒;
痰呈白色,兼有鼻塞,用通宣理肺丸; 无鼻塞,用二陈丸;
痰呈黄色,用温胆汤;
痰黏糊咳不出来,用复方鲜竹沥口服液。
Q
小普:这些中成药都可以在药店买到,不要太方便哦。还有一个问题,饮食上要不要有些禁忌?
张医生:当然要。一定记住:无论是外感还是积食引起的咳嗽都必须忌口肉食和甜食。
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萝卜保平安”,生病期间尤其要保证饮食清淡,千万不要因为生病吃不下饭就乱补。
这个时候的进补不仅补不了身体,反而给了痰湿源源不断的养分。咳嗽也就会绵延不断,迟迟好不了。
Q
小普:哈哈,谢谢张老师!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了!
张医生:我们的身体原本是很敏感的,对外部的冷热寒暖不仅能迅速做出反应,也能够很好的适应其变化。
那为什么现在人们自己普遍不会感知这些变化,反而要听专家们来告诉他们怎么做呢?
这是因为人们太过于忙碌,对身体的感知能力变弱了。
其实只要给身体一定的时间适应环境,很多感冒都可以避免。
比如,当从空调房或者暖气房到室外时,如果能够在门口稍微停留一会,让身体稍微适应一下温度的变化,人就不会那么容易生病了。
小普:这让我想到玻璃杯,冬天太冷的时倒开水进去会炸裂,但是先少倒一点进去,晃动一下,等杯子暖起来再倒就不会了。
谢谢张老师的专业讲解,愿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伴们,都能及时调整身心,收获平安喜乐。
下一期,我们继续听大医张讲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形成原因,干货满满,大家记得点赞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