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画人录|査士标:拟古出新,破熟求生,留下一抹异样风采

【之二十二】

査士标生性散淡、荣辱不惊,江山易祚之后尽管内心有着刻骨铭心之恨,但在独善其身的同时又抱着一种中庸的态度,和现实达成某种心照不宣的妥协,这种个性特点使他在明末清初画坛上交游广阔,一生过得平淡从容、洒脱自如,在诗书画创作上显示出一种恬淡冲和的美学气度,在明末清初画坛上留下了一抹异样的风采。

​查士标(1615-1698),字二瞻,号梅壑、懒老、梅壑散人,安徽休宁人。后流寓扬州、镇江、南京。善书画、工诗文、精鉴赏。工书画,精鉴别。用笔不多,惜墨如金。与弘仁、孙逸、汪之瑞称“新安四大家”。

《红树幽溪图》


出生富贵,少负才名

明清时期的徽商可谓是一代儒商的代表。1615年査士标就出生这样一个徽商之家,其父亲査维寅在经商之余,尤喜收藏和书画,受这样的家风熏陶,査士标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熏陶。正如他自述的那样:

余先君雅擅临池,平生最嗜宗伯书,收藏颇富。余儿时习字即以授,故余中岁之前书,全师宗伯,几能乱真。

这短短的几句话,可以看出査士标从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董其昌的书法,临池不辍,终有所成。而乙卯年生人的査士标正好比董其昌小一个花甲之年,故他曾刻有一枚印章文曰“后乙卯人”, 以此表达对董其昌的致敬的同时兼含有对自身自诩的双重意味。

《江村晚景》

在这段年少的岁月中,査士标很快就表现出高人一等的聪颖和才学,弱冠之年便补为休宁县学庠生,在诗文书画方面以及鉴赏方面在周边遐迩闻名,经常为家乡族人书写对联等,由于书文俱佳,被人称为“査文学”。

不过,这段无忧无虑的悠游时光很快就被因为明王朝的覆灭而戛然而止,从此国破家亡的査士标选择了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没有慷慨激扬的赴死抗争,也没有遁入空门心如枯槁,但他守住的底线就是入清后自觉不再在仕途上作非分之想,转而潜心书画自娱,“不求闻达,一室之外,山水而已。”以此来了此残生:

不作常山骂贼颜,不作易水刺秦轲。

五丁山侧望关开,五丈原前哭龙卧。

使君头上戴黄冠,薇蕨聊充甾阳饿。

问君何以娱性情,惊人句作断肠课。

光芒万丈写丹心,赏与少陵比肩坐。

锦江春色玉垒雪,先后登临不受涴。

西川约莫千载余,少陵为倡先生和。

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在清初严酷的政治环境中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也符合他的天性散淡内敛的为人本色,但其实内心深处的隐痛却无法向人叙说,“泽畔何人独憔悴,离骚续罢只吞声”“只与白云相伴侣,传人不独是功名”,以放弃新朝的功名求得心安。

《空山结屋图》


浪迹天涯,寄情书画

国破山河在。

蛰伏于家乡新安一段时间之后,天下初定后各地零星的反清复明的抵抗已经渐渐平息,出于生计的需要,査士标正式开始了自己云游生涯:

行尽千山复万山,终朝蹑屐不曾闲。

幽人自信无他事,只与渔樵共往还。

《晴溪泛棹》

走出新安的査士标一路辗转于江浙一带,扬州、镇江、金陵、杭州、苏州等地都留下了他游历的身影,而扬州这座浴火重生的城市则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这样萍踪漂泊的岁月中,在开阔眼界、涤荡心胸中赋予了他在诗书画创作上勃发的灵感和无垠的视野,也使得他在艺术创作中走向了更悠远宏阔的境界。

家学渊源深厚的査士标,自小就得以赏析临摹家中收藏的董其昌、倪云林等大家的真迹,心追手摹,终有所得,形成了他在艺术创作中最初的风格。但这仅仅只是起点,査士标在艺术创作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谓是全方位习古出新,而且在不断的学习中融汇诸家之长,既可以惟妙惟肖挥洒自如地以各家笔法创作,几乎“凡唐宋元明诸家无不摹仿毕肖”;同时又能够兼收并蓄化古为今,且结合师法造化之妙,“丘壑求天地所有,笔墨求天地所无”,成就自己散淡超逸的美学风格,超然于“牝牡骊黄之外”。

