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柳宗元《雨晴至江渡》:平淡之下的深意,不细品还真体会不了

俗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古诗词中,有的平铺直叙,有的借景喻情,但透过平淡的表面文字,却能感受到背后不平淡的景象,个人认为柳宗元的《雨晴至江渡》,可堪一绝。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雨后刚放晴,想往远处走走看看,夕阳斜下,一个人走向愚溪渡口。渡口的洪水落下去后,村里的小径都露出来了,树枝头上挂着涨水时冲下的浮木。

多么平静的画面,过去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如果仅仅这样平淡的描写,那就不是大诗人柳宗元了。

全诗没有一句写大雨、洪水等大场面,但描写的却是一场下了很长时间的大雨、发了很大的洪水。不是长时间的大雨,不会有第一句诗,只有长时间的雨,才把诗人憋的刚放晴就赶快想出去往远远走走看看。如果不是发了大洪水,就不会把村里的路都淹了,更不会冲下木头挂在树枝头。

看似平静的描写,背后大雨、洪水,这是多么大的场面,却在诗中无一句描写。这就是大诗人的文字功夫,更是诗人对场景的精准把握。同时,这种平淡的心态,也只有经历过挫折后才能感受到。当时,柳宗元刚刚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到永州任职,经历大起大落后,已看淡世事,都有如此心境。

书写柳宗元这首《雨晴至江渡》,感受千年前的那场雨后即景。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