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什么抑郁症患者想自杀?”“抑郁症遗传吗?”
近日,有不少网友向我们提问抑郁症的相关问题,我们请到了黑龙江京科脑康医院精神科主任许汉东,为大家解答。
当出现抑郁症状如情绪特别低落,出现三无症状即无望、无助、无用,看不到希望,有特别严重的无助感,觉得自己没用,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意义,在以上症状的驱使下病人会出现自杀的观念,甚至会有自杀的行为。
有少数抑郁症患者认为自己死后会苦了亲人,老人没人尽孝,孩子没人照料,于是患者可能会在复兴认知的驱动下,采取极端的自杀行为,也就是先杀亲人再自杀,这种自杀行为,称为扩大性自杀,与其他自杀相比的扩大性自杀的社会危害性更大。
抑郁症自杀从根本上来讲是由于抑郁症的症状没有得到根本性控制,抑郁症最终到达一定程度以后会产生自杀的结果。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控制能力会较之常人更差,除了经常不想说话外,时常会忍不住情绪失控、脾气暴躁,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对于这种情绪上的失控抑郁症患者自己也很苦恼。与抑郁症对抗,患者需要的不是周围人的大道理,而是支持与鼓励,再简单一点,就是理解与关心。
家人不理解,首先是家人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知,现如今抑郁症已经走进了大众视野,但是全民普及认知还需要一段时间,其次,家人会本能的抗拒,抗拒认为孩子是抑郁症,只认为是叛逆、想太多、逃避现实的借口等。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目前未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以及患者素质因素有关。研究发现,在情感性精神障碍或者是抑郁症的阳性家族聚集区,其直系子女抑郁症的发病率要高于一般人群。
但是抑郁症的发病并非像传统的遗传病,例如红绿色盲具有特征性的遗传方式,也就是说父母一方患抑郁症,其子女有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但是并非其子女一定患有抑郁症。抑郁症的发病还与其他的心理因素有关,例如家庭变故、不良生活事件等。遗传因素只是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抑郁症的长期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但服药的依从性问题常成为阻碍有效预防抑郁症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所谓依从性是指在治疗和预防躯体或精神障碍方面患者的行为与医务人员的要求(处方)相符合的程度。这是病人行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往往对疗效和转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病人几天忘记吃药,会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而且服药要根据医生给制定的疗程定量,不能自行减药,停药。