《山水图》

《松杉拥翠》

査士标绘画作品以山水见长,前期作品以取法董其昌、倪云林、沈周、吴镇以及米芾、米友仁“米氏家法”等诸家笔法精髓为纲,而后上溯至五代时董源、巨然等大家的笔墨渊薮,而在后期又吸收了徐渭等人的大写意笔法的特点,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在技法上被誉为“技艺超迈,直窥元人之奥”,并在艺术风格上逐步形成了简劲超逸、气韵荒寒的格调,意境幽深,意蕴丰富,成就了独特的艺术风貌,古中出新,新中蕴古。

《仿各家山水册》

这种绘画风格的形成,与江浙一带的浩渺的山水风貌有着某种气质上的相通相连,同时更与他自己简淡内秀的个性特点密不可分。这种风格得到了当时同辈中人的高度赞誉以及后人的充分肯定,林纾在《春觉斋论画》中称之为“梅壑自谓临摹各家,实只梅壑一家耳。”而且得到了当时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一致认可,在南京期间“问字辄珠履满屋”,在扬州期间更是一时风头无两,“户户杯盘江千里,家家画轴查二瞻”。

遗民心态和文人心气在査士标身上形成了矛盾的统一,踏遍残山剩水,看淡虚功浮名,写尽疏林寒柯,埋头游弋在丹青书画中聊以自娱,最终在笔底烟云中觅得了心灵的皈依法门。

《夕阳归舟》


交游广阔,终老异乡

也许是个性使然,査士标的“朋友圈”中各色人等均有,甚至观点相左阵营在他那里都与之和平共处,既有当朝达官贵人,也有前朝遗民布衣,当然更多的是志趣相投的文人墨客,在那个时代算得上是一道奇观。也许正如他这首诗中所说的那样,搁置争议,来玩无心:

时事有代谢,青山无古今。

幽人每来兴,来往亦无心。

地僻云林静,渊深天宇沉。

不知溪阁回,短棹或相寻。

尽管他不仕新朝,但他的女婿却在新朝担任地方官员他也不以为忤,不过有时又有矛盾的心态,比如他曾经劝他的侄子查书云不要过于沉湎于官场为清廷效力。

《行书五言诗》

当然,在査士标众多的朋友之中,据不完全统计,査士标与同时代的各类流派的画家都有交集,除了弘仁、汪之瑞、程邃等众多徽籍画家之外,还与笪重光、王翚、恽寿平等传统画派中的佼佼者交往颇深,此外与革新派的代表性画家龚贤、石涛等人来往频密,甚至当时一些纯粹的职业画匠也交情匪浅,这种广泛的交游和再艺术创作上的互鉴,一方面促进了他在绘画技术上的学习借鉴和提升,同时也对他在画坛上地位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于他性格平和,在这样不同的风格迥异的圈子中均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肯定。

《闲亭野兴》

《闲吟曳杖》

除了这些绘画界的朋友之外,同当时的文人雅士也经常相互唱和。特别是大戏剧家孔尚任在扬州任职期间,组织的秘园雅集和红桥修禊两次大规模的文人雅集的活动中,査士标都是其中的一员,同时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了组织者孔尚任的高度推崇,将他誉为倪云林、董其昌一流的人物。在孔尚任去职之前,査士标还与人合画了一幅作品为之送行。而从査士标传世的作品来看,《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曾经在査士标八页《没画册》上为之题诗。

在査士标八十岁那年,时任吏部尚书的大鉴赏家、诗人、书画家宋荦路过扬州时还专程拜访了査士标,对他的画作极为推崇,称其为“董其昌后一人而已”,并且两人从此成为知己之交。在査士标死后还特意为之立传,直言不讳地指出“山人査二瞻,画第一,字次之,诗又次之”,认为“其诗则谨……力摹渊明。但元气不足耳。”这种评价可谓不偏不倚的中肯之语。

《云山欲雨》

晚年的査士标一直寓居在扬州,直至最后在此寿终正寝,享年84岁。

他似乎从来就没有回归故里的打算,其实是不愿意面对那曾经繁华如梦的故土:

故乡乱后莫言家,南北浮踪度岁华。

别后逢人频问讯,恐经明日又天涯。

又如:

剩水残山似梦中,天涯漂泊一孤蓬。

欲谈往事无人识,避地如今是老翁。

在这些诗句中,可以窥见他内心隐秘之处不为人知的痛楚。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客死异乡是一种无奈而无力的逃避,更像是精神上的一种自我宣告死亡。

《竹石图》


査士标的命运像极了那个时代诸多平凡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一样,在越来越不可更改的现实面前选择了自我麻醉,不去刻意“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去追问“这个世界会好吗?”到底有没有正确答案,也无意刨根究底去解开“忧伤把你带到哪里?”这样一个问题的终极意义,而是一心沉湎于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去寻觅那一丝卑微的宽慰,并最终以收之桑榆的姿态最终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了些许的慰藉的同时,给后世留下了一笔丰硕的文化遗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