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唐宋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东坡基本上可以算是被流放到黄州的,所以,他初到黄州,就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是啊,住在亭子里)。后来,因为生活原因,他被允许开荒自给,于是他就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并且发现了一口井,他就在这里种上了庄稼树木,他给这片地起名叫“东坡”,自己号“东坡居士”。
(苏东坡石像)
再不久,他又在这里筑屋,起名“雪堂”,显然,劫后余生的他想在这里安定了下来。
黄州的“东坡”实际上成了他的涅槃之地。他在这里重生了,但这个重生的过程是痛苦而漫长的,这首词抒写的正是他在痛苦中自我转变的一段心路历程,如果细读,我们就会发现,这首词像短篇小说,有故事情节,又像是哲理散文,启人深思。
(词意图)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在政治迫害中被扔到黄州的苏轼无以排遣痛苦,于是他借酒释怀,在“东坡”之地垦荒种地之余,日日把酒临风成了他的日常。这一天,他仍然在东坡饮酒,“醒复醉”,说明醉得厉害,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如此,等他回到住所时,已经相当晚了,但他没确定是三更,而是说“仿佛”,因为他是醉酒状态,只能说个大概的时间段,总之,他醉眼朦胧地回来了。
(《赤壁赋》中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夜半归来,应门的童子早已进入梦乡,敲门不应的苏轼不着急,不暴躁,他坦然处之,只是倚着手杖,静立江边,听江声浩荡。这就是苏轼,风神潇洒,襟怀旷达,但却遗世独立。
孑然一身苏东坡在这样的深夜,就这样静静地立在江边,多有画面感……
这是一个静美的境界,并且这份“静”,是动中有静,是在家童的鼾声和浩荡的江声中对比出来的“静”。正是这样的闹中取静,才显得词人在心潮起伏中的安然更加难得。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在经历了“乌台诗案”的冤狱之后,苏轼的人生似乎走进了死胡同,这种挫折让他忧愁、困惑,让他恐惧、苦恼。他在思想上向道家思想寻求解脱之法,这两句,都化用了《庄子》的句子。
(长恨此身非我有)
“长恨此身非我有”化用《庄子·知北游》的“汝身非汝身也”一句,原是丞辅之官教导大舜的语句,本是说一个人的形体精神是天地自然所付与,并非人自己所有。而苏轼如此用“恨”字来化用,实在是经历了切身之痛才有的感悟,他恨自己“人在江湖(仕途),身不由己”,他恨自己无法解脱,恨自己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恨自己不属自己,这是痛彻心扉的人生无力感。
“何时忘却营营”化用《庄子·庚桑楚》的“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本是说一个人应当守住本分,保住生机,不要因世事而百般思虑,更不要因为世事而百般忙碌周旋。而苏轼却反过来说“何时忘却”,这使他的身不由己又一次得到强调。实际上,他痛苦的正是这种无法摆脱的身不由己,这是他挣扎的最大痛苦所在。
(东坡画像)
夜阑风静縠纹平。这一句,字面上只是描写景色,夜深了,风渐渐静了,江面上的水波细纹渐渐平静下来了。实际上,这是他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的景色相契合的句子,他伫立江边,思索许久……
随着江水的平静,他的内心也渐渐平静下来,他找到了解脱方法,他渴求安静的内心与纷繁喧闹的世界达成和解,世界安静了,他的心也安静了。那么,他找到的最终解脱之路是什么呢?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着这良宵美景,驾一叶小舟,随波漂流,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漫漫无际的江海自然之中。这实际上是从积极用世转向消极低沉之后的又一次升华,他开始转向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又超乎自然的人生理想,他认为,那才是真正的解脱。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在黄州,经历了种种心理挫折的苏轼,终于变成了苏东坡。
苏东坡饱尝人生之痛,在人生困局的折磨下左冲右突,他在儒家的用世思想与清静无为、超然物外的老庄思想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最终升华成他极具魅力的独有人格,他的性情旷达而洒脱,他的襟怀磊落而豁达。
我们爱苏东坡,在于他的这种人格,正是中国人向往的人格典范。我们在苏东坡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困境,也通过苏东坡的文字找到解脱之路。
(0)

相关推荐

  • 苏轼半夜归家却被锁在门外,写首名作令人心疼

    或许是在文学方面太过顺利的缘故,苏轼在仕途上曲折坎坷,蹉跎半生岁月,最终也未能如愿.本不是好酒之人,却与这酒结下半生渊源,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仿佛就是苏轼忘却愁苦的良药,喝了酒便不会再想到仕途上的 ...

  • 【每日宋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第1200期)

    临江仙·夜归临皋 [北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 1.临江仙 ...

  • 爱唐宋词:“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李清照是喜欢梅花的(谁又能不喜欢呢). 有人统计,李清照现存的诗词中,提到梅花的就有三分之一,但全词句句写梅,又在每句都包含词人自己的,是这首<清平乐·年年雪里>: (梅花) 年年雪里,常 ...

  • 爱唐宋词:“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李清照18岁结婚,婚前她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婚后过了28年虽不富贵但平顺安定的生活,丈夫死后,是27年颠沛流离.漂泊无依的生活.她的一生,像三段折线. 她最大的人生转折点在她的46岁.46岁那一年, ...

  • 爱唐宋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样的少女最迷人

    李清照少年成名,在她的少女时期,她已经是闻名全国的才女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她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熏陶.父亲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是状元的孙女,这使得少年李清照有机会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使她有机 ...

  • 爱唐宋词:“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诗词是作者人生经历的凝结,因此,读诗词,一定要了解作者的人生.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顺遂的,18岁之前,她在家人的庇佑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18岁到46岁,她和丈夫赵明诚度过了28年夫唱妇随的平顺时光,4 ...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被贬湖北黄州后,黄州的徐郡守虽有监督苏轼的责任,但他认为苏轼是个人才,因而对他很好,任由他自由自在地往来于附近各地. 有一天,苏轼在东坡雪堂喝得酩酊大醉,糊里糊涂地独自返回住地临皋.他醉醺醺地回到 ...

  • 爱唐宋词:“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在两宋词史上,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的,一般认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朱敦儒,另外一个是辛弃疾. 苏东坡是新词风的开拓者,这当然是肯定的,他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甚至是他开拓了抒情 ...

  • 爱唐宋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前半生与丈夫赵明诚过了半辈子穷尽家资的金石收藏生活,也因此,她的后半生几乎是在睹物思人的苦痛中度过的.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说: "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 ...

  •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云中龙 前天 来自话题 #高雅艺术之家 2.2万篇 赏译木先生部分书画作品, 读到几句话比较入心, 摘禄如下,全当笔记. 气厚则苍,神和乃润. 语言和绘画是人类的两大表达工具, 讲不清楚的画出来, 画 ...

  • 爱唐宋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本文要读的这首宋词,从<红楼梦>说起. <红楼梦>二十八回,贾宝玉赴冯紫英宴,席间宝玉提议行酒令: "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还要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