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珐琅彩真品鉴赏,看懂珐琅彩为何这么贵?
老卓/文
珐琅,是由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译而来的,清朝时期,西洋珐琅从广州传入中国,这时广州生产的珐琅都为朝廷的贡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画珐琅。珐琅彩是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在雍正,乾隆时期产量最大。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主,图案多以寓意祥瑞的花草为主,比较多见的有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也有一些写生花卉。构图对称严谨,花型饱满,内容简练。康熙珐琅彩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色彩和绘画都在器物外面,而内壁洁白不施彩。珐琅彩胎壁薄,画工精湛,色彩搭配和谐统一,釉质光洁莹润,不能有其他纹路出现,使其有“白璧无瑕的效果”。
雍正初期时继承康熙时期珐琅彩的工艺和审美,这时候的珐琅彩绘变化不大,画工们通常以以“院画”为底稿,以“勾、画、皴、染”为绘制工艺,由于雍正的个人喜好,绘画题材多为寓意吉祥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等,这一时期又增加了各种山水楼阁画面。更重要的特点是,珐琅彩山水画面再配与景相融合的诗句,使整件珐琅彩文笔生辉,泼墨留香,这时期以雍正水墨珐琅彩和蓝彩山水珐琅为最佳,精美绝伦,文笔生辉。
到了乾隆时期,珐琅彩绘画又有了新的发展。在珐琅彩瓷器的绘画上出现了阴阳向背和凹凸感等纸绢画画法。珐琅彩绘上会用不同浓淡和深浅的颜色表现人物衣衫阴影变化,显得栩栩如生,传神入微。在花纹中又添绘各式各样的缠枝花和其它图案,叫做“锦灰堆”画法,也叫“锦上添花”,花纹繁复华丽,各种色彩交织显得艳丽无比,在各个阶层流行,而且愈演愈烈。乾隆后期的珐琅彩更要在开光内绘画山水、人物、诗句种种,极尽富丽堂皇。而在纹饰空白处墨书题诗,是乾隆时期人物、花卉的开光珐琅彩瓷艺术珍